人们通常以恩格斯哲学理解马克思,遮蔽了马克思本人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恩格斯哲学接近唯物论,辩证法取自黑格尔,可以用唯物辩证法来称谓,苏联斯大林把该哲学发展到极致。物质、生产力等决定论源于恩格斯,见物不见人,机械辩证为理论特征,可以视作唯物论的发展和继续。这与20世纪欧美资产阶级的唯物论,社会达尔文主义腔调一致。比如与哈耶克观点类同:社会进程是科学进程,受生产力约束,是自然过程,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如果不能在哲学上正本清源,我们在经济学理论上必将一败涂地,在道德与社会现实,科学与价值,公平与正义等争论中处于下风。追究根源,在于苏联哲学把人的特殊生成本质与来源混淆,思维与物质混淆,否定人的双重本质,用唯物一元论遮蔽了人类发展过程。
唯物论世界观是人对物质自然的一种思维抽象,带着主观的偏差。在地球上,任何时间上对外宏观和对内微观,人都受到时空限制。首先人作为自然物质,不能超脱自然世界,而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人的认知对世界是相对接近,也是滞后的,因而不是绝对、超前的一致。第二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性,就人类与物质自然长期共存而言,并非指观察者当时的感性映像与理性总结,何况理性总结滞后于感性观察。第三,人的认知和实践手段是逐渐发展的,二者相互影响。时间顺序上的后续观察者,比前人收集的感性映像和实验事例要多。在任何时空上,人的观察和理性总结,都必然受物质自然相对运动的影响出现偏差,认知的滞后性偏差,认知积累差距观察手段差距造成的偏差。一旦以截止的绝对观点对物质自然进行思维抽象,就忽略了观察者偏差,把带有主观偏差的观点当成物质自然的本质、规律和真理。
上述认知与黑格尔哲学有直接关系。自然辩证法起自黑格尔辩证法,套用到自然科学,然后转回对社会;从主观唯心到客观唯心,脱掉了唯心论的外壳,套上唯物论的外衣。辩证法来源于主观直观唯心主义,中外都是如此。黑格尔的功绩,把主观直观联系到客体,运用理性逻辑推演人的认知。他强调以客体表现为标准,剔除表面、暂时、局部,力求深入长久全面的看待客体,抓住客体事物本质。
这不很好吗?且慢。所谓本质,第一是人的抽象属于思维。它存在于人的头脑里与外界的客体物质是两个存在,一个是思维,一个是物质实体。二者有联系而不相等,头脑中的是认识对象的概念形式,是对象物在头脑中的影像,那怕总结出观察出对象长期深刻全面实质,它依然是思维。就像你看到一块石头,头脑里有映像,概念和实质描述,但头脑中不能是对象实体---你看到的那块石头。第二,你观察到的客体本质,由于人体观察时空受限性,人与物质自然相对运动性,各自的发展性,认知的滞后性,人对客体乃至整个自然界永远存在差距。
黑格尔在第一方面,把思维的抽象本质与观察对象实体等同。后续结论,物质客体实存是思维意识的延伸,对象成为主体思维的产物。给人错误认知,好像头脑想象到一个东西,外界就会相应的产生对象。而马克思的认知论不是静止的思维与对象的观察与思考,他是从劳动创造生活物质的活动中,考察认知。可以称作劳动创造认知论,也可称为马克思辩证法。他认为思维来自劳动创造活动的交流合作,分工与分配,生产与交换的过程。即是人的劳动副产品,又是下一轮劳动创造的参与者,循环往复逐渐提高和发展。人来源于自然,思维不是先于物质自然的存在,也不是物质自然的直接产物。这就从上述两个方面推翻了黑格尔的唯心认知论。黑格尔以人为哲学主体,思维是属于人的,这些立论正确。认识论中一般与特殊,表象与本质,以客体表现为标准等认识一般准则还是对的。其最终结论就是没有抓住人的本质运动---创造生活的物质,百万年来人类的存继的必须活动。黑格尔主奴辩证法论述了物质劳动,他只把生存必须当成历史前进的副产品,达到思维升华到精神目标后,剔除了中介和拐棍,把珍宝当成垃圾给丢掉了。
单纯的认知论,不追究人类本质活动,对社会本质就会出现颠倒思维,对自然界认知产生奇谈怪论,类似宗教的神创论。批判继承地运用黑格尔辩证法,马克思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初步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奠定了‘劳动创造人类历史’学说。这是哲学结合现实感性,对以往欧洲经济学和哲学的批判继承。马克思是解开了笛卡尔思维与存在谜题的第一人,说明了人类发展的本体运动,揭开了思维与存在的发展历程。
如果深入了解马克思,还需要读读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这两位是马克思最近的哲学来源。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几位也该读一读。“理性与感性结合”,哲学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是马克思哲学突破的重要方法,为人类哲学做出伟大贡献的标志。此前作为社会学的哲学一直处于理性思维的围墙中,费尔巴哈试图结合感性没有成功,原因在于他社会实践面狭窄。黑格尔试图从自然到社会全部打通,理论大而全,自然哲学幼稚,社会哲学混沌。
恩格斯从《反杜林论》开始关注自然科学,用了七年时间补习‘脱毛’,然后用黑格尔辩证法去总结自然科学,得出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说,这个规律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科学补习者恩格斯套用黑格尔辩证法的杰作。他在《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哲学的终结》(写于1886年初,后于1888年出单行本,以下简称《终结》,这样表述:“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两个系列的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现上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头脑可以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而在自然界中这些规律是不自觉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无穷无尽的表面的偶然性中实现的,而且到现在为止在人类历史上多半也是如此。这样,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或者宁可说,不是用头立地而是重新用脚立地了。”(《马恩选集》第四卷1995版242-243页)
黑格尔辩证法具备形式上的革命性,否定现存的永久合理性。这是从历史得出的一般认识论,深刻的分析应该从人类现实和历史必须的物质生活来寻求。即使颠倒过来,以唯物的观点看待世界,最多就是费尔巴哈,依然无法说明人类活动本质,否定性的动力。在认知论层面上,即使把黑格尔辩证法嫁接在唯物论基础上,依然不会有正确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这是由于其辩证法只有A与B的机械互换视角,不能说明人的劳动创造运动对认知的影响,对社会变迁的革命因素,也没有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视角。
“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句话基本是主观臆测,没有看到认识论辩证法的弊端,不论唯心与唯物,都是以当下发展成人的结果看待存在与思维的关系,缺乏历史纵向观点:人类劳动创造是其本质运动。这种认识论是一种因果倒置的论证方式,看上去理论自洽,而以事实他洽和续冾检验,则不符。客观、实事的看待问题,并不‘唯一’地导向真理,只有运用劳动创造辩证法,才可能接近真理。在这个意义上说,实践辩证法比认知辩证法高明一些。但他缺少了与劳动创造的连接,没有公平正义可言。
外部自然物质与人的思维是不同的,前者是一般运动,后者是特殊运动。而人类思维与人的劳动创造活动相关,即是上一个循环的结果,也是下一循环的导引。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时空上的不平衡人类运动,这就是人类偶然性行动的原因。思维与物质劳动创造的相互影响,不平衡的运动造成了人类各国的历史不同,必然性以偶然性事件为表现形式,与人的意志的发展相关。社会与自然呈现不平衡的随机分布,不确定性。自然与社会规律没法同一,互相代替。自然中是否有辩证法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不能拿人类以前的认知当成今日截止的绝对的自然认知。这个道理在开篇的第二段就已经说明。最后我要着重强调,人的认知滞后于规律,本质在现象之后。人不可能对自然和社会随时自觉的认知真理。这个道理也在本文开头阐述过。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毛泽东的哲学贡献,出自1959年到1960年,(关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