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党中央重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要求“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
只有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敢响亮地提出共同富裕,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敢也不会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概念的。这是由他们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本质所决定的。
贵州塘约村支部书记左文学说过:看一个社会的文明和先进,不是看他产生了多少富翁,而是这个社会没有穷人。我认为这“不是名人说出的名言。”
党中央提出,在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拉下,也是这个意思。
现在中央再一次重提共同富裕,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争相将这一简单的问题,人为的复杂化,弄得人们不知所云,莫名其妙,晕头转向了。比如:
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不是均贫富,不是要求结果平等、同等收入;“共同富裕”并非要打击资本、遏制资本、抹杀其贡献,而是反对资本无序扩张;“共同富裕”并非要限制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而是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等,这些专家、学者和权威的解释错吗?没有一点错误,都是对的。只是农民兄弟听不明白,甚至越听越糊涂。
那为什么做这么多的无谓的解释呢?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复杂了,最主要的是两极分化了。
共同富裕,谁最高兴、谁最支持呢,最广大的底层劳动人民。谁担心、观望呢?那些先富起来的而没有响应政府的号召由先富带后富的人。有没有害怕的呢?当然有,靠收割韭菜获得巨额财富的人。
正是根据这些人的不同的想法,一些专家、学者才站出来根据自己的理解站在不同的利益阶层、不同的立场上做出种种解释。
提出共同富裕,穷人高兴拥护,富人担心、害怕这也是很正常的。
解放初期提出这一概念时,没有这么复杂,全体劳动人民都高兴和拥护,不用解释,都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个时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而现在呢,不是避免的问题了,而是要解决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所以才有一些人担心害怕。
经查阅党的历史资料,“共同富裕”是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来的。
“共同富裕”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党的正规文献中是一九五三年。这年十二月十六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出:“为着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这一《决议》是按照毛泽东的要求起草的,毛泽东直接主持、参与了起草,并对决议草案进行了重要的修改。可以说,“共同富裕”概念为毛泽东首倡。
这一年,《人民日报》开设了“向农民宣传总路线”的专栏,其中诗人郭小川的文章直接把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连在了一起。郭小川的文章标题就是“社会主义的路是农民共同富裕的路”。他在文章中指出:“怎样才能不走资本主义的路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走社会主义的路。什么是社会主义?在农村,社会主义就是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和新的农作法来经营农业,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
正是“共同富裕”这一明白易懂的语言,让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有了朴素的理解并产生了深深的向往,引导他们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不仅如此,共同富裕的理念,也很快为广大工商界人士和其他社会阶层所接受,鼓舞他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就当时来讲,共同富裕非常容易理解,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明白,就是让大家一起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专家学者们的解释同样是各种各样,比如: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有效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重要政策目标,并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跨入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这些解释错吗?没有一条是错的,但是,这些只是解决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基本上也是实行这些措施。
能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吗?可能也沾点边,但是没有说到根本上。如果离开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想讲清楚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说的再多也只是皮毛,都不会说到根本上。
建国后不久,农村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毛泽东认为:“这个问题,只有在新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解决。这就是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
毛泽东坚定的认为:“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
毛泽东避免两极分化引导大家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为党内和广大群众普遍接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所有制基础。
一直研究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李昌平同志提出:“共同富裕”是目标,如果乡村千千万万小农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生产资料高度分散或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社会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的生产关系,无论有多好条件,都是无法产出共同富裕结果的。只有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农民的生产资料也组织起来,形成“土地集体所有制+党支部领导下的“四权统一”村社一体化村民(社员)共同体”,这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社会结构,如果辅之以一定的条件(财政、科技等)就能建设共同富裕的新农村社会。
曾几何时,我们把农民和生产资料组织起来,确实干过一番惊天伟业,奠定了雄厚物资基础,但唯独没有照顾好农民的利益。在新时代指导下,我们重新组织农民和生产资料,为实现共同富裕,相信一定能干出更大的伟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