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的生育责任意识。所有的适龄青年,都有生育的责任,也就是都应该有生育的意识,这话非常有道理。从古至今凡适龄青年只要是正常人不用说也都有生育意识,繁衍后代,天之大任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没错,普天之下,人皆尽知,怎么突然强调起这生育责任还意识来了?只要是适龄青年都有这责任,有责任自然也有意识啊。
其实,就生育本身来讲,且不说这对国家如何,对社会如何,就个体而言乃是人生的必然,这是人生幸福指数中的重要指标,若没有生育,没有下一代,人生是不完整的,这是就个体而言,若从人类讲,没有生育人类将消失。繁衍下一代这让人体会到一种后代出生的幸福感,体会到正常家庭两代人一起生活的其乐融融的温馨,所有正常的青年对此并非不清楚,这是人生的自然选择,也是必要选择。
怎么感觉这高喊生育责任意识是多余的?
前些日子还听到一种说法,叫党员干部都应落实生育三胎的政策,这是责任也是义务,这算不算是高度重视呢?
显然,前一种说法更为大众化。但这说明一个问题,我国的人口变化正在向负面方向发展,亟需调动所有适龄青年生育的积极性。
不过,当今社会想生育是需要具备最基本条件的,不是生育责任意识的问题,那是结婚责任意识的问题。不是适龄青年不想结婚,而是结婚面临着一些困境,找另一半难,找另一半凑齐其结婚所需要难,不能结婚、生育就是空谈。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不能把结婚年龄改到自然法则选择的年龄,仍然维持1980年规定的、实际上是专为计划生育需要规定的晚婚年龄呢?
只是不清楚当今社会没结婚的适婚青年有多少?不算这一部分青年,适龄生育青年似乎少了许多。
所以,不能说适龄青年都应有生育的责任,都应有生育的意识,而应说凡是结婚了的适龄青年应有这一责任,应有这一责任意识。
当然,即使结婚难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似乎更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计划生育造成的晚婚晚育的惯性短时间内刹不住车,目前似乎还没有立刻刹车的打算?
在下就非常奇怪,什么都可以鼓吹市场经济,唯这生育还在计划?现在,各地还都有计划生育条例,甚至出台了修订版的条例。一面大喊鼓励生育,一面还有一个条例叫计划生育条例,这条例还在维持独生子女的奖励政策,这岂不是鼓励不生二胎吗?究竟是鼓励生二胎、三胎,还是鼓励独生子女?现实是两胎很多适龄生育青年都没有打算生育,况乎三胎?还把计划生育搬出来是不是有点煞风景?不能放开生育吗?真的放开恐怕也难调动起生育的积极性。若再不放开似乎什么都晚了!
表面上条例把对生育的优惠增加了一些,主要是允许生三胎,可给人的感觉还是没有回到自然选择的正确轨道上来,这使晚婚晚育的巨大惯性继续向前滚动,影响了人们婚姻的积极性,当然也拖住了生育的积极性。
在当今的年轻人中极少有急着结婚的想法就是证明,为什么老年人总是在催婚,那就是年轻人并没有急着结婚的冲动。
我国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多年倡导的晚婚晚育,致使今天的适龄青年们仍然沉浸在晚结婚,晚生育的惯性思维中,结婚不急,生育亦不急,绝对不是没有生育责任意识,这是一种晚婚晚育的惯性使然。
若说适龄青年晚婚未必是不愿意结婚,若说适龄青年晚育未必是不育,问题并不在有没有什么生育责任意识。
需要澄清的是,作为适龄青年即使有生育责任意识亦不是对国家而言的,而是对自己的父母而言的,是对自己的家庭、家族而言的,适龄青年并没有责任把生育提到国家的高度来意识,无论是愿意生育的还是不愿意生育的都没有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那些富人多生育是响应国家提出的生育责任意识吗?七老八十了娶个小老婆生育是为响应生育责任意识吗?自然不是,那是有钱就任性而已,富人多生如是,穷人不育亦然。
道理很简单,在下曾明确提到,当今的社会,分为两大类群体,一类是国家宏观上管微观上也管的群体,一类是国家宏观上管理而微观上并不管理的群体,微观上国家不管理的群体是大多数。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国家负有生育责任的意识。
为什么呢?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是一种互不承担具体义务、具体责任的关系,只具有宏观的义务与责任。
有钱的可以放开生育,这不是对国家的生育责任意识。同样,无钱的可能一个也不想生,他们也不会有对国家的生育责任意识。
可见,强调所谓的生育责任意识与计划生育只准生一胎是一样的性质,不同的只是前者还没强制,后者是强制性的。
换个说法,说明白点那就是国家对具体的任何适龄青年都没有任何具体的责任和义务。通俗讲,就是所有适龄青年的学习、就业、生活的责任必须是个人承担而不是国家承担,国家提供的是宏观上的保障而非具体的保障,更不是个体的保障。
生育后怎么养是你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可目前国家却在强调适龄青年生育的责任和义务,这不是矛盾吗?要马儿跑,却不管马儿有没有草?
在生育上有责任、有义务、有付出,别说要有回报,仅说履行这责任、这义务就得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吧?不能总是强调义务责任,而忽视适龄青年承担责任、承担义务所需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吧?
由于适龄青年生育成本的大幅提高必然导致生育率下降,有没有意识,有没有责任无所谓,你敢生吗?如果基本生活水平保障在低水平,她(他)敢生吗?
对此,高喊所有适龄青年都要有生育责任意识显然没有什么说服力。
近年来,一直有人在呼吁出台具体的鼓励生育的政策,而不是笼统的口号,泛泛地撒些芝麻盐。什么增加生育假呀,什么增加育儿假呀,有的地方还为生育二胎、三胎的每月给些补贴,但总体看效果不彰,为什么呢?
生育对所有适龄青年来讲,那相当于一种人生投资,这种投资的特点必须是持续性的,不是一年两年几年一次两次几次的投资就能结束的,它或许不需要有回报,但确实需要更多的本钱才行。
过去,有种说法叫穷生,而现在,把生育责任意识放到适龄青年身上,对大部分人而言,那也叫穷生。过去有人愿意穷生,而现在还会有人愿意穷生吗?现在的穷生结果是生穷,故而在大家都追求先富的过程中,人们必然抛弃穷生,避免生穷,不穷就有富的可能啊。一句话,没有本钱那是不会穷生的。
如今我们应该注意到一种现象,富人几乎都愿意多生,甚至一婚、二婚、三婚,婚婚生育,甚至养小三,养私生子都不罕见,即使是在一孩化的时期,宁可被罚几百万也要生就是证明。
这说明什么?富愿生,穷不愿生。
这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其中的一个后果就是普通百姓们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前面说是生育成本过高导致生育率低,其实,应该承认的是,那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生育率低是另有根源的。
也就是说,生育率低不是责任意识问题,说是生育成本过高,实际上是缘于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是贫富不均的问题。
适龄青年承担生育责任,承担生育义务非常有必要,只是要有后盾才行。这个后盾是社会性的,整体性的,就此而言,国家再次强调共同富裕真的是英明啊。
【文/清江游,红歌会网专栏作者。首发微信公号“红歌会杂谈”,欢迎扫码关注】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