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当年写下了辉煌的著作《阿Q正传》,由此诞生了中国的阿Q这个人物,生发出千千万万个阿Q形象来,让当时的中国社会上的人们中“捕风捉影”的现象时时产生。一时间,某些地方似乎阿Q众多,很让那些阿Q们难以自在,难受得很,并纷纷的拿起枪炮去对鲁迅开战。
那么,那些阿Q们为什么要对鲁迅开战呢?不用说,那还是怪罪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不该那么写!因为,那些阿Q们纷纷认为小说中鲁迅对阿Q这个人物的怜悯,同情,及嘲讽,批判,等等嬉笑辱骂皆是文章的笔法,那都是针对他们这个阿Q群体的,那都是在明着,暗着讽刺他们,批判他们这帮人的!
当年鲁迅小说《阿Q正传》发表后,那些拿枪拿炮向鲁迅开战的人群,显然跟鲁迅在小说中描写的那个“打不到短工”,连身上的棉袄也被“送到当铺”去,吃不上饭的“阿Q” , 显然不是一伙的。这是本人研究的结果,不知道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发表以后的一百年来,有多少读者注意到这一点?
我想,在今天的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读者们这里,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即: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在中国庞大的阿Q群体中,阿Q这个形象,它并非只是来自于一个“打短工的群体”,它也不只是仅仅来自于一些小市民群体!确切的说,在鲁迅的笔下,阿Q这个人物形象,它涵盖了中国的广大城市、乡村,并且涵盖在一切有灯火炊烟的地方!
对此,今天的读者们,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不然,就会在阅读中发生理解“阿Q” 这个人物形象的偏差,就会误读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这篇小说的用意!
特别应该引起今天读者们注意的,还有这个问题,即:在鲁迅先生写下《阿Q正传》这部小说的一百年以后的今天,“阿Q”这个人物形象,它还在继续地丰富着,发展着,并且它还出现了带着"贵族阿Q"的 “新阿Q”标志的——“新阿Q群体”的倾向。这意味着什么呢?
它意味着什么呢?“贵族阿Q”, 这个“新阿Q群体”,他们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意味着在阿Q们中,在鲁迅先生创造了“阿Q”这个想象之后的一百年里,阿Q们经过百年的发育,裂变,成长之后,在今天“阿Q们”已经形成了两个鲜明不同的群体,这就是阿Q们中,有了不同的阶级,不同的高低区别,贵贱区别!这就是今天的阿Q们的形象空间的变化,生活空间的变化,甚至是地位,权力空间的变化!或者是今天阿Q们的美誉度的变化!
可以说,只要对照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只要对照鲁迅创造阿Q这个形象之后的一百年来的社会发展,只要对照这一百年来阿Q们的生活画像,今天的读者们是不是可以鲜明的看到周边的“阿Q们”的衣服穿戴,车马住宅,饮食起居等方面“高、大、上”否?说话表演的“龙飞凤舞”之态,是美或不美?“待人接物”之风度”的是优雅与否?对待公众事业的态度是积极与否?等等,众多方面,都可以令读者们看到:今日之阿Q们的群体,已经大大的跟鲁迅先生那时的“阿Q们”有所区别了。
当然,鲁迅先生所创作的《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身上的那些种种特征,在今天的“阿Q”们的群体上,依然的都还存在着,只不过今天的阿Q们身上所拥有的特征更多了!这是必须注意的!也就是说:当人们再度谈论,或解读阿Q这个形象的时候,万不可拿过去的阿QQ群体来说今天的阿Q,而必须依照今天某个阿Q的具体情形,具体状态来评论这个,或那个阿Q! 不然,则会分析不到位,点评不到位,表扬或批判不到位!假如这样,那是对不起鲁迅先生的!也是会误导听众们的!
比如,当今天的“贵族阿Q”阿Q们出现的时候,当他们“为非作歹”的“耀武扬威”的欺压另一些阿QQ群体的时候,你或读者们,或者学校的教师们,或者那些大学中研究阿Q为职业的教授们,大家千万不要将“两个阿Q阶层的不同”,混成过去的“老生常谈”,假如这样,那就是非常的悲哀的!因为,大家都忽视了今天的“贵族阿Q”们身上的高傲,忽视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和忽视了他们对另一些阿Q们生活状态的蔑视,并严重的不断的在行使自己辱骂,或鞭笞,或剥夺,或种种伤害另一些“阿Q们”的生存权力,甚至剥夺另一些“阿Q们”的想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剥夺这些阿Q们群体的为争取美好生活的奋斗权力!
假如这样,那么当我们今天继续的,假如依然看不到“贵族阿Q”这个阶层的存在的话,那是十分悲哀的!这就说明我们的读书,学习鲁迅的《阿Q正传》这个小说,理解阿Q形象的意义发生了巨大的偏差!而这种偏差,除了我们的读者们需要检讨之外,我们这个社会的所有的学校的语文教师们,我们所有的大学中的鲁迅作品研究的职业教授们,大家都是有责任检讨的,大家都是有失职的罪过的!不是吗?
阿蔡 写于2021年12月17日上午9点45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