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天津不一样。
国内最近几天疫情有了多点散发,多地破防的苗头。
最让人揪心的是天津。
天津1月7日出现当今世界毒王——奥密克戎感染者,至少已在社区传播三代。在1月8日的密接者核酸排查中,发现了18例确诊病例,证明已经发生了“社区传播”。
奥密克戎从南非政府向世卫组织上报,到成为全球传播最猛的病毒,只经历了几周时间。1月4日,奥密克戎刚刚在美国刷下了单日确诊破百万的恐怖战绩。
奥密克戎肆虐全球,攻克了几乎所有国家的医疗系统。
如果我们对新冠的认知还是过去的印象
——那么个人和集体可能会有防疫偏差。
而这个偏差给个人和集体造成的危害恐怕不会小。
我国和奥密克戎的第一个攻防战来了:天津。
西安是德尔塔。天津奥密克戎。
目前未知因素还很多:
——有没有新增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规模和级别。
天津有可能经受严峻考验。
1、奥密克戎:传播力强悍,属王炸级别。
偏差1:我们对奥密克戎并无社区防控经验。
奥密克戎传染性更强、而且还有免疫突破。
聚集性感染特点明显,疫情扩散风险更大。
因为奥密克戎有很多突变,可以影响到传播力的刺突蛋白就有30多个。
其中,病毒跟我们身体细胞首次接触的部分有10个突变,而德尔塔仅有它的五分之一。
意味着传播力强悍,属王炸级别。
如图,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跟德尔塔、贝塔相比:
德尔塔毒株的传染速度给奥密克戎提鞋都不配。
奥密克戎,传染速度实在是太吓人了。
2、风险敞口:排队聚众核酸本身风险。
偏差2:面对毒王,过去的防疫标准是否可靠。
比如说:过去大家习惯了一米以上的距离。
这里就要打个问号。1.5米距离能否隔离传染?
也就是说过去的安全距离恐怕已经不安全了。那么人和人之间经常无法保持应该有的安全距离。
可能会曝露在毒王传染速度的风险敞口之下。
目前国外研究的奥密克戎传染率高,病毒逃逸特别强的特点,奥密克戎会否冲击我们这种几千人排队几小时集体核酸检测的抗疫王牌政策,存疑。
因为几千人密集排队,人人戴口罩距离1.5米。
完全是靠自觉的。
如果仍像之前人挤人那样检测核酸的话,很容易被感染。
所以,一定要防止聚集,保持距离,戴双层口罩。
最好戴N95口罩。回家立刻消毒。
发文之前,已经有天津网友反馈个别小区核酸检测乱糟糟的。距离太近,让人担心。
3、环节风险: 网友提议普及使用身份证阅读器。
偏差3:环节风险过去两年我们一直没有重视起来。
有的地方已经吃过大亏:
比如说检测点的医护人员成为传染源。
所以建议各医院,各检查点普及使用身份证阅读器:
一个是防疫人员工作时间工作量能够下降80%。
一个是别在用纸笔一个一个的在那登记了!
这些动作会成倍增加传播风险。
身份证阅读器是离线的不联网。
本质上就是一个异形扫码枪。不存在系统崩溃的问题。
如果只需要采集身份信息,那么读取已经存储在身份证芯片内的数据就行。
身份证内信息加密,因此必须使用公安认证专用设备才能读取。身份证阅读器硬件设备成本其实非常便宜,因为没有摄像头,比扫码枪还要便宜。
中国抗疫是一盘棋。
社会部门和家庭部门都需要尽可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这是检验我们“两年抗疫经验”应对奥密克戎是否依旧有效的关键战役!
4、疲惫厌战: 不要被所谓的三低百分比带偏。
偏差4:对于防疫,大家都会有一些疲惫和厌战。
最近一段时间,境外势力为了推行躺平有理与病毒共存,极力宣扬奥密克戎的低毒性低死亡率低重症率。
奥密克戎致死率低: 可是乘以几倍的传染率,在美国依旧维系每天2千的死亡人数。
我国人口是美国4倍,就算只考虑人口关系,我们选择“抗疫躺平”,每天死亡人数在1万左右。
如果再考虑我们的人口密集程度远超美国,我们整体医疗资源不如美国,如果选择躺平,我们的死亡人数一定是美国的十倍以上。
选择防疫躺平: 我们每年就会多增加几百万死亡人口。
5、双毒合一: 德尔塔与奥密克戎重组新冠毒株被发现?
偏差5:要有长期抗疫的心理和思想准备。
国外已有25人感染!又一新毒株被发现?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9日援引塞浦路斯媒体报道,塞浦路斯大学研究人员疑似在当地发现一种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的重组新冠毒株,其基因与德尔塔毒株更为接近,但拥有大量奥密克戎毒株的特有变异。因此,该毒株被研究人员命名为“德尔塔克戎(Deltacron)”。
回到当下:
天津流调做得好,是众人皆知的,这次也不例外。
流调工作做得好的前提,其实就是疫情发生前,对于场所码扫码的工作落实得好。此外,天津医疗力量在我国排序在前十,绝对属于一流。这是优势。
这次天津将是我们两年多“核酸筛查——集中隔离——社会面清零”的抗疫政策,与奥密克戎的一次决战。
实话实说:尽管对天津很有信心,但还是担心。究竟担心什么呢?
想了许久,终于想明白了:
担心大家用旧的防疫频道去对付毒王!
【文/妖刀明月,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妖刀明月”,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