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红歌会网上望长城内外《我国究竟有没有实现“群体免疫”的目标?》,颇有些不甚清楚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体免疫”目标?当然,不是对“望长城内外”本人或哪一篇文章,而是就事论事。
文中说明:国内已有12.13亿人完成两剂疫苗接种,接种疫苗人数占总人口数的86%。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已经率先实现“群体免疫”的目标。这的确很喜人,钟南山先生也是这么说的。但这是理论上的完成,也就是说实际上有可能不是这么回事儿。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群体免疫”目标?我们声势浩大的“应接尽接”究竟所追求的是何种“群体免疫”目标?是这个已经完成的理论上的“群体免疫”目标吗?而这个耗费巨量人力财力完成的理论上的“群体免疫”目标究竟起了什么现实作用?
文中说明:根据对国家卫建委官网公布的全国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情况统计,新冠疫苗接种前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接种后的发病率,并提供有两组数据佐证。后续进一步说明,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内产生抑制新冠病毒的抗体,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同时对部分感染人群也起到延缓发病和不发病的保护作用,由此出现许多仍具传染性的无症状感染者,难于及时发现和进行隔离,作者认为这是接种新冠疫苗以后发病率反而高于接种前发病率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不论如何疫苗未能阻止疫情的传播,并有可能提高发病率(传染率)和增加病毒传染的隐蔽性复杂性。
文中说明:接种新冠疫苗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接种新冠疫苗以后,重症率和病死率都明显下降。这是事实,毋庸置疑。但所谓疫苗,最基础的概念首先应该是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搁置预防的基础概念谈重症率和病死率的效果,何必还要命名为疫苗?不如直接叫特效药靶向药更贴切。也就是说,如果连疫苗预防的基础概念都不相符,那还算是疫苗吗?
作者在最后结论中也很坦率地表明:“采取相应的社会管制隔离措施和每个人搞好自身的防护,对于避免和减少传染仍然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那我们理论上的那个“群体免疫”算是个甚?
【文/风掠江山,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