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字眼,一提及就能“引战”:
彩礼。
前几天的热搜上就飘着一起因“彩礼”引发的事件。
事情的源头,是一个B站UP主“九品芝麻铲屎官”称,因为没有50万彩礼,相恋6年的女友被其父母带着强行拖走。
而他追上去后,也被女方父母毫不留情地打倒在地,并放出了相关监控证据。
事件曝出后,又有网友扒出女方还有一个弟弟,再结合前面的视频,事情的“全貌”就被这些真假参半的细节拼凑了出来——
“重男轻女”“暴力干预”“天价彩礼”“卖女致富”……
于是,一场波及范围极广的骂战铺天盖地,且主要是针对女方一家。
“彩礼50万?这些小仙女胃口真大呀。”
“结婚再离婚就可以零成本骗彩礼钱,财富密码了属于是。”
就连女方出面澄清、男方呼吁停止关注、警方发布警情通报都没能阻止这场舆论的发酵和漫天的骂战。
每次新闻事件只要一涉及彩礼,互联网就变成了炸药桶。
无一例外。
她姐尤记得知乎有关彩礼的一篇回答,光是评论就追到了近一万三千条,堪称赛博时代的一大奇观。
前两天她姐在文章里也曾简单聊到“彩礼”的话题。
文章发出后,引来了大量留言。
有交流、讨论,也有声讨和质疑。
之所以如此,不难理解,“彩礼”向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特别是在我们努力争取女性权益的当下。
因而这类言论总是不绝于耳:
“现在女性地位多高呀,要房要车要彩礼,小仙女还搁这儿天天打拳。”
“彩礼”问题,似乎成了当代女性的“既要……又要”?
问题没有这么简单,结论也不该下得如此粗暴。
前两天答应了评论区的朋友,今天就来聊聊。
彩礼高
是女性地位高的体现吗?
在镝数的《2020年中国人彩礼调查》里,中国男性和女性对彩礼的看法大相径庭。
大部分女性还是认为应该保留彩礼,而绝大部分男性认为彩礼是应当掘弃的陋习。
图源:镝数聚
毕竟是男方给女方钱嘛,男性反对者居多可以理解。
不过,很多人却把彩礼看成是中国女性地位高的证明,我实在不敢苟同。
恰恰相反,彩礼高,正是说明中国女性的地位不够高,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为什么这么说?
这得从彩礼的起源说起,彩礼是中国古代婚嫁习俗之一,最早记载见于《礼记·昏礼》,记为“纳征”。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礼记》记录的是先秦礼仪,所以彩礼可以追溯到秦朝,甚至更早——从人们开始有了私人财产,彩礼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上古母系社会族群诞生的孩子,只知道母亲是谁,无法确定父亲身份。
后来男性力量逐渐强大,进入了父权社会,农业经济带来生产力飞跃,男性血脉意识诞生。
为了确保孩子是自己的血脉,开始出现以物品交换将女性从其族群带走的情形。
这便是彩礼的雏形。
人作为劳动力,是很有价值的资源。与此同时,女性区别于男性,还是能提供生育劳动的独特资源。
于是在那个时期,彩礼的本质是确立了一种买卖关系,女性的归属权发生转变,同时对女方家庭多年的养育进行一次性补偿。
所以,彩礼的真相是明媒正娶吗?
非也,彩礼是对女性生育价值、家庭内部再生产价值(相夫教子、承担家务、孝顺公婆…)的买断。
彩礼最初就是让女性成为男方财产,把女性看做资源的一种剥削。
即便到了现代,彩礼背后依然存在着对女性的定价。
搜一下社会热点便知——
女孩的年龄、长相、身高、学历、家境……包括是不是处女,全都成为了衡量彩礼多少的标准。
甚至鉴定公众人物的彩礼价,成为一些网民的消遣项目。
前有20万彩礼娶刘亦菲。
后有世界花样滑冰女单冠军“彩礼不低于五万”。
槽点太多无从下口,但这不就是明目张胆地物化女性?
还有太多太多“男方要求返还彩礼”的新闻,看得人窒息。
二婚夫妇3年后离婚,男子追讨3万彩礼。
男子家暴出狱,要求前妻返还彩礼。
女子生产当日,丈夫抱走孩子追讨彩礼。
为了孩子,她同意了。
丈夫赌博成性,女子5年5诉离婚,被判退还彩礼。
为了能离婚,她退还了。
结婚前给彩礼,离婚后要回去。
似乎花了钱女性,就成了他的私人财产;离婚了失去了女性这项财产,付出的彩礼也要收回。
至于过程中女性经历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不重要。
你看,这些“鸡贼”的丈夫们,可把彩礼背后的账算得明明白白。
如果说,彩礼真的证明女性地位高,那么高彩礼就应该出现在性别更加平等、经济更加发达的地方。
那事实上呢?
彩礼价格越离谱的地方,恰好是性别更加不平等,男权、宗族思想更重,经济发展更落后之处。
天价彩礼,往往出现在农村。
因为这些地方重男轻女,更容易存在杀女婴、接男宝的现象,而宗族观又要求接续香火,女性作为稀缺资源,奇货可居。
但凡彩礼真的落入了女性手里还好。
可更多时候,彩礼从夫家手上,去到娘家父亲手里,后来又成为女方兄弟娶媳妇的聘礼。
前段时间,一个找妹妹的彝族男孩被炸上热搜。
本以为是兄妹情深的感人故事,看下来才发现这个26岁的巨婴哥哥,用妹妹的彩礼钱娶媳妇,他找人的原因是妹妹出走,他家要赔妹夫双倍彩礼。
更离奇的是,妹妹出嫁时才16岁,未到法定年龄,没领结婚证,妹夫报警,警察不管。
妹妹没有回到“妹夫”身边的法定义务,这位哥哥寻人分明是把妹妹往火坑里推。
不出意外,他被网友骂上热搜,但哥哥还十分委屈:
“妹妹早嫁跟我没关系”“难道你妹妹是免费的?”
一句“天真无邪”的话道出了彩礼文化背后吃女人的真相。
从头到尾,用来购买女性劳动价值的钱,从没到过女性手中。
这更证明了彩礼不能与女性地位高划等号。
恰恰相反的是,彩礼越高,对女性的剥削越深。
归根结底,彩礼不过是披着“优待女性”的皮,揣着“限制女性”的里。
太多太多限制女性的事物,都是假借优待女性之名。
彩礼是,超长产假更是。
以此为借口,把女性困在家庭中、母职下……
别问,问就是对你还不够好吗?
却丝毫不去真正触及,看似优待的举措下,女性真正让渡出去了多少空间、自由和机会。
彩礼中男性的利益损失
其实是歧视女性的代价
通常聊性别平等问题,最后都会成为男女比惨大会。
“女生惨?那我们男生呢,又要买车买房,又要赚钱养家,还要支付天价彩礼。我们男生就不惨了吗?”
没错,在我国的社会文化里,男性承担更多的养家责任,经济压力更大。
但这问题的根源,是女性吗?
不,这恰恰是社会首先歧视女性的结果。
怎么说?
韩国作家孙雅兰曾用“歧视的代价”解释过这一类现象。
男性承担更多的养家责任,因为女性在社会上的劳动价值更加不被认可。
男权社会里,男性占有了绝大多数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就业上具有更多的竞争力。
即便与女性身处同样的岗位,男性的工资也更高。
步入婚姻后,这样的对比更加明显,男性已婚说明他忠实可靠,而女性已婚则剩余价值减少,因为社会默认女性随时可能生娃。
男性养家,不仅因为性别歧视下女性养不起家,还因为女性工作养家的能力不被看见。
拿到奥运金牌了,巩立姣依然被问择偶标准;
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张伟丽,要回答记者问“男朋友怕被你打怎么办?”
女足拿亚洲杯了,媒体只关心女孩们的婚恋情况;
都是我国最难得的天降紫微星,电视节目却还在大肆比较:“谷爱凌和全红婵谁更受男性欢迎?”
这些女性金光闪闪、能力齐天,被广泛讨论的却依然是外貌和婚恋。
女性的工作实力和工作价值被远远低估,她们更容易被看到的,依然是性魅力和生育价值。
央视记者王冰冰因为美貌被奉为明星,又因“身体贬值”被拉下神坛。从头到尾,男性在意过她的能力吗?
正是因为这样的能力歧视和价值低估,女性更容易跨越阶级的方式,不是艰难地自我奋斗,而变成了攀附于男性。
但这个“女性攀附于男性”“男性承担更多责任”的果,如果要归因,其实是因为社会首先忽视了女性的能力,无视了女性的劳动价值,却攫取了女性的劳动成果——
那导致最后,在社会生产上获得优待的男性,就不得不为这些劳动买单。
男性买房。
是因为父权制和宗族观念下,剥夺了女性的继承权。
太多父母一边问女儿要赡养费,转个背就给儿子买房。
女性更难在买房上获得父母支持,所以女性进入婚姻,需要男性提供房产保障。
男性支付彩礼。
是因为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劳动不被社会看见。
生育是为国家为社会带来劳动力,成本和代价却转嫁到家庭内部。
同样隐形的劳动还有家务、育儿和照顾老人,如果同等劳动进入市场,家政工、育儿嫂、老人看护工的市场定价并不低。
这,便是男性要付出的歧视的代价。
这代价,归根结底不是女性造成的,而是结构性的。
身在其中的男女都被这结构压迫,但大部分情况下,男性很难看到结构的问题,因为结构是无形的,女性是看得见的。
当然有女孩主动选择不要彩礼,但不要彩礼背后的条件,多半是不要孩子,平分家务。
也有女孩选择生小孩,但冠姓权归女方,孩子一起带,赡养老人的责任各付各的。
这是有些女性选择用个体的肉身和力量,去和巨大的结构性的不公对抗。
但结果呢?
“男生一听我的说法就害怕,我寻思着我明明挺公平的啊。”
看到了吗?
世界没有给予男性女性公平的起点,以至于时间长了,身在其中的男性意识不到自己身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里,一旦有女性试图掰正,就如临大敌:
“天呐,现在女性地位已经够高了吧?”
这种“如临大敌”的感受,和彩礼同根同源,也是男性为长久以来把“特权当公平”要付出的,“歧视的代价”。
那男性如何才能从喘不过气来的社会压力下解救出来呢?
方法也十分明显了。
那就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不想付出“歧视的代价”,那便消除歧视。
让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上学机会、就业空间。
看到女性身上除了性、除了生育之外的能力和价值。
破除母职惩罚,打破玻璃天花板。
让女性能去到更高的地方、更广阔的天地。
彩礼当然要废除
但不是现在
讨论到这里,结论到此就出来了。
彩礼,是女性地位不高,甚至受到剥削的现实证据。
也是当今男性为父权制制造的一系列剥削女性的措施而最终买单的方面之一。
归根结底,彩礼是对男女双方都谈不上有益的存在。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要说——
彩礼这么不好,为什么不废除?
在她姐看来,彩礼当然要废除。
但不是现在。
《奇葩说》辩手庞颖曾在《看理想》一档新栏目中,讲过一个点是——
平等与正义之间,隔着一个公平。
什么意思?
一张图可以解释。
三个不同身高的人站在围墙外看比赛。
第一张图:三个人身高不同的人,都垫着同样高度的箱子,但结果是,高个子的人看得到,矮个子的人看不到。
这叫平等,但这种平等无视了个体差异,从结果上来看是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第二张图: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不同,给予不同高度的箱子,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能以同一种高度看到比赛。
这叫公平,这种公平建立在对不同的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扶持上。
第三张图:把围墙换成了透明的网,这样每个人不用垫箱子就能看到比赛。
这叫正义,这种正义是从根源上解决了问题,每个个体都不再需要扶持。
把这张图应用到彩礼这件事上,同理。
我们想要追求的,是女性在婚姻中不用被定价、被交易、被物化,而男性也不必为婚前婚后都要承受巨额的经济负担。
这是正义。
只是,这正义的前提是,婚姻中的双方是平等的,在家庭内部承担相同的责任,在社会上不会受到结构性的歧视。
而如今呢?
很多人口口声声嚷嚷“已经男女平等了”“女性地位已经够高了”的真相是,这些不过是用“小恩小惠”假借优待女性之名,来掩盖和粉饰真正的问题。
真正女性地位提升的标志不是这些。
有人问“女士优先是否证明女性地位高于男性了?”
答:在开门、让座、倒水、拎包上的“女士优先”,是对读书、工作、晋升、录取、参政上的“男士优先”的粉饰。
真正女性地位提升的标志,是同工同酬、平等受教育、相同继承权、男女同休产假。
是女性既不必活在性侵和暴力的危险里,也能免于荡妇羞辱。
是女性能享有世界一半的资源和话语权,是世界国家首脑有一半出自女性。
我们到这个阶段了吗?
无数的事实和案例都在告诉我们,显然是没有的。
表面的“平等”,依然是建立在“不平等”之上的。
父权制下,无论家庭内部还是外部,资源都是向男性倾斜的,比如受教育权、继承权、职场晋升机会……
传统性别分工之下的,家务和育儿的责任,更多的是落在了女性头上的,而这部分在家庭内部很难被看见价值,还被视作理所当然。
所以你看,这种“平等”,是无视了女性群体遭受的结构性的、系统性的歧视的“伪平等”。
女性在这种“伪平等”之下,是得到更少的资源、付出更多的家务劳动、承担更多的育儿责任和风险。
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天然的生理结构和后天建构的性别分工下,很多女性主动或者被动放弃了事业、晋升机会,失去了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可能。
而这,又被转头归咎于女性天生不如男性。
这种“伪平等”,迎来的注定是“假正义”。
庞颖说得好——
“在没有达到正义的世界中,完全一样地对待不同的人群,不见得是最公平的选择。”
所以在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追求“公平”。
即,通过对不同的个体给予不同的扶持、优待弱势群体,去补偿弱势群体受到的系统性的歧视,以填平以往的不公造成的沟壑,达到最终的正义。
如果不再此时纠正、补偿,那天平只会越来越倾斜,那最后呢?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而彩礼,便是在系统性歧视下,为追求公平而进行的一种补偿。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彩礼当然要废除,但不是现在。
当然有女性选择不要彩礼。
她姐赞美这样的女性的勇气,因为这是她们选择用个体的力量去对抗系统性的不公和偏见,用肉身突破结构,试图往前一步走。
但我们在现阶段不能苛责所有的女性都这么做。
因为事实是,即便同为女性,性别不平等带给每个个体的感受、束缚和压迫,也是不同的。
在大都市成长起来的女性可能从小没有特别明显的性别不公的感受,但生在大山里的女性通常体感更强、挣脱也更难。
这些跟个人努力、决心、意志无关。
要求所有女性一刀切地不要彩礼,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苛责。
苛责站在山沟里和山巅的人一起伸手够天。
所以,一如王慧玲曾在短视频中聊过基层女性的婚姻困境时说的那样,我们甚至要鼓励基层女性要彩礼。
在社会无法为女性的生育价值买单的当下,在婚姻中承受各种风险的基层女性,只能利用生育价值跟男性要保障。
我们苛责这类基层女性放弃彩礼,就等于要求基层女性不能把婚姻和生活都建立在一个男人的良知和责任心上。
消耗了时间和精力,付出了子宫和劳动,但一旦婚姻破裂,就会因为跟社会脱节太久而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
彩礼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基层女性在婚姻中付出劳动价值和生育价值的保障。
当然,前提是这彩礼要掌握在女性自己手里,而不是给到女性父母的。
但归根结底,彩礼或者补偿,都不是我们最终要的“正义”。
我们最终想要的,是移除不平等的根源,迎来一个真正理想的世界。
那里人人平等,自然也就不需要彩礼。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