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与卢世源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文上传后,网友“观天下”提出了如下问题:
“从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体现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现阶段劳动者到底有没有当家做主?劳动者当家做主应该怎么体现出来?难道当了一个小老板就是当家做主了?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主体是不是应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所有制形式与经济体制到底谁决定谁?对国家的发展,对人民的幸福哪种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优越性更大? ”
现在我就“观天下”网友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1,“从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对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在上述文章中已经做了论述和说明。因为我的文章是陆续地分段上传的(边写边上传),可能是这位网友没有看到这一部分内容。对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是何种分配方式?判断出现在建立的基本制度即可知道。按劳分配,顾名思义,它要求体现的是“谁劳动谁所有”或“谁劳动谁受益”的原则,性质上属于劳动者对于劳动分配权的要求,而劳动分配权是劳动所有权在分配上的体现。因此,按劳分配只有在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同样的道理,按资分配所体现的是“谁投资谁所有”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性质上属于资产者对资产分配权的要求,而资产分配权属于资产所有权,它是资产所有权在分配上的要求。因此,按资分配只有在建立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条件下才可能实现。以此为依据,我们只要了解企业所建立的基本制度是产权制度还是劳权制度,即可判断其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了。譬如,在建立了股份制的国有企业,这是典型的产权制度,因而,它所实行的是按资分配;再如,改革前的生产队模式,由于采用了工分制,它是典型的劳权制度,因而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制度;改革前的国营企业,所建立的也是产权制度,但它因为是国有独资经营,因而不需要按资分配制度;改革后的包干到户形式,虽然它也是劳权制度,但由于它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经营形式,因而也不需要进行按劳分配。
2,“现阶段劳动者到底有没有当家做主?劳动者当家做主应该怎么体现出来?”对于这个问题判断的依据其实与上面是相同的。劳动者当家作主,顾名思义,就是要体现“谁劳动谁经营”或“谁劳动谁管理”的基本原则,性质上属于劳动者对劳动管理权的要求,它属于劳动所有权,是劳动所有权在管理上的体现。因此,要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权利,就必须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例如,改革前的生产队,在管理上由社员大会选举出队委会和队长,重大事务由社员大会讨论通过,日常管理由队委会和队长处理,这就是较为典型的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管理体制。
3,改革后随着政策的放开,许多人当起了老板。如果这个老板他主要是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并依托自己的劳动来取得经营收入,那么,这也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形式。
4,“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主体是不是应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所有制形式与经济体制到底谁决定谁?对国家的发展,对人民的幸福哪种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优越性更大? ”先说所有制形式与经济体制的关系,即所有制形式与经济体制谁决定谁?
现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的基本原理是,所有制形式与经济体制,都是生产关系,它们都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表现为自然要求和社会要求两个方面,其中,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随着生产力发展层次不同和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多样性和易变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主要由社会生产力的结构特征所决定,社会生产力的结构特征不变,社会生产力的社会要求也会稳定不变。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大生产、再到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等,几百年来有了巨大变化,因而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结构特征,即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主导作用,生产劳动则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的基本特征,几百年来没有改革变化。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力改革的社会要求,主要表现为资产受益的要求,表现为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所以,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制度,亦即产权制度也是稳定不变。
了解了上面的基本原理,对于经济体制与所有制形式谁决定谁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即所有制形式决定经济体制。为什么?这是因为所有制形式是与社会生产力结构特征相对应的生产关系,而经济体制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结构特征两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同样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来举例说明:在前期,由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因而单个的资产所有者可以满足社会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前期,是业主制形式的独资经营形式占主导地位;而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单个的资产者占有的生产资料难以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股份制这种体现资产所有者合资经营特点的企业制度。股份制的采用,从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方面看,它起到化零为整,把零件组装成机器的作用,满足了社会化大生产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要求;从满足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方面看,它用股份把不同的资产所有者所投入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转变为性质相同,数量上有差别的同一经营资产,从而体现了资产所有者按资分配、多资多利的要求。资本主义企业制度从业主制到股份制,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生产资料整体性要求的变化;从业主制到股份制,所体现的都是“谁投资谁所有”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产权制度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之所以没有变化,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的结构特征没有发展变化;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
现在再来说“对国家的发展,对人民的幸福哪种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优越性更大?”
就现代的世界而言,社会所有制不两种形式:即资本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生产力也有两种: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力;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生产方式也有两种:即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和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所有制形式与经济体制是“资产阶级私有制+产权制度”,消费价值生产方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权制度”。从几百年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来看,资本主义私有制+产权制度社会经济模式形成的结果是两极分化,这是体现少数人利益的社会经济体制模式。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劳权经济体制模式,由于所体现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比起前一种模式,具有更强大的发展动力。对于此点,在我的文章中有详细论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