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朋友圈,能从文字里读到一个女儿绝望的心吗?”
这是知名作家、编剧六六最近在朋友圈发的一段文字的最后一句。
说句实话,作家就是作家,读者情绪的牛鼻子牵得非常不错,那文字中不经意的一个词,一个简单归因就能让人跟着心潮起伏。
看看,什么叫“我的父母听D的话,在家闭门不出17天后,阳了”?“听”+“阳”就足够说明一切,合着她父母的变阳是因为”听话“?
还有,“即便被抓去方舱,也不会比集.中营差”,“抓”和“集.中营”,用得是多么妙啊。
再有,“学会接受,硬挺过去,你就能到百年,挺不过去,就被逼学着自己上路”。说句实话,笔者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真切的觉得这一句话不是写给自己妈妈的,而是写给读者看,引发读者共情的。
至少,将心比心,笔者如果碰上类似的情况,哪怕不愿意自己家老人去方舱,也不会用这样的语气和自己的母亲说话。毕竟,掌握更多信息正当壮年的子女,不光需要帮父母拿主意,还需要给予其在困境中求生的信心和勇气。在她笔下,笔者只读到了“生死在天”的泄气话,而罪魁祸首正是那要人听话的强大存在。
是的,全文无一处没提态度,但又在悲惨的场景描写中处处透着态度,那就是一个邪恶的“利维坦”才是这悲剧的根源。
当然,六六父母高龄且有基础病,身边还没有子女陪伴,当地基层又拉胯,在准封城的状态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这都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
抛开态度,可以从六六的文字中提取出如下信息:
1.父母居家隔离十七天之后先后变阳,父亲五天转阴;
2.母亲大概率被父亲传染,因为过敏体质,没打yi.苗,症状略重,居委要求去方舱;
3.六六一家认为方舱是集中.营,坚持要去医院,两者僵持的过程中,六六母亲心脏病发作(因被“吓唬”和“骚扰”),六六每天打电话鼓励坚持,等到排队中的医院来接(其实压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排到);
4.父亲到楼下帮母亲拿药,居委以出门为由,坚持当晚必须“拖”走母亲;
5.隔壁小区有发烧得不到救助而去世的;
6.六六开始“安慰”母亲,“即便被抓去方仓,也不会比集.中.营更差”;
7.六六给母亲总结一生,都是被逼,压根就“没有自主选择这回事”;
8.六六继续“安慰”母亲,“学会接受,硬挺过去,你就能到百年,挺不过去,就被逼学着自己上路”。
如果六六文中的事实部分基本为真,那么,当地医疗资源的紧张及基层工作的拉胯,再一次得到了证实。当地如何对特殊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什么时候才能有实质有效的改进?这是许多人所关心的和当地吃饭一样重要的问题。
同时,当地是否有超额死亡,或直接染yi又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是需要进一步确定和求证的。如有,如何避免此种境况的发生也是同样重要的。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共存派更加坚定的共存——背后还加上这就是个“大号流感”嘛,一切都是“清零”所导致的;清零派则更加坚定的清零——问题的出现都在于当地初期过于犹疑未能及时阻断传播链,使得后期需要投入超量的资源才能将深坑给填平,外加整个组织系统稀烂无比,该干的不干或乱干,又额外增加了难度。
六六父母的经历,其实还可以证明一点,那就是居家隔离多么的不可靠。
六六的父母居家隔离被别人传染,反过来,其父亲外出的行为,可能又会增大别人感染的风险(当然,如果求助居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恶响应,那种紧急时刻,笔者是支持外出拿药的)。
最终,居家隔离的结果就是全楼感染,甚至循环传播。
这个时候,那些婴幼儿、孕产妇、高龄老人、基础病/危重症患者,又将如何?
所以,方舱集中隔离,作为传染病防治的原则,那是应该且必须坚持的。至于当地部分方舱糊弄,条件不不好,则是这原则之下必须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上门劝说之下,反复拒绝,的确违法。从法律角度,是可以直接上门强制带走的。这是六六所没有意识到的。
现在看,网上流传的那张调查图真不是一句玩笑:那就是我自己或家人阳了,我们足够自律居家隔离就好;我邻居阳了,赶快拉走方舱或医院都成,只要不在小区就行。
六六没意识到还有,以当地目前的严重程度,有病的老人,进方舱后死亡的可能性是零,而不进的可能性肯定要比这高得多。
这背后来自医疗资源的透支。
是的,这里的确有当地不合理安排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原本我国的医疗资源就捉襟见肘,哪怕是作为超一线城市的当地,也仅仅处于紧平衡状态。当yi.情在当地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此起彼伏的院感+医护的被抽调,自然会导致医疗资源压根就没法支撑,这正是120叫不到,进医院要排队的原因。而外地抽调支援的医护,目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填当地的那个大坑。
试想一下,在当前的毒性和传染性下,如果真彻底共存了。我们面临的境况是,医院随时有近1/3的医护因为感染而不得不缺勤,有的医院因为院感不得不暂停消杀,那些基础病/重症患者和年龄两端的人群,一入医院就被感染一波,然后很快被“死神”带走。
是的,高密度的医院成了重要的传染源发地,然后,就这么一波波的收割生命。
这个时候,唯有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会压根不皱一下眉头吧,毕竟这收割是从弱者开始。
最懂这个的恰恰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医护。
在武汉读书、工作,经历过武汉的惨烈,参加过“插管小分队”的年轻医生、麻醉医师凌楚眠在微博中写到:“曾和一位血透室的同事聊疫情,他毫不掩饰地说:'如果不加限制开放了,估计一年之内我手头的病人会死一半'。”
这些是六六们有意无意忽视的——在他们看来,别人的苦难仅仅是一粒沙,或自己的写作“素材”。
唯有事到临头了,才明白,这原来不是什么“素材”。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2020年3月一部反映武汉的电视剧《在一起》准备开拍,六六作为受邀的编剧之一,到当地进行体验和调查。
她到的时候,正是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休仓的前一天。
然后她说下了这么惊悚的一句话:“幸亏我来了,再不来素材都没了。”
素材论自然招致了广大网友,尤其是武汉网友的强烈反感和广泛批评。
之后,作为“时代报告剧”的电视剧在下半年上映,收获了很多好评。或许是到现场的体验有了作用,又或许是六六被封在武汉的婆婆也给她讲述了自己及身边人物的经历,六六作为编剧的《方舱》单元也拍得真实、感人。
谁能想,事到自己头上,这下明白不是“素材”了;同样诡异的是,六六在剧中盛赞的“方舱”突然又变成了邪恶的代名词。
难道说,两年前的写作仅仅是高价的稿费所催出来的?
再回到这一次。
从六六一家的态度和时间看,明显受到了广为流传的浦东疾控朱主任4月2日那份“当成感冒+居家,不去方舱+只去医院”录音的影响。
笔者此前也写过,这种论调在当地所谓的精英人物中是能引发广泛共鸣的,并且传到网络形成舆论的时机也是比较敏感的。
果然,六六后来的回应明确了类似的观点:
比如把当地的不检测就没有归因为工作做得很好,错误的认为外国的"躺平共存"真的就是取消了相应的防.yi尺度,将引发超额死亡高于德尔塔的奥密克戎归为更为接近流感。此外还有,次生灾害与奥密克戎关系不大,各地以防yi为第一要务,错误的封城导致经济基本停滞等等。
反正,香港、美国、英国等地的数据它们是看不到,它们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
这又回到了那个老话题,当地到目前的境地,究竟是动态清零的错,还是在“共存”之下初期左右摇摆,后期整个拉胯的原因?别的不说,对比对比武汉、西安、深圳、广州等同样超大型恶城市,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是的,结合各国的情况看,清零是苦,但是共存,简直就是害了。
对于六六们而言,当尘埃砸到自家头上,恐怕就不那么坚决了。
她的那篇“绝望”之文,整个都在批评错误的决策导致自己父母的困境。笔者很好奇,如果真的放开共存,如果她的父母因反复感染,之后想要就医,然而医院因为医护感染,医疗资源被穿透,未得到及时救治,然后XX了,那个时候,她是会真的觉得生死有命,看淡这一切?还是会再写一篇悲情的文章出来?
那个时候,她还会相信她目前所相信的这一切吗?
当自己成为了“素材”,当尘埃化做了“大山”。能抬头看看前后左右,想想到底是为什么吗?
【文/风雷,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准风月谈续集”,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