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百年来长期坚持、并被实践反复证明行之有效的一条“群众路线”。
因此,可以无愧地宣称:它是我们党宣传群众、团结群众的一项“专利发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指路明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亦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时期更是如此。
然毋庸讳言,近几十年来,我们党的这一优秀传统,竟在不知不觉中淡化了、消失了。不信你看: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楼宇越修越高、工作环境愈来愈好,可人民群众是无法进入的;现代通讯事业越来越发达,人际之间的相互沟通愈来愈方便,可领导与群众之间一直有“高山”、有“盲区”,电话永远是打不通的!
如此一来,工作中必要的“群策群力”、决策过程中的“开门纳谏”和舆情中不可或缺的“下情上达”,就自然成为一句空话!
如果说,领导日理万机、公务繁杂,根本无有闲暇直接面对每个人、每件事,人们倒可以理解。——交由相关职能部门或秘书班子去处理,亦无不可。
如果说,向领导反映的事情,属于涉法、涉访之类的个人事项,该由司法、信访等专门机构去对接、去催办,领导不便直接去干预。——这个道理人们也明白!
问题是,一些事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纯属“公事公办”的重大决策性建议,竟然也被”有关部门”束之高阁、不予理睬!
——这就让人不可思议了!
本人曾长期在当地党政机关的“智囊”部门工作,专门为主要领导的决策依据提供服务。在职期间,为领导提供决策的调研文章,曾多次获得省市社科大奖
去年下半年,我围绕陕西农业领域一个蜚声中外的优秀民族品牌——“户太葡萄”项目的传承、推广与发展问题,向省上主要领导写了一封建议信。该项目屡获科技部、农业部大奖,已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市每年增收100多亿元。近年来,日、韩、法、意、澳等国对此项目一直趋之若鹜、竞相设法引进。
信件写好后,我找省上有关部门转送一下,可是“渠道不畅、运行受阻”(可能由于我早已退休);于是我采用“双挂号”的方式,通过“邮政快件”再次发出,几个月过去依然石沉大海。
——很明显,信已被相关人员截留了。无奈之下,我于4月10日向《乌有之乡》发出求助。当天发出后,很快引来一片叫好声!
我在寻思:上访信、告状函之类的材料遭到有些人员故意截留固然不妥,但总还“说得过去”。然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建议扣留,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领导决策只靠“顶层设计”不成?
在下分析:建议信“石沉大海”的原因,并非一定是领导官僚主义、压着不办;而是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帮领导“排除干扰”“减轻负担”,以各种条条框框做借口,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篱笆墙”“绊脚石”!
总有一些信仰缺失的机关干部,不创新、“不作为”,还在抱着“条条框框”过日子。他们信奉的理念,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由此看来,“篱笆墙”不仅严重影响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还是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为了确保党与群众关系的高度和谐,为了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从思想上、组织上拆掉各色各样的“篱笆墙”,清除大大小小的“绊脚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2020.4.13
【文/赵增武,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