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疫情,微信朋友圈发生了严重的撕裂。
有人一直反对“动态清零”,他们给出的理由看起来“振振有词”:
“中国只有一种疾病叫新冠吗?”
“新冠会死人,抗疫带来的次生灾害会死更多人!”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说辞。
但事实是,中国真的因为抗疫,造成很多人非正常死亡吗?
在武汉、西安、上海等地,确实都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悲剧性案例,有人在疫情期间送医、就诊不及时而死亡。
但这到底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还是极端案例?
要证明“中国因为抗疫死了很多人”,只需要看一下近年来中国的人口死亡数据就行,如果2020年、2021年、2022年,这三年中国严格执行“动态清零”时,中国的年死亡数据超出了近年来的合理范围,你确实可以合理怀疑。
但事实到底如何呢?
这是2009年到2019年,中国年死亡人口数据:
基本上每年都在940万以上,历年来呈现出缓慢增长态势,人口死亡率基本在千分之7.08到7.16之间呈现上下波动。
2020年,中国严格抗疫的第一年,死亡人口是996万,不仅没有增多,反而比2019年的998万少了2万,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7.07。
2021年,中国严格抗疫的第二年,死亡人口是1014万,比2020年多了1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7.18。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绝对人口死亡数,还是人口死亡率,2020年和2021年相较于往年,都没有显著变化,基本仍在历年的平均范围内。
如果真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中国抗疫导致大量人员非正常死亡,在统计数据上一定会体现出来。
事实是,并没有。
相反,美国抗疫失败,是明显体现在人口死亡数据上的。
2020年,美国因新冠死亡35.1万人。2021年,美国因新冠死亡41.5万人。
2021年,美国死亡人口是346.5万人,为历年来之最。美国2021年死亡人口比2020年多了大约8万人,而新冠导致的多死亡人口恰恰在6.4万人。
美国自己此前有统计,美国2020年超出平均水平的死亡人数,几乎跟因为新冠死亡的人数相当。
换句话说,新冠在美国造成的死亡人口是在美国历年来平均死亡人口水平之上叠加的,并不是因为新冠死亡了这些人,美国因为其他原因死亡的人口就会有所下降。
这其实证明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抗疫失败,会导致死亡人口增加。
说实话,这难道不是用脚趾头也能想到的事情吗?
那些反对“动态清零”的人,并不是有什么科学数据可以证明,“不抗疫,不会导致死亡人口增加;或者,抗疫,反而会导致更多人非正常死亡。”
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数据可以作为其论点的支撑。
他们就是不喜欢、不认同中国实施的“动态清零”政策而已。
为什么不喜欢?
有的人按照美国媒体的“口径”,认为严格实施“动态清零”,侵犯了他的自由。
我甚至看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说,实施“动态清零”,是政府对民众进行的一项“服从性测试”,如果大家不反抗,未来政府会对民众实施更多的压迫、管制。
无语……
我真的只剩下无语了,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更多的人是因为,他们对抗疫产生的经济代价非常反感。
但实际上,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他们没有想明白。
这些经济代价不是因为抗疫造成的,而恰恰是因为疫情造成的。
如果中国不认真抗疫,每天增加几十万、几百万感染人数,最终因为新冠死亡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中国社会铁定民怨沸腾,甚至会出现崩溃,那个时候,包括他们在内,每一个中国人要承受的经济代价只会更大。
中国为什么要采取“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
数据和道理都很简单,因为这是对于中国来说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防疫策略。
绝对不是一些人说的,中国搞“动态清零”,是为了“面子”,或者是为了“政治上好看”。
用常识想一想,“动态清零”带来了这么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国家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真的是吃饱了没事干?
如果“躺平”真的管用的话,谁不愿意选择“躺平”呢?
人啊,你不能不讲道理!
后来,我在微信朋友圈写了一段话,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看中美关系,在美国那边,蠢的人不多,主要是坏。”
“看国内问题,在中国这边,坏的人不多,主要是蠢。”
我已经越来越厌烦跟人争辩了,因为争辩从来不解决立场不同的问题,而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各种撕裂,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彼此的立场不同。
俄乌冲突,你跟他讲道理,说北约东扩、俄欧矛盾、俄美矛盾,他跟你说,“我不想听,俄罗斯打乌克兰就是不对”。
中国实施“动态清零”,你跟他讲道理,说这是基于科学,对于中国来说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防疫策略,他跟你说,“我不想听,这么做就是不好”。
再补充两个热点舆情:
第一,昨天,很多人以讹传讹,说央视故意“歪曲”报道世卫组织有关全球疫情的每周通报。
有很多人都转发了下面这张图,包括在印度问题上写了很多不错文章的公众号“随水文存”:
如果你单看这张图,你肯定会“骂娘”:明明世卫组织强调的是上周全球新冠感染人数下降24%、死亡人数下降18%,但央视给出的报道核心却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一些国家因为新冠死亡的人数,跟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对于那些反对“动态清零”的人来说,可找到证据了,“你们官媒为了证明‘动态清零’是对的,连世卫组织的数据都敢造假?”
但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世卫组织的通报里面,清清楚楚写着如下一段话:
我不翻译了。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央视的新闻报道,非常忠实于这段原文,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世卫组织在通报里清清楚楚地提到,尽管感染奥密克戎后病情有所减轻,但由于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感染总数很多,这导致一些国家因为奥密克戎死亡的人数跟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这非常符合我们的常识理解。
奥密克戎对于绝大多数个体来说,危害性比德尔塔等病毒要低,但因为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导致感染者基数大幅增加,即便是死亡率下降,但绝对死亡人数依然很高。
至于世卫组织说的周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下降,央视明明在另一条新闻里也进行了客观报道:
事情到这里,就非常明显了,央视根本没有“作假”,甚至连翻译错误都算不上,央视根据世卫组织的报告,做了两条新闻,都忠实于原文。
还有人说,世卫组织明明在报告摘要中强调上周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下降,为什么央视要突出报道奥密克戎在一些国家造成的死亡人数与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
媒体在面对一大堆材料的时候,肯定会选取最有新闻价值的点来做成新闻。
就我一个做了12年国际新闻的人来说,相对于世卫组织通报的周数据,有关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与之前的峰值相似,甚至更高,显然更有新闻价值。
周数据反映的是一周的情况,随着全球各国疫情涨落,周数据随时都可以大幅波动,这个不具有太长久的新闻价值。而奥密克戎造成的绝对死亡数与之前的峰值相比接近,甚至更高,则明显具有更长远的新闻价值。
央视不仅没有“歪曲”世卫组织的报告,在新闻性处理上,也是非常专业和恰当的。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以讹传讹、反对“央视”呢?
很简单,他们内心深处早就“埋好了”一个叙事:
“中国就是不该采取‘动态清零’的政策。”
“央视这样的官媒,就是喜欢造假。”
当他们的思维被自己的偏见所禁锢后,你跟他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再说一件事情。
昨天,有人发截图,说上海一个医卫系统工作人员自杀,夫人也自杀。
这非常符合一些人的叙事逻辑:“你看,抗疫带来了很多次生灾害吧!”
很多人在朋友圈“哭天抢地”,感觉好像是到了“世界末日”。
但真相到底如何呢?
公众号“正事儿”今天一大早就报道了,网传“钱文雄夫人自尽”,上海警方:系谣言。
钱文雄自杀,肯定是一个悲剧。
但如果把这个悲剧,上升到对中国抗疫政策,甚至是对中国体制的攻击、否定上,那也太不讲道理了。
我天天看美国的新闻,早在2020年,美国疫情大爆发的时候,美国就有一个全国知名的医生自杀。在整个疫情期间,美国自杀的医护人员更多。
每一起自杀案例,都是一个悲剧。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你不能把每一起悲剧,都引向强化你自己内心深处的偏见上。
因为上海有医卫工作人员自杀,你就找到了进一步攻击“动态清零”的证据?你就找到了进一步攻击中国政治制度的证据?
你到底还讲不讲道理?
上海抗疫,目前处在非常难熬的时刻。
客观来说,如果上海可以早点“封城”,效果会好很多。
一旦病毒开始在社区大范围传播,这个时候“封城”,检测、转运、隔离等抗疫成本要大很多,保障民生物资供应的压力也要大很多。
上海现在面临的一切,都跟2500万总人口有关,都跟每天两三万的阳性病例有关,当问题的规模和烈度出现指数级上升的时候,问题的复杂度也会呈现出指数级上升的势头。
上海在民生物资保障、特殊人群就医等问题上,不时传出热点舆情,都跟这个有关。
说到底,事情到了这一步,跟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无关,主要跟资源的有限有关。
我是一个乐观派,但我更是一个相信科学、相信数据的乐观派。
随着上海物流卡点逐渐被打通,随着电商平台的运力逐渐被释放,随着周边省市全力以赴支持上海抗疫,上海的民生物资保障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
对于上海的疫情,我也表示乐观。从中国抗疫过往的经验看,再有1-2周,上海疫情数据大概率会出现拐点,而最迟到6月1日前,上海的疫情大概率会“结束战斗”。
当然,这只是我基于常识和逻辑的个人判断,属于一家之言,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些判断是否会得到验证。
我反复说,疫情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抗疫,到了现在这一步,已经没有了最好的选择,只有最不坏的选择。
对于中国来说,只能基于科学,不断调整抗疫策略,选择综合社会代价最低的方式去抗疫。
香港700多万人口,在第五波疫情中,死亡人数已经超过8000人。
中国内地人口是香港的200倍,按照香港这个数据,如果现在完全放开,死亡人数要超过160万人。
亲爱的同胞,你觉得在接下来几个月、一两年内,如果中国彻底放开,然后因为新冠死亡160万人,你能接受吗?
上海抗疫,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阳性感染者继续保持每天增加两万多,加上密接、次密接,上海要转运、隔离的人员将会“爆仓”。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要隔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都是一个“天文级别”的挑战,上海接下来也许会采取某种形式的“居家隔离”。这个时候,居民的自律,以及民生物资保障,特殊情况下就医、用药等问题,会更加突出。
问题很多,挑战很大。
但在中国,所有的问题和挑战,到最后还是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大家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一起去解决。
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也会再次在上海抗疫中体现出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