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一段时间,上海疫情一直牵动着全国人的心。在“封城”后,上海民生物资保障和居民紧急就医、用药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极端案例,经过网络传播后,形成一波又一波的舆论风暴。
2)上海在此轮疫情爆发前,一直是中国抗疫的“优等生”,其精准抗疫的种种做法,为全国民众津津乐道。但在这一轮疫情中,大家突然发现,在奥密克戎已经在社区大范围传播后,上海的精准抗疫已经失效。同时,当上海全城“停摆”后,其公共服务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海的“光环”好像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3)上海抗疫,最难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先回忆一下武汉当初的情况。2020年初,武汉面对初代新冠病毒,相当于是为全世界探索,参加了一次抗疫的“闭卷”考试。当时,全世界对病毒的了解都很有限,疫苗、药物更是缺乏。大家对于如何在和平年代,应对一种传染性很强、病死率不低的传染病,也缺乏经验。当时,武汉医疗资源遭到挤兑,大量患者得不到检测、隔离、收治,局面一度显得混乱且悲惨。在“封城”后,武汉的医疗物资、民生物资供应、保障、分发等,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些东西,我至今仍历历在目。但后来,武汉在全国各省市对口支援下,朝着“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方向迈进,终于在“封城”70多天后,迎来了解封。可以说,武汉抗疫,为全中国后来实施“动态清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武汉抗疫,当时最大的挑战,有三个:第一,是“闭卷”考试,有太多未知数;第二,是前期医疗体系遭到挤兑,这对新中国来说,几乎是第一次出现的事情;第三,是不太知道怎么在和平年代,在抗击新冠的同时,保障好民生需求。
5)2022年,上海抗疫,面临的是另外一种挑战。当奥密克戎出现后,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已经呈现了指数级增加(有研究显示,奥密克戎BA.2变异株R0达到9.1),但同时奥密克戎的毒性有所下降。上海在“封城”后,民众就医因为隔离、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等问题,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上海医疗资源本身并没有遭到挤兑,也没有出现崩溃。但是,一个新问题出现了:当一座拥有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停摆”后,上海公共服务遭到挤兑,公共服务体系一度接近崩溃。在那么多的热点舆情中,大家都反映,给居委会打电话,说了很多,但迟迟得不到解决。其实,不是说居委会不反映大家的心声,而是居委会把大家的需求报上去后,街道、区、市里,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来及时响应、满足大家的需求。大家还发现,110、120、12345等公共服务电话怎么也打不通。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疫情带来的封控,让上海市公共服务体系遭到挤兑,濒临崩溃。很多人听到网上民众求助、反映问题的录音,会觉得很愤怒,“为什么就没有人管?”这是一种自然反应,但这个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道德问题,不是居委会的人不想做事,不是街道的人冷漠,不是上海区里、市里的工作人员不努力。实际上,我相信,此时此刻,上海市公务员队伍是全中国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但一个在平时可以保障上海高效运转的公共服务体系,到了因为疫情“封城”后,面对10倍、甚至100倍的需求,上海市公务员队伍真的已经无能为力了。我看也有人说,上海的公共服务长期外包、市场化,疫情造成的“封城”,让市场“停摆”,导致对民众的需求响应不及时。我觉得,这也是一个视角。
6)上海公共服务体系遭到挤兑,是客观事实,但上海能不能再做一些事情?应该是可以的,而且应该做得更多。前段时间,上海物资供应吃紧,上海市开放电商平台的运力,这就是主动作为。类似的举动,上海应该要更多一些、更快一些。上海市各层级、各领域的决策者需要靠前指挥,多到街道、社区调研,亲身感受上海市民的心声,一定要发挥问题导向,把卡点、堵点、难点、问题点一个一个全部解决掉。上海抗疫做得好坏,事关全国。上海政府在抗疫期间保民生做得好坏,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全国民众中的口碑、公信力。这是上海当前面临的最大政治考验。目前,针对民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物资保障不充足、不及时,就医用药难的问题,上海要尽快拿出解决办法,拖不得、等不得。比如,很多人反映,紧急就医,依然需要等4个小时核酸结果出来,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再比如,上海现在疫情扩散的风险不小,从上海出来的人,有很多被检测出阳性。因此,非必要不离沪,要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周边地区一边帮着上海抗疫,一边还要紧绷神经,防止上海疫情外溢,太难了。
7)上海还需要跟民众讲清楚,现在的问题到底有哪些?卡点、难点到底在哪里?上海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预计的时间节点是什么?如果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也要跟民众说清楚,争取大家的谅解。现在,上海民众、全国民众,每隔两三天就从互联网上看到一些极端案例,由于缺少上下文,很容易“上头”,形成恶性热点舆情。上海地方媒体,包括澎湃、界面等,这次针对舆情中的很多谣言,应对、说明是很及时的。接下来,针对民众集中抱怨、投诉的问题,也要有更及时的说明、解释和回应。
8)对于上海民众来说,这段时间确实很辛苦。昨天,有一篇文章刷屏,说上海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极限了”。这确实说明,上海民众面对长时间的封控,特别是在民生物资保障不充分、紧急就医用药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大家充满了焦虑、疲惫,甚至是愤怒。上海确实需要直面民众的情绪,让抗疫更科学,让保障民生更充分。在做好事情的同时,也要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倾听、多一些安抚。抗疫,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现在特别需要上海争取民心,上下齐心,以便真正做到共克时艰。
9)对于上海市民众来说,虽然很辛苦、不容易,但还是要再坚持坚持。抗疫就是“华山一条路”,这个时候,上海在抗疫思想上不能有任何的“三心二意”。任何人都不能再传播“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感染了没事儿”、“不应该严格抗疫”等不合时宜的说法(前段时间,上海某科普作家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录音,明显违背科学,有违中国抗疫总方针,造成了误导民意的后果)。现在中国全国,包括上海,采取的“动态清零”政策,就是基于科学、基于数据,做出的科学决策。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上海市公务员队伍、全体上海市民,必须跟中央和国家“动态清零”的抗疫总方针保持一致。全世界的经验都表明,面对新冠,松一阵儿、紧一阵儿,是最要命的。要么彻底“躺平”,接受民众大面积死伤,要么“严格抗疫”,否则,搞“仰卧起坐”,最后一定是人财两空。
10)上海接下来就是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在抗疫方面,要真正落实“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上海目前每天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都接近3万,再加上他们的密接、次密接,所有的转运、隔离、治疗工作,挑战非常大。甚至可以说,这是全中国抗疫到目前为止面临的难度最高的“考卷”,也是全世界抗疫面临的难度最高的“考卷”;第二,保民生要落到实处,尽快见到效果。让老百姓吃得好、睡得好,有病能及时就医,有病能及时用药,这非常关键,这是赢得上海民众对“动态清零”政策支持的关键;第三,要多做沟通工作,跟老百姓开诚布公,把问题说清楚,把解决办法说清楚,解决不了的,要把难点说清楚。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抗疫不力、保障民生不力、解决民众就医用药不力的负责人,要追责。从武汉到西安,再到吉林,官员抗疫不力,就要承担责任,这种做法对于压实责任、惊醒部分浑浑噩噩的人,是有效的。
从全中国过去两年多抗疫的经验来看,只要认认真真落实“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疫情通常在一两个月内就会解决。我不是专家,但从数据的趋势看,上海在接下来1-2周内,疫情出现拐点,是很有可能的。到6月1日前,彻底结束战斗,也是很有可能的。但前提是,上海必须严格落实“动态清零”的总方针。
我最近反复说,抗疫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已经没有了最好的选择,只有最不坏的选择。用香港的数据作为对比,同样是奥密克戎,香港这一波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8000人。上海人口是香港的3倍多,如果像香港那样,疫情失控,医疗体系崩溃,不能做到“动态清零”,上海最后至少要死亡两三万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上海现在重症比较少。同一个奥密克戎,在香港造成那么大的伤亡,在上海感觉好像并不严重。其实,科学道理很简单,恰恰是因为上海实施了“动态清零”的政策,才没有让上海疫情彻底失控。否则,如果上海在短时间内出现100多万、200多万,甚至300多万的感染者,医疗体系一旦崩溃,上海肯定也要死几千人,甚至是几万人。数据不会撒谎。世卫组织的报告也明确了,虽然奥密克戎的毒性下降了,但由于其传染性太强,奥密克戎造成的感染人数大幅增加,这导致在一些国家,奥密克戎流行期间的死亡人数,比此前的峰值近似,甚至更高。
上海人民辛苦了!
我依然坚信,没有一场“倒春寒”,可以延续到阳光明媚的5月、6月。只要上海政府和民众上下齐心,坚持“动态清零”,就一定能取得抗疫的最后胜利。期待上海早日“解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