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微热评

“康乾盛世”的债奴——国库堆满白银的满清帝国为何全民负债?

字号+作者:孽无言 来源:思无距公众号 2025-03-27 09:26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作者注:本文仅为历史探讨,史料由AI收集,如有差错,敬请指正。 所谓“康乾盛世”,听起来挺气派的,GDP全球第一,外贸出口热火朝天'...

作者注:本文仅为历史探讨,史料由AI收集,如有差错,敬请指正。P4n品论天涯网

所谓“康乾盛世”,听起来挺气派的,GDP全球第一,外贸出口热火朝天,瓷器、茶叶、丝绸让外国白银源源不断的流入清廷,国库堆成山。P4n品论天涯网

然而,这盛世的光鲜底下,却藏着个貌似自相矛盾的现象——高利贷像野草一样疯长,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谁都逃不过。老百姓借钱讨生活,官员借钱买官上位,富商攥着银子放贷发财,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所谓的“盛世”,是成了高利贷的狂欢场。P4n品论天涯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一个国库空前富裕的时代,而百姓却得靠借贷过日子。P4n品论天涯网

一、底民连饭都吃不饱的“盛世”P4n品论天涯网

康乾时期,历史纸面上确实风光。高产作物推广、农业技术进步,社会相对稳定等让人口猛增。外贸顺差年年有余,白银像流水一样从海外淌进来。P4n品论天涯网

可这繁荣的背后,藏着个大问题,钱流到哪去了。P4n品论天涯网

耕地面积增长跟不上人口爆炸,农民人均田地越来越少,江南号称鱼米之乡,可不少农户一年到头连饭都吃不饱。P4n品论天涯网

P4n品论天涯网

而出口赚来的银子呢?大多落进了皇室、官僚和富商的口袋,老百姓手里还是空空如也。P4n品论天涯网

这时候,高利贷就成了“救命稻草”。赶上灾年,庄稼颗粒无收,借钱买粮;家里婚丧嫁娶,凑不出分子钱,借钱应急;好不容易风调雨顺,想多种点地,没本钱买种子,还是得借。P4n品论天涯网

清律规定,借贷月息不得超三分(3%),年息36%封顶,可实际呢?民间“印子钱”动不动月息30%,年息轻松破百,借100两银子,一年后还不上,利滚利能把人活活压死。P4n品论天涯网

福建有个案子,乾隆十九年,曾某向胡某借了1100文钱,约好每天10文的利息,五天一结,七个月下来,利息滚到2040文,比本金翻倍还多,最后还不起,债主逼他卖儿子,逼出一桩命案。这不是个例,清初类似的债务纠纷多得数不过来。P4n品论天涯网

二、皇帝亲自下场放贷P4n品论天涯网

高利贷这么猖獗,到底是谁在撑腰?答案有点讽刺:管事儿的人自己也在放贷。满清皇室便是最大的老板,雍正上位后,查抄其弟弟允禟家时,查出80多张债券,值10万多两银子。到了乾隆年间,放贷业务由内务府“专业化”操作。P4n品论天涯网

乾隆二十二年的一份奏销档里写得清楚,内务府多年累计放贷本金195万两,收利息52万多两,这收益率可比种地开厂高多了。皇帝带头赚钱,手下的大臣自然不甘落后。和珅就不用说了,42座钱庄、75座当铺,京城里的放贷生意没他插不上手的,但最后,不过为嘉庆做了嫁衣。P4n品论天涯网

再往下看,地方官也忙着“发财”。清朝官场有个潜规则,叫“火耗”,也就是收税时多收点银子“损耗费”,这钱名义上归公,实际上多半进了官员私囊。这些银子拿去干嘛?不少也用于放贷!P4n品论天涯网

山西有个例子,寿阳的粮商跟地方官勾结,囤粮抬价,农民买不起粮就得借钱,借了钱还不上,下茬粮价再涨,周而复始,榨得底层一点活路都没。还有那些“捐官”的,借高利贷买个官职,上任后带着债主去刮地皮,债没还清前,百姓先被剥一层皮。P4n品论天涯网

民间富商也不闲着。康熙年间,介休的范玉斌给朝廷运军粮,两次赔了400万两银子,眼皮都不带眨的,这家底得有多厚实?这些有钱人,手里攥着大把银子,除了少数投到生意里,大部分都拿去放贷。毕竟,这比种地开厂收益好太多了。P4n品论天涯网

三、利率100%vs农民卖身还债P4n品论天涯网

高利贷的流行让社会撕裂成了两半。富人钱生钱,越滚越多;穷人债压身,越陷越深。最惨的还是底层农民,收成好时交完税还完债,剩不下几个子儿;收成差时,借新债还旧债,利息一滚,一辈子都翻不了身。P4n品论天涯网

初级官员也好不到哪去,那些考上功名却没钱打点的“候补官”,借钱上任,上了任还得接着借,最后不是贪污就是破产。底层和中层忙着还债,上层忙着数钱,贫富差距越拉越大。P4n品论天涯网

更大的危害是高利贷并不是剥削人那么简单,它还拖了工业化的后腿。康乾时期,欧洲工业革命正热火朝天,英国贷款利率也就15%左右,资本都往工厂、机器里砸,反观满清,有高利货这种收益高且“合法”的路子,谁会拿钱去开厂,大多都忙着放贷收利息。P4n品论天涯网

四、高利贷如何掏空满清的元气P4n品论天涯网

乾隆后期,国库充裕,地方却亏空得一塌糊涂,官员借钱补账,农民借钱活命,债务链越拉越长。底层活不下去怎么办?社会动荡自所难免。P4n品论天涯网

康乾时期的高利贷,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盛世”真面目的照妖镜。它照出了官僚体系的腐烂,照出了繁荣表象下的民不聊生。P4n品论天涯网

满清靠着人口红利和外贸撑起个所谓的“盛世”,可这盛世压根没解决底层的需求,反而让资本成了剥削的工具。高利贷的流行,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它恰好填补了当时社会资金流动性的真空——穷人没出路,富人有闲钱,中间没人管。P4n品论天涯网

高利贷的暗流,卷走了无数人的生计,也埋下了满清衰败的种子。提醒着人们,繁荣要是只落在少数人手里,那不过是空中楼阁,迟早得塌。一个皇朝,钱再多,人口再多,要是底层喘不过气,表面上的辉煌也终只是昙花一现。P4n品论天涯网

参考文献:P4n品论天涯网

1.《清史稿·经济志》,记载清初经济状况及外贸数据。P4n品论天涯网

2.《大清律例》,涉及借贷利率的法律规定。P4n品论天涯网

3.《乾隆朝内务府奏销档》,记录皇室放贷收益,档案馆藏。P4n品论天涯网

4.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统计清代农民收入与债务数据。P4n品论天涯网

5.彭慕兰,《大分流》,对比清朝与欧洲同期经济发展。P4n品论天涯网

6.地方志如《山西通志》,提及晋商财富积累与放贷案例。P4n品论天涯网

7.清代民间诉讼档案,如福建曾某借贷命案,收录于《清代民事诉讼案例选编》。P4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service@pltyw.com

相关文章
8
扫二维码添加收藏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