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事的时候,正赶上文革最“火爆”的年代,两派的斗争如火如荼,十分激烈。
依稀记得,奶奶带我上街买东西,正赶上大游行。我很清楚地看到,打头的卡车上站满了人,手里握着当年杀鬼子的大刀、长矛之类的兵器,一个个虎目圆睁,气势汹汹。紧随其后的是长龙般的队伍,打着标语,举着彩旗,口号声震耳欲聋。
记得当时奶奶很害怕,紧紧地拉着我的手。我分明感到她的身体在颤抖,而且很强烈。
她一边吃力地迈动着两只裹了足的小脚,一边声音颤抖着说:“可吓死人了,快往家走!”
记得后来两派发生了武斗,据说还动了真家伙。我上学的时候,武斗已经停止了,大喇叭里整天喊:要文斗,不由武斗。
当时年龄小,除了玩什么也不知道。喇叭里喊的这些东西,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从事了宣传工作以后,我专门查阅了许多资料,才知道文化大革命当中,两派斗争不断升级,在某些人的错误引导下,开始了所谓的“文攻武卫”。
资料显示,毛主席发现这种情况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文斗,不要武斗。他专门致信周恩来总理,说:游街、戴高帽、打花脸、坐喷气式等都不允许。对动手打人的,应该依法处置。
毛主席在信中说:武斗只能触及人的身体,不能触及人的灵魂。
说到这里,我似乎有些印象,当年真看到过有人戴着用纸糊的帽子游街,又高又尖,上面还写着字。在大街上,也看到过批斗人的,那是用两辆卡车的车厢拼成的主席台,有人跪在上面,脖子上挂着大牌子,台上发言的人情绪激动时,忍不住上前踢上两脚。现在回想起来,挨批的应该是所说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吧。
说实在的,当时看着他们真的挺可怜的。
文革后,这些人翻身得了解放,有的身居要职;有的成了专家教授;有的成了“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当然,忘了初心,贪污腐化的也不乏其人。
还有一种人,我觉得尤为可恨。不得志的时候,整天装可怜,总是唯唯诺诺的样子。翻身以后,脸变得比翻书都快,马上飞扬跋扈起来,谁要敢对他们的工作提点意见,立刻就会被扣上“左棍”、“文革余孽”、“红卫兵”等大帽子,比当年他们游街时戴的帽子不知要高多少。
现在,老百姓怀念毛主席,他们恼羞成怒,说毛主席犯了错误,迫害了成千上万的“好干部”。
当然, 这些所谓的“好干部”究竟好在了哪里,我不得而知。但是,毛主席对他们的仁慈,我却有所耳闻。
1967年,毛主席在浙江视察时对参加过武斗的人员再次提出批评:“对待干部不能像对待地主一样,罚跪、搞喷气式、抄家、戴高帽子、挂牌子,这种做法我是反对的。”
可见,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修防修,提倡百家争鸣,用大字报、大辩论来触及人的灵魂。
当然,这种内乱的局面,毛主席是始料未及的,也是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并没有把这些被“打倒”的干部当成敌人,而是要通过“大辩论”来转变他们的思想,并且对其采取了很多的保护措施。
那个时候,我的父母都在一个大型的纺织厂工作,家属院很大,有学校、医院、浴室、副食店等福利设施,就像个小社会一样。
我们的学校很大,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明窗净几,从外面看着十分气派。可是,里面的桌椅并不充足,据说是没钱买。这样一来,有的教室只好用砖垒砌成整齐的台子,学生上学要自己带个小板凳,趴在台子上写字。
这种情况持续了没多久,学校便拉来了很多带着油漆味的桌椅,分配到各个教室。当时我们都很高兴,从此再不用上下学抱着个很累赘的小板凳了。
从这点小事或许可以看出,虽然那个时候很乱,但经济还是有发展的。
我上学的时候,学校的秩序很正常,没有传说的那么糟糕。那个时候,学校有“军宣队”,后来又换成了“工宣队”,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其实我们这些小屁孩根本就不知道。现在想起来,应该是维持教学秩序的。
当然,学校也开批斗会。记得有个姓王的女老师,被高年级的同学扭着胳膊站到操场上,然后有几个老师先后上台念批判稿,接着有人领着喊口号。
可是,那个老师似乎也不在意,会后有说有笑的,就像个没事人。当然,有的人也躲着她,大概是怕受牵连吧。
文章有有点长,请关注后续内容。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关注和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相关阅读:
“六零后”的记忆(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