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时隔一天,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在北京举行,会议再次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中央一再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和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说明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的困难和挑战,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并表现为社会整体消费不振和需求不旺;为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刺激和带动生产发展,故一再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和扩大国内需求。然消费从根本上来说,一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二是由社会大众的收入水平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人类首先要能生产出某种产品,才有人们对这种产品的使用和消费;例如在古代,没有电子技术,就不可能有电子产品的消费,哪怕是皇帝或国王,也不可能有手机等电子产品;而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成为常见的消费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如网络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进行线(网)上购物,改变了传统的线下购物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随着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上升、功能增多,像高清智能电视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的视听享受,提高了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在生产力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甚至因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面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要想提振消费和扩大国内需求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大众收入。这是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都会提高。比如一个普通家庭,收入提高后,就可能增加旅游、教育、娱乐等方面的支出。相反,如果收入增长缓慢或停滞,相关人或相关家庭可能会减少消费,转而增加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城乡普通居民收入进而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分配制度。
鉴于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必须实行并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故而,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必然会造成收入差距的客观存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甚至有拉大的趋势。如此,要想缩小国民收入差距,提高城乡普通居民收入水平主要只能借助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收入调节作用。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结果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具体做法主要是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对企业和个人的初次分配收入进行调节,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重点是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第三次分配是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社会成员的自愿捐赠等公益慈善方式进行的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是对政府调控的补充;它建立在社会自愿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基础上,包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慈善捐赠、社会组织参与慈善活动、个人通过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投身公益慈善;其目的在于改善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城乡普通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扩大保障范围,将更多的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那些在按贡献分配中处于弱势的群体,如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确保他们在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能得到基本保障,降低生活风险。同时还要提升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例如,提高养老金支付水平、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等,使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充分的社会福利,缩小因分配方式带来的生活质量差距。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当于提高城乡普通居民的未来预期收入水平,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不用担心养老和看不起病而不敢消费。
三、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如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财政支出强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同时也可适当增加国债发行,支持重大项目和新兴产业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四、发放消费券。对于低收入群体,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直接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五、加强就业扶持。政府应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多类型就业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促进他们就业和增收。
六、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减少城乡普通居民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消费水平。
七、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降低普通居民的购房成本,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消费水平。
【文/顾玉才,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