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暂时领先中国,但从历史角度看,那也只是因为中国封建王朝腐朽无能造成的。现在我们重回正道,就会发现汉语先天优势是西方字母语言望尘莫及的世界巅峰。中、美对决深层次因素是汉语与英语两大语言优劣的对决,中国完全可以靠汉语的先天优势,不仅能后来居上,还能重返世界之巅。在今后的中、美及中、西对决中,英语先天劣势对西方国家的负面影响只能越来越大。别的不说,仅急剧膨胀的英语词汇量就必将将西方国家“淹没”在无边的词海之中。所以,从大的历史跨度来讲,历史必将站在中国一边。如果中国在创新战略制定上能进一步发挥汉语先天优势,中国从军工到民用高科技对西方赶超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中国不仅能迅速突破所谓卡脖子领域,还能反过来卡西方的脖子。
虽说目前美国仍是科技创新超级大国,但随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高与在越来越多领域突破卡脖子短板制约,美国科技创新超级大国地位开始出现动摇态势,中国赶超仅是外因,更多的是美国内因造成的,如波音的“质量门”是个典型。影响美国科技创新能力下降的内因不仅是资金、人才等重要因素,更面临本文深入分析的英语先天劣势的严重制约。
申鹏先生发表于8月18日红歌会网大作“4年650亿,没有生产出一片芯片”,除了申鹏先生所列举的各种因素外,英语先天劣势也是“过”不可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申鹏先生发表于8月14日红歌会网大作“中国半导体的崛起,比大家想象的还快”(来源:平原公子|微信公众号), 除了申鹏先生所列举的各种因素外,汉语先天优势也是功不可没。
美西方国家科技创新均面临以英语为代表的字母文字先天缺陷这个难以克服的“天花板”的制约,其后果是其科技创新越来越呈现“事倍功半”的疲态,创新效率越来越低,产出却越来越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依靠汉语先天优势,中国则在科技创新呈现出事半功半与强势赶超的态势,中国在科技创新上全面赶超美西方指日可待。
如果说美国科技创新缺资金,可以增加投入与滥印美元;缺人才可以满世界去“收割人才” (如中国某清某北大学), 而英语先天劣势所形成的“天花板”制约,却成了美国科技创新无法逾越的终级障碍,由此导致中美两国高科技竞争力的大逆转,为顺应与推动这个大逆转态势,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美国工程师离开台积电工程师就玩不转
多家媒体与自媒体所曝光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亚历新工厂(被网民讽为“美积电”)投产后进展不顺的文章,均忽视了英语先天劣势才是“美积电” 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7日上午,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的新工厂举办首批设备到厂典礼,美国总统拜登在典礼活动上高调宣布:“各位,美国制造回来了。”参加活动仪式的还有美国政府高官、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等约900名美台政商界人士。
台媒报道称,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在新厂典礼上却发表一个“泼冷水”的讲话,他在回顾台积电上世纪90年代在华盛顿卡马斯建立第一座工厂时称,“我当初认为这是梦想成真,但却遇到成本问题,我们面临人的问题、文化的问题,美梦变成了噩梦,花了数年时间才从中解脱”。
张忠谋所说“我们面临人的问题”当然不是指台积电工程师,而是指台积电聘用当地美国工程师所存在的问题,也是对美国工程师强烈不满的抱怨.。
不仅是台积电高管,台积电工程师也对美国同行表示强烈不满。尽管美国同行工程师曾于2021年赴台湾培训一年,台积电工程师却抱怨自己已经沦伺候“美国巨婴(工程师)”的“二等公民”,假期比美国同事少7天,美国工程师的薪水却比台湾同行高得多,干的活也比台湾同行轻松,其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与复杂程度明显低于台湾同行。即使如此,无论遇到大小技术问题只会找台湾同行说“请来帮忙看一下”。有台湾同行抱怨,美国同行技术差,总可勤能补拙,起码要与台湾同行同样勤劳吧!但美国同行却拒绝上夜班,更不肯在节假日加班轮班,因此有台湾工程师称这群美国同行为质次价高的“美国巨婴”。
台媒报道称,自2022年12月7日典礼后,台积电的搬迁计划全面启动,先派遣1000名顶尖工程师赴“美积电”,同时把精密仪器和相关生产设备搬到美国去。考虑到台积电在美国建设的是最先进的5纳米芯片生产线,台积电这轮带过去的也都是最核心的技术骨干。当数年后台积电在美几座工厂全部建成投产,迁往“美积电”的台湾顶尖工程师人数会高达3000多名,美国政府将全部视之为高技术人才,直接给他们开“绿色通道”,人人都可发绿卡,以便于他们长期留在美国,为美国芯片制造业“发光发热”。
台积电上千名顶尖工程师集体迁美,不仅是美国强行“收割”台积电顶尖工程师,也是因为台积电在美招聘的本地工程师,拿着比台积电工程师高出约20%的薪酬,技术能力却差一大截,只能当技术配角,离开台积电工程师,美国工程师就玩不转,是典型的质次价高。可以说台积电上千名顶尖工程师集体迁美,也是台积电维持“美积电”正常运转的无奈之举。下面从汉语先天优势与英语先天劣势对比角度,来分析台积电工程师强于美国工程师的三大优势,这对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二美国科技创新面临英语先天劣势所带来的数学“天花板”的制约
(一) 建立在汉语先天优势基础之上的九九乘法表
算数是比较低级的数学,不需要太深奥的数学思想,算数本质上是语言文字的延续,算数好坏主要取决于十进制数字体系与语言文字的契合度。中文都是单音节字,0-9这十个数字只需张一次嘴就能读出,非常简洁高效,所以九九乘法表与汉字发音是相辅相成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运用自如,这也是九九乘法表的语言基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文版九九乘法表又长又别扭,非常拗口,记忆困难。英语发音上多音节先天劣势决定了西方国家基础教育想学中国的九九乘法表也无法学。
九九乘法表让中国人都可以轻松进行乘除口(心)算,这对字母文字的外国人来说几乎难如登天!加减都整不明白,还想整明白乘除?即使在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所谓西方发达国家,普通西方人的算数能力也普遍较差,尤其是口算能力,普通西方人连两位数的加减运算都费劲,至于乘除运算,则高度依赖计算器。所以一个普通中国人在国内对自己的数学口算没有什么感觉,一出国,马上会发现自己居然成了鹤立“鸡群”的口算“高手”。
(二) 英文数字体系的先天缺陷
英语中的数学思维和0-9的十进制数学思维无法一一对应,英文1-20每个数字都是孤立的,11-20并非1-10的十进制循环。到20以后,英文才开始有十进制计数法。但到了100以后,英文数字又出现了混乱的情况,十进制和非十进制混合使用。英文中没有“万”这个十进制计数单位,而是使用ten thousand代替“万”,由于缺少了“万”这个十进制单位,导致后面计数规则更加混乱;如1,000,000 million(百万),非十进制规则;1,000,000,000 billion(十亿),非十进制规则。所以英文数字系统混乱而复杂,没有完整的十进制概念,英语中的数字思维和数学中的数字思维完全对不上,驴唇不对马嘴。
同时,由于英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进制不同,所以英美人在数字识别时需要转换:如11: eleven,而十进制写法应该是one ten one,“15”在中国人脑海里是“十五”,标准的十进制数字,而在英美人脑海里是fifteen,而非ten five,是非标准十进制数字。
英文把11-19转换成对应的英文单词,把“1万”转换成“10thousand”,把“100万”转换成“million”,把“10亿”转换成“billion",这个转换的过程就会导致“档位”不匹配,给算数带来障碍!
所以,英语中的数学体系一团乱麻,毫无体系可言,也就搞乱了英美人数学思维。即使受过高等教育英美人,其数学水平也参次不齐。虽然他们的数学进化到了十进制,但他们的字母语言并没有进化到十进制!反而成了用十进制思维的一大障碍。
(三) 中文数字体系的先天优势
中文是标准的、严格的十进制思维: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而更为巧合的是,中国十进制计数与阿拉伯数字完全对应,严丝合缝,分毫不差!中国人的数学体系是:零对0、一对1、二对2、三对3、四对4、五对5、六对6、七对7、八对8、九对9、十对10、十一对11、十二对12……
在中国这种标准的十进制思维中,零-九是基础数字,每十个数字循环一次,基础数字会在下一个循环中重复出现,和现代阿拉伯数字完全对应,非常简洁高效。中文数字体系与阿拉伯数字体系100%契合,这让中国人可以不经过任何二次转换就能高效的进行计算。
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使用的数学就是十进制数字体系,它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十进制数学让中国人有了清晰、先进、科学的数字思想。十进制与中文的完美契合,让中国人在基础数学的学习上事半功倍,算数能力更是独步天下。虽然基础数学厉害不完全等于高等数学厉害,但这仍然让普通中国人拥有学习高等数学的优势。其实在唐朝以前,中国人对数学的研究长期领先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学研究突飞猛进,短短几十年就已经成为世界数学强国,这证明中国人对建立在汉语先天优势基础之上的十进制数学体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数学是基础性学科,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数学强,则科学强。中国人的数学优势必将在未来转化成为科学研究优势。
(四) 中文数字体系先天优势决定了中国大陆工程师及台积电工程师在数学能力上PK美国工程师
过去一个说法是,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但数学也是工程(应用)科技的皇后,所以高考必考科目中,即使理化是选考科目,但数学一直是必考课目。无论各行业,顶尖工程师的共性是数学好,一个数学水平一般的工程师不太可能成为顶尖工程师。越是高端的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涉及到复杂计算越多,对工程师数学水平要求越高。工程师数学能力对芯片这种高科技制造业致关重要,英语先天劣势决定了台积电工程师有着远强于美国工程师的数学能力,就算某些美国工程师有数学天赋,也会因英语混乱的非十进制数字体系而严重影响其数学逻辑思维。美、台工程师在数学能力上无法弥补的差距,决定了美国工程师离开台积电工程师就玩不转。
如果进行芯片业美、台工程师对比,虽然美国少数工程师数学能力较强,但英语先天劣势决定了多数美国工程师数学能力差强人意,而汉语先天优势决定台积电绝大多数工程师数学能力从整体上保持一个较高水平,这不仅是“美积电”内部美、台工程师差距所在,也是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与台积电的差距所在。
网上分析台积电为何成功的网文很多,但均忽视了汉语先天优势所决定台积电员工整体上的数学能力优势,而台积电员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意识到自已隐形的数学能力优势,那笔者就从“旁观者清”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竞争优势。台积电与华为成功均表明,只要我们措施得力,充分发挥汉语在科技创新与数学思维上的先天优势,中国将来造就出更多类似台积电、华为的高科技巨头是完全可能的。
(五)中文数字体系先天优势决定了中国在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优势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几次表示“中国要和美国竞赛,唯有重视数学!”华为能够在短短的20多年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是和任正非先生对数学基础研究和数学人才的高度重视分不开,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多次谈到了“数学”对华为技术突破的重要性,下面梳理一下任正非先生在不同场合对数学重要性的一些观点和论述:
一是华为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手机的照相功能依赖数学把微弱的信号还原,如今华为终端每几个月换一代,主要是数学家的贡献。而华为之所以能够开启5G与未来6G时代,数学就是当中一枚最重要的启动“钥匙”。所以,任正非先生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表示:自己觉得采用物理办法去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中国更急迫需要数学领域的发展。
二是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殊不知到了高科技领域中,比如往手机芯片领域砸大钱,那是再多的钱也砸不出“一点技术浪花”,得把钱砸到数学天才、物理专家、化学专家身上。
三是华为集团在全球共建立有26个研究部门,全球有约七百多顶尖位数学家为华为工作,这些数学人才支撑华为的核心科技。俄罗斯有一个小伙子不会谈恋爱,不会交际,只却是数学天才,会做数学难题,到华为十几年拿着超高薪,天天在玩电脑,不知道在干什么。之后某天突然告诉任正非,我把2G到3G突破了,接着是4G、5G,也与这个小伙子的突破有关。
四是任正非认为,未来社会中拥有数学思维的专业人才更前程广阔。所以学生数学思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不仅关乎到学生数学成绩好这么简单,更关乎到国家未来的科技实力发展。中国想要成就更辉煌的未来,从现在起就应该重视数学,注重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五是任正非说,这30年,其实我们真正的突破是数学,手机、通信设备是以数学为中心。如果没有数学家的贡献,不可能能把5G通信与智能手机发展起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本质就是数学,数学负责着最基础最底层的逻辑算法。所以我们要是想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上取得大突破,就要吸收更多的优秀的数学家。
以上任正非有关数学重要性的论述,笔者用一句话来概括“高科技的本质就是数学(数字)技术”,因为高科技对数学依赖程度远甚于传统工业,传统工业更依赖物理与化学两大学科。也可以说高科技的“高”字主要体现“两高”。“一高”是指靠高级复杂数学领域突破与应用来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华为是这方面成功典型。“二高”是指高科技产业对从业者(科学家、高管、工程师、技术工人等)数学水平要求高,唯有数学好的员工才能尽快掌握相关领域专业技能与胜任工作,这也是台积电工程师强于美国工程师的原因。
按任正非的观点,必须靠数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才能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突破与创新,而今后数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也出现了与芯片制造物理极限类似的问题,即突破难度越来越大,最有名的莫过于歌德巴赫猜想,在陈景润突破“1+2”后,在最难的“1+1”一直没有突破。
500年前,人类全部数学知识归纳起来不过一本书而已,而现在数学已经细分成基础数学、数论、方程组、代数、函数、几何学、概率论、微积分、统计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代数几何、高塔几何、拓扑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类域论、解析数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模糊数学等几十个分支,每一个分支都自成一体,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今剩下的均是很难突破的数学极限领域,足够一个数学家穷尽一生去研究。
从语言角度讲,类似于台积电的顶尖工程师靠汉语优势来挑战芯片制造物理极限能做到事半功倍,中国数学家靠汉语优势来挑战数学理论极限同样能做到事半功倍,并由此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突破与创新。中国仍有必要从国外引进顶尖数学家,但笔者对本土数学家去突破更多的数学理论极限更具信心。
如从普及角度讲,数学教育是中国最大的教育优势,因为无论是中小学毕业生,还是高校毕业生,中国学生整体数学基础在全世界肯定排名第一。不久前,美国获2024国际奥数第一,但令美国人沮丧的是,获奖选手全部是亚裔,而此前中国人曾禅联四届第一,这肯定与中文数字体系的先天优势有关。
中文数字体系在数字教育与运用的先天优势决定了中国在高科技产业后来后居上的强大竞争优势,华为及台积电等都是这方面典型,中国在以5G、6G为代表的部份高科技领域已对美国形成全面超越态势。
(六) “底底层文字”的先天优势必将引领中国重返世界之巅
套用如今两个流行词“底层技术”与“底层算法”,是不是该有“底底层文字”一词?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语言是技术与数学的载体,决定“底层技术”与“底层算法”水平高低的应是“底底层文字”。虽说美国仍在“底层技术”与“底层算法”占据较大优势,但凭着汉语在“底底层文字”特别是数学思维上的先天优势,超越美国只是早晚的事。
中国近代数学落后,那只是因为封建王朝腐朽无能,现在我们重回正道,在短短几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中国数学必将带领中国“底层技术”与“底层算法”重回世界之巅,因为我们在“底底层文字”上一直是西方字母文字望尘莫及的世界巅峰。
众所周知,全世界唯有中国经济最稳定,发展势头最好。因此从经济角度区分,全世界被普遍承认的197个国家,只有两类国家:中国与中国之外的196个国家。巧的是,从语言角度划分,全世界也只有两类国家:即使用汉字的中国与中国之外使用字母语言的195个国家(不含使用日语的日本)。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对决,从“底底层文字”角度讲,是汉字语言与字母语言的对决。换个说法是,中、美对决深层次因素是汉语与英语两大语言优劣的对决。对决的后果是,当笔者查阅历史资料时惊讶地发现,2002年我们官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估计大大地保守了。比如在2002年11月14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中,国家统计局官员预测说,“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2050年,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事实大家都知道了,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天回头去看这个预测,简单是个笑话。其根源就在于完全忽视了“底底层文字”即汉字先天优势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隐形助推作用。
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可以靠抢劫、海盗、侵略等强盗劣行而暂时领先中国,但中国完全可以靠“底底层文字”的先天优势,不仅能后来居上,还能重返世界之巅。在今后的中、西对决中,英语先天劣势对西方国家的负面影响只能越来越大。所以,从大的历史跨度来讲,历史必将站在中国一边。
三美国科技创新面临英语先天劣势所带来的科技阅读能力“天花板”的制约
阅读,是语言文字最基础的应用,是获取知识和讯息最重要的途径。正常来说,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就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对智商正常的人来说,阅读不应该有障碍!“阅读”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技能,只要认识3000个最常用汉字,小学毕业生就具备了轻松阅读大多数文章的能力。
但就是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对美国等字母文字体系的国家来说,“阅读”却是一生之敌。中国文盲率仅3%,对比之下,按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官方公开的数据,美国文盲率高达21%,这与字母文字体系的先天缺陷密切相关。美国教育部统计,16-74岁近1.3亿美国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阅读能力只有小学水平。这些人无法理解复杂的长句,看不懂稍复杂的隐喻、暗示和思辨,对需要有较高理解力的科技类、学术类文章阅读障碍更严重。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美国,在欧洲、非洲、西亚,几乎所有表音字母文字国家都一定程度出现。阅读能力的下降,导致美国国民素质下降,创新能力滑坡,并催生了“反智主义”现象。是什么原因令英语等表音字母文字体系的人出现阅读障碍?
(一) 英语词汇量太大。
英文阅读能力归根结底比拼的是单词量,一个人不管智商多高,理解能力多强,如果没有一定的单词量作为基础,他的阅读能力必然受限。根据美国语言学家的研究:英文日常对话的单词量是5000个左右,而阅读普通报纸所需的单词量是1.5-2万个,而进行大学专业学习的单词量根据专业不同,一般需要2.5-7万个单词量。因此普通美国人读书看报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是很频繁的。
由于英语单词是线性的,长度比较长,在日常使用中不太方便,所以英语中存在大量缩写、简写。如FBI、CIA、WTO、WHO、UN、NSA、USDA、DoC……这些缩写本身没有含义,不看注释,根本猜不出真实含义,现在英语世界中有成百上千种缩写、简写,让英语阅读更加举步维艰。
英文是一种表音文字,文字和含义的关联性较弱,望文识义的能力不强。一个英文单词,认识就是认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哪怕你能很容易地读出这个单词,也很难从字面猜测出单词的意思。所以,英文单词量的积累需要长时间刻苦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如把最常用的5000个汉字与最常用的5000个英语单词对比,汉语科普类文章用所汉字基本上来自这5000个汉字,所以让中等文化程度的中国读者去读科普文章就很容易。而最常用的5000个英语单词是以与衣食往行相关的生活类单词为主,科技类单词占比少。所以让英语国家读者仅靠最常用的5000个英语单词去读医学类及其它方面的科普文章,要么读不懂,要么得不停查词典。读得慢,看得少,就会缺乏医学与抗疫常识,易被他人与不良媒体所蛊惑误导。这就不难理解在西方抗疫中,反隔离反口罩反疫苗等反智反科蠢行盛行,甚至连超级大国某总统也鼓吹用消毒剂注射来治新冠,居然还有几十个人中招。大概总统先生要么不看,要么看不懂医学类科普文章。
在盛行所谓快乐教育与以玩为主的美国公立中学(不包括私立精英学校), 不少学生连学最常用的5000个英语单词都嫌太多,不愿努力学。更不可能为顺利阅读科普文章再去死记2000至3000个左右常用科技类单词,就算勉强记下来,仍存在一个识别率低、阅读慢的问题。所以美国抗疫中反智反科行为是与英语的先天缺陷密切相关的。也正因为英语的先天缺陷,决定了美国反智反科蠢行必将成为美国社会永远无法克服的顽疾,也决定了美国抗疫必将步履为艰。
而中文是象形表意文字,字的构成就蕴含着含义,只要学会一个个汉字,就能从汉字推导出词汇的意思。中国初中毕业生能掌握5000个常用汉字,在以后的学习中基本上不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不管是普通词汇,还是专业词汇,都能轻松理解、掌握,无需刻意学习专业词汇。而对英语学生来说,高中毕业的词汇量并不足以应付专业课程,要先学习被称为学术英语专业词汇,才能学习专业知识。
(二) 英语语法太复杂。
比记忆英语单词更令人头疼的是是对英文“长句”的分析理解。有时候你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却不知其意。英文长句,如同裹脚布,又臭又长,又如同迷宫,七弯八绕,令人晕头转向。随着英文单词长度不断增加,英文越来越呈现出“超线性”特点,长句越来越长,段落越来越跳跃,文意越来越晦涩,尤其是学术性论文,已经达到令人抓狂的地步。
再对比中文,中文语法很简洁。关于语法的概念与理论其实是鸦片战争后从国外传入的,而在此之前的古代中国,在数千年使用汉语过程中,从来没有语法这一既念,因为中文语法非常简单,简单到不知道语法、不学语法,也可轻易学好汉语。所以中国小学生不需要刻意学语法,而英语国家小学生则必须学习英语语法。英语是语法最复杂的语言之一,仅时态就多达16种,能让人学得晕头转向。
(三)“文字冷感”使英语阅读成为多数美国人的一生之敌
美国帕克大学施普莱策教授称美国人阅读难这种现象为“文字冷感”,他们会对复杂单词和句子表现出麻木、冷漠和抗拒,在阅读中遇到比较难的单词和语句,会习惯性地跳过,而不是想方设法弄明白其含义。
“文字冷感”现象是因为美国教育不重视阅读吗?非也,美国教育不仅重视阅读,而且是高度重视,超级重视!SAT被称为美国“高考”,其成绩是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最重要的参考分数,而SAT的科目设置有三个主要科目,阅读、文法和数学,其中阅读和文法其实都是“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占到美国“高考”分数的50%,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再来看看美国初中课程设置,语文是美国最重要的课程,平均每天2.8节课,远多于其它任何课程,反倒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占比非常低。在中国初中课程设置中,语文虽然也是主课之一,但每天只有1节课,中国人在汉语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远少于美国人。
美国人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又如此重视英语,为何美国人的阅读能力还是如此差?并不是美国人智商低,学不好英语,而是英语这门语言本身就“入门易,精通难”! 总之,英语先天劣势决定了阅读必然成为美国人一生之敌。
由经合组织主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国学生自2009年参加以来,历年都是全学科第一。2018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作为一个整体参加,也取得全部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参测国家(地区)第一的好成绩。
中、美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能力差距所决定的。中文先难后易,英文先易后难,英语学生要想达到中国高中毕业生的阅读能力,在单词量扩展上所花费的时间比中国学生要多得多!而现实是,美国人对学习新单词的兴趣越来越弱,简单的读书看报都费劲。
有人很羡慕英语26个字母好学易记,但他们忘了西方经济学有一句名言: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英语是入门容易受累一生,即英语国家每个国民一生都要为学习众多英语新单词而不断耗费时间精力,而汉语则是入门难学,享用终生。
高科技产业的共性是涉及各大类科技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远超过传统产业,且发展速度与更新换代速度远超过传统产业,仅靠工程师从学校学到的有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这就对工程师阅读能力提出很高要求。如果你不具备对大量最新科技资料的快速阅读与理解能力,不仅难以胜任本职工作,还可能因知识落伍而淘汰。
从阅读能力对比看,阅读汉语科技资料的中国大陆台积电工程师肯定大大强于阅读英语技术资料的美国工程师。如今芯片制造正面临物理极限的挑战,要突破物理极限越来越依靠于多学科协同攻关,这就带来了“隔行如隔山”的大难题,即工程师不仅要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还需要阅其它越来越多专业的技术资料。实事表明汉语在应对“隔行如隔山”的难题上远甚英语,有事半功倍之效。
四美国科技创新面临英语先天劣势所带来的科技学习效率“天花板”的制约
(一) 识别效率低是英语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
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虽说现实中能一目十行的人极少,但也确有少数人能做到一目一行。汉语中的成语更能体现汉语能快速阅读的先天优势,数量最多的四字汉语成语,如一马当先、点石成金、人山人海、杞人忧天等,汉语只用四个字就能讲出一个故事,让人马上明白其含义,阅读速度很快。如果翻译成英语,往往需要一句话,甚至一大段话才能表达含义,阅读耗时多得多。
比起汉语,英语单词大多是多音节词,一个单词往往由多个字母组成,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字符。从科学角度讲,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识别文字时,是通过眼睛和大脑对字符进行扫描来完成,且有一定限制,能一次看清并识别的字符数量上限是6个,如果超过6个字符,眼睛和大脑就会延时扫描与识别。比如“angry”这个单词不超过6个字符,看一眼就能识别。阅读单词 “Battery”(电池),那怕仅比6个字符上限多出一个,也要延迟一定时间才能识别准确。越长的单词,识别时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偏长的英语科技单词耗时更多。况且,英语中还有to、of、in、on、at、for、have等没有实际意义的介词和助词,以及多达十几种的时态变化,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英文的辩识难度与阅读耗时。所以英语无法快速阅读,决无可能一目十行,这必然导至用英语学科技的效率比汉语低得多。
对比之下,绝大多数汉语生活与科技词汇,其汉字数量基本上在六个汉字以内,多数由两个至四个汉字组成,阅读时只需不停顿的快速扫一眼,速度很快。
此外,英语辩识难度大的一个例证是英语国家学生中,阅读障碍症比例比中国高得多。在中国,轻度阅读障碍症学生多少可勉强阅读一些汉字,只是读速慢而已,而在英语国家轻度阅读障碍症学生看来,26个字母大同小异,较象形汉字难以区分,识别难度大,难以阅读,更别说重度阅读障碍症学生。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众多公共图书馆的医学部,查医学资料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有大量患者或其家人,虽他们并未受到专业的医学教育,但汉字的特点与优势使他们能大体明白专业医学词汇含义,起码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他们能查阅与治病有关的名医、新药、新技术等各种新医疗信息,以为己所用。非医学专业的外行读者能查阅医学内行的资料,靠的就是汉语高识别率优势。非医学外行读者尚且如此,那么对医学专业人员来说,他们阅读医学资料速度肯定快得多。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美患者或家人,如果不事先死记硬背上数千个相关医学专业词汇,那么图书馆医学书刊对他们来说如同天书,查阅相关信息想都不用想,这就是英语低识别率劣势。故英美图书馆医学书刊阅读者几乎是清一色的医学专业人员,因为他们才熟悉众多的医学专业词汇。
如果把一篇英语科技论文翻成汉语,如让专业、学历相当的中国与英语国家科技人员按正常速度阅读,汉字高识别率优势能使中国科技人员阅读速度至少快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可节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宝贵时间。对科技人员来说,阅读大量科技论文和科技资料是其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科技人员所节省下的大量阅读时间就可转用科技创新思考上,间接助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二) 英语单词数量无限膨胀令英语国家苦不堪言
在过去一百多年,英语单词数量已急速增长到骇人听闻的程度,具体多少连官方机构都搞不清,只能给出一个大概数字。1900年,英语词汇量仅有20多万。1990年,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的词目为30多万条,当时学者判断英语单词总量不超过60万。2006年,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宣布:以“每98分钟出现一个新英语单词”的保守速度计算,英语单词量已经达到988968个。这一年,甚至有人估计英语单词总量已超过200万个。2009年,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宣布英语单词量突破100万大关。
可怕的不是如今英语单词数量突破百万,而是未来不可阻挡的无限膨胀。即便按照上述保守速度增长,英语单词迟早也会迎来千万、乃至上亿的数量,这是由英语特点决定的,是不可逆的。
英语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代表一个意思,而只要出现任何一个新事物,英语就必须要创造一个新单词来表达,以与电相关的英语单词为例:英语最先创造的是雷电“thunder”,近代意义上的电出现后,英语就不得不分别创造电车(tram)、电线(wire)、电视(Television)、电影(film)、电报(telegraph)、电池(Battery)、电冰箱(Refrigerator)等,这些后来新创造的单词,从读音与单词组成上和最先创造出雷电一词毫无关系。
对比之下,中文单词规律性强,尤其是名词,学习更容易,比如西瓜、南瓜、冬瓜、甜瓜、黄瓜、地瓜……,再比如电灯、电话、电视、电表、电车、电焊、电弧、电冰箱、电动车……,学习了一个基准词,就能够掌握很多同类型的词汇,而英语中的单词往往是孤立的,即使有所谓的词根,也达不到中文这种触类旁通的地步。
由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外来文化、外来语言涌入英语国家,由于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于是要表达“功夫”、“孔子”、“儒家思想”等意思时,就必须创造相应的新单词。
总而言之,每当有新事物新科技出现,英语就只能通过新造单词来命名表达。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新事物新科技出现,这就要创造相应的大量新单词来表达。这导致未来英语单词数量必将无限膨胀,且单词越来越长,使本已偏低英语的识别效率雪上加霜,给英语学习和记忆带来极大麻烦,这成为英语无法克服的先天缺陷,且会愈演愈烈。
与英语一样,汉字数量也在增长,殷墟甲骨文中有4055个文字,新中国《汉语大字典》收字60370个。如果将异体字、繁体字等如今几乎不会使用的字全部算上,大约11万个字。在长达五千年时间,汉字只增长到11万字。新中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出常用简体汉字到现代,新增简体汉字数量几乎为零。与英语不同的是,未来即便新造个别简体汉字,估计数量也极为有限,肯定不会出现英语单词无限膨胀的这种现象。
(三) 英语国家科技人员面临科技英语单词数量无限膨胀令与英语低识别率的双重夹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从上世纪迄今,新增的英语单词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科技单词。对比之下,除元素周期表有一些冷辟汉字外,几乎所有汉语科技词汇均可由5000字以内常用简体汉字组成,且每个汉语科技词汇基本上不超过6个常用汉字,几乎所有国民对其读写记忆不成问题,只须理解与掌握科技词汇的含义即可。有时不用查词典,仅根据汉字本身也能八九不离十猜出科技词汇的含义。因此对中国科技人员来说,无论是在大学学理工科专业课,还是在工作时学习掌握涉及大量新词汇的新技术新知识,其用于学习掌握巨量汉语科技词汇的时间比较少,这就能把更多时间用于本职工作与创新。创新也需要长时间思考,提高了时间使用效率也就间接提高我国科技人员创新效率。
与之相反的是英语先天缺陷决定了美国等英语国家科技人员,无论是在大学学理工科专业课,还是在工作时运用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均涉及海量英语科技单词的学习,这被英语国家科技人员与理工科专业学生称之为学术英语或专业英语(Academic English),要掌握学术英语或专业英语只有华山一条路即死记硬背,背字母背读音背含义,那得花多少时间!
更要命的随着知识爆炸时代来临,英语科技新单词数量也随之暴增,而英文字母仅26个特性,决定了英语单词辩识难度大,单词中同一字母可出现数次,不少单词字母组成大同小异,弄不好就会记错搞混。为了增加新单词可辩识程度,减少重复,现在新造英文科技新词有十个以上字母是常态。对比之下,汉语科技词汇一般不会超过六个字,且基本上是常用汉字。
英语的先天缺陷决定了英语科技单词本来就辩识效率低,稍不小心就会记错弄混。更要命的是,英语科技新词的暴增不仅是数量上暴增,而且还是组成英语科技新词字母数量的大增,单词越来越长,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英语科技单词辩识效率低的先天缺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就给美国等英语国家科技人员学习与记忆海量科技单词带来沉重负担。而且退一步讲,就算记下来也无法快速阅读,因为一快就会因辩识率低而容易看错弄混,无法做到快速高效阅读,那么在阅读上所多花的时间也会越来越乡,不比记忆单词时间少多少。记单词与阅读两项多花时间相加,美国等英语国家科技人员用于创新和本职工作的有效工作时间肯定比中国科技人员少,从时间利用率来看,中国科技人员占据绝对优势。
(四) 英语发音低效率导致英语教学效率低下
英文是线性文字,音节更多,信息密度低,同样一句话,英文无论是口语还是文字,都比中文长30%以上。比如0-9这十个数字,中文都是单音节字,只需张一次嘴就能读出,非常简洁高效。而在英文中,只有1、2、4是单音节字,0、3、7、8、9是双音节,5、6是三音节,在发声效率上落后中文50%左右。而在更大的数字上英文的效率更低,比如:687469258,这个数字用中文读出来是六亿八千七百四十六万九千二百五十八,完整的读出来约需要4-5秒,而英文是
six hundred and eighty-seven million four hundred and sixty-nine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fifty-eight,快则需要10秒,慢则需要15秒。英文的低效率,导致数学教学的效率比中文低40%以上。中文45分钟的课程,在美国则需要80分钟左右。由于中文词汇精炼,语句简短,发音更少,而英语则要冗长得多,同样一句话,英文的学习效率相比中文来说非常低,中文优势让中国学生有学数学先天优势,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教育。
(五) 英语先天缺陷使理工科学习难度雪上加霜助推英语国家逃离理工科趋势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科学研究的深入,人类知识的专业性、复杂性、深度、广度、难度都成几何倍数增加,知识变得越来越难学。人类的知识已经浩如烟海,学习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困难!
对高中理科生来说,一个人至少需要学习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五门课程,二十几册书籍。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扩充和更新,未来的学习只会更加困难!不仅是美国学生,全世界大多数理科生都会感到学习越来越艰苦!目前还能感觉游刃有余的只有中国理科生,去年欧洲的一所高中让学生做中国的数学卷子,连尖子生都做不下去!
英语先天缺陷不仅使英语国家理工科专业大学生与在职科技人员苦不堪言,而且他们也会把专业与职业所带来的英语苦恼传递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子女,这使英语国家很多学生对理工科专业望而生畏,选择理工科学生越来越少,只能更多依赖引进科技人员与留学生。
众所周知,自以为是的美国人大概是全世界最不屑学外语的国度,在美国人眼中,世界即美国,全世界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式英语是理所当然的“世界语”与国际标准。但美国学生不屑学外语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努力学好英语,即使只学英语,其字母拼写、读音及含义就必须死记硬背,否则连课都听不懂,这没有其它捷径可走。但对一直接受所谓快乐教育的美国中学生来说,一旦选择理工科专业,意味着死记硬背海量、偏长、辩识率低的英语科技单词是一个极其痛苦的事,如不能忍受,那就只能逃离理工科。
(六)英语作为低效率学习语言决定了美国工程师不可能学到多少“真经”
目前受聘“美积电”的美国工程师在台为期一年的(讲英语)培训期看似不短,但英语作为低效率学习语言决定美国工程师不可能从中学到多少“真经”,再前推至这帮美国工程师在高校学习阶段,其专业学习成效与对科技知识掌握上也比不过台湾工程师,所以离开台湾工程师就玩不转。
学是为了用,从应用角度看,英语也远不如汉语。中文外来词数量虽多,但只要把外来词译成中文,用中文进行“同化”,就能像其它中文词汇易于掌握。与之对比的是,英语外来词汇多,逻辑性差。
在历史上,英国开化较晚,并不是世界主要文明,英语语境长期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单词量非常匮乏,为了弥补英语单词表达力不足的问题,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引进了大量拉丁文、北欧语、法语等外来词汇,近代以来又从中国、印度、西亚等国家引入了大量音译词汇,这就造成了英语单词之间的逻辑性非常差。如“金银铜铁”,在中文里都是“金”字旁的金属元素,规律性非常明显,而Gold、silver、 copper、 iron却毫无规律可言。英文单词逻辑之混乱可见一斑!还让英文单词记忆非常困难。
英语本质上是一门东拼西凑起来的杂交语言,生物杂交有优生效应,语言过度杂交则是劣生效应。对比之下中文在发展中较少受外来语言影响,多数汉字有清晰的逻辑可以遵循,偏旁部首,含义清晰。英语外来词汇过多所导致英语单词之间的逻辑性差与语言逻辑体系混乱,必然严重影响了工程师的逻辑思考,而对工程师来说,严谨的逻辑思维非常重要,这方面台积电工程师肯定强于美国工程师。
五英语三大先天劣势成为美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三大天花板”
芯片业是顶尖制造业,与之匹配的也只有顶尖工程师才玩得转。或许台积电工程师与美国工程师智商大体相当,但汉语以上三大先天优势与英语三大先天劣势对比,不仅决定了汉语才是最适合高科技产业的顶尖语言,也表明英语三大先天劣势,已成为美国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难以逾越的三大“天花板”。打个比方,芯片制造的物理极限是1纳米,这个1纳米物理极限就是高端芯片制造的“天花板”,台积电要突破这个堪称“天花板”的物理极限,难度极大,是否成玏不宜乐观。英语三大先天劣势完全是由英语本身造成的,根本无法克服,连改善都十分困难,这就必然成为美国科技创新的三大“天花板”,在三大“天花板”阻碍下,无论美国今后在科技创新中投入再多的人财物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没有“天花板”阻碍中国则可在科技创新中事半功倍,高歌猛进,全面赶超。
再以台积电为例,依靠汉语以上三大先天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样是芯片相关专业毕业生,台积电靠顶尖汉语更容易从中培养出数量多得多的顶尖工程师,而英语先天劣势不仅决定了美国看似领先的高等教育难以培养出数量足够的顶尖工程美,这也决定了美国工程师即使在台湾经过长达一年英语技术培训,在技术能力上仍与台积电工程师有较大差距,还得靠上千名台积电顶尖工程师集体迁美才能维持“美积电”正常运转。所以,美国工程师离开台积电工程师就玩不转的深层次因素是英语先天劣势,而台积电工程师能玩得转的深层次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靠汉语先天优势。
所以笔者一个重要观点是中美高科技对决的深层次因素是汉语与英语优劣的较量,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对美国全面超越是必然的,且时间不会太长。中国工程师(含台积电工程师)靠着汉语先天优势,其码在以上三方面优于美国同行,说得不好听就是PK美国工程师。
芯片制造的物理极限是1纳米,当台积电挑战物理极限,开始试制2纳米芯片时,英特尔却止步于7纳米芯片,英特尔为何赶不上台积电?如从语言短板角度分析,台积电挑战物理极限是靠顶尖汉语,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英特尔却靠落后的英语只能“事倍功半”。
英特尔作为美国本土唯一的全产业链芯片企业,享受到美国政府从财政补贴到减税的全方位支持,英特尔肯定不缺钱,但落后的英语却成了英特尔挑战物理极限的“天花板”障碍。英特尔肯定有不少(如从“留美附中”清华招聘)华人工程师,但华人工程师为了入乡随俗,融入英特尔这家本地美资企业,必须改用英语思维与用英语交流,汉语优势的丧失意味着华人工程师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废了”,说难听点是以“自宫”来降低本人技术能力。而“美积电”是一家是从台湾“整体打包”迁美企业,其中的美国工程师是配角,主角仍是原台积电工程师,仍是汉语思维与汉语交流,继续保留汉语优势,而没有被英语“同化”。所以从语言角度对比,虽同为华人工程师,“美积电”台湾工程师技术能力肯定强于英特尔华人工程师。除了英特尔华人工程师,从美国工程师在台积电的“巨婴”表现就可推断出美国工程师在本土企业英特尔表现如何。换句话说,正是因为英特尔的美国本土工程师表现不给力及华人工程师技术能力下降才导致英特尔落后于台积电,所以,台积电必将在极限芯片制造领域继续领先于英特尔。
其实压垮美国最后一根稻草并不一定是不断“爆雷”的美国金融业,实在不行可通过无限量的印抄来弥补金融业的巨大亏空。但芯片无法“印”出来,得投入巨量人财物下真功夫。而美国联手荷、日、韩、台所建起的围堵打压中国的国际芯片联盟,表明芯片业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核心与支柱,所以美国像个赌徒,把宝都压在芯片上。其实美国芯片业远不如某些人所认为的那么强大,美国芯片制造不如台积电,材料不如日本,光刻机不如荷兰,包括“美积电”在内的美国本土芯片业表现不佳,所以中国完全可以跟美国放心一博。一旦中国大陆像台积电那样把芯片制造拿下来,把荷兰的高档光刻机拿下来,把日本的芯片材料拿下来,完全可通过大规模量产把全球芯片价格打到白菜价,欧美这些芯片企业只能关门倒闭。看看曾经被日韩台垄断的家电与手机的显示屏就知道,只要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就一定能把芯片干到“白菜价”,没有一个国家能赢我们,未来以芯片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必将是中国无敌于天下的优势产业。芯片业是美国高科技退无可退的最后堡垒,美国在芯片业的失势意味中美两国高科技竞争力的大逆转。
六美国靠“收割”国外STEM顶尖人才来扬长避短已力不从心
有些人肯定会说,既然中国工程师在以上三方面靠汉语先天优势来PK美国工程师,为何美国科技创新能力却比中国高出一头?仍是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对这个问题要辨证来,从美国方面说,美国虽无法改变英语先天劣势所造成的“天花板”障碍,但美国也懂扬长避短,那就尽量发挥其“收割”与引进国外STEM(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顶尖人才的长处,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科技霸权,这也是衰落美国唯一的“大亮点”,这次又以“一锅端”方式“收割”台积电上千名顶尖工程师。台湾仅2300万人口,“收割”完台积电顶尖工程师,台湾还有多少STEM顶尖人才可供美国“收割”?如继续从大陆“收割”,由于美国种族歧视、枪击案等多因素,不仅大陆赴美留学人数大幅下降,且禁止大陆留学生报考芯片等敏感专业,美国能“收割”大陆的 STEM顶尖人才只会减少,单靠“收割”清华等“留美附中”满足不了美国的“大胃口”。
同时,新冠疫情使美国损失了数万亿美元财富,国债不断创新高,物价飞涨,从政府到大学与科研机构大都捉襟见肘,不可能像疫情之前以很高薪酬从国外“收割”STEM顶尖人才。在芯片等领域,中国薪酬与美国差距正迅速缩小,美国在薪酬上对国外STEM顶尖人才吸引力也不不如新冠疫情之前。
除中国外,印度一直是美国“收割”STEM顶尖人才的主要国家,但美国人发现印度STEM顶尖人才远不如中国同类人才那样“安心”科研工作,印度人一有机会就会向管理类、行政类等非技术岗位转岗,所以美国企业有不少印度高管。这也不奇怪,英语先天劣势能让美国本土STEM人才苦不堪言,也同样能让印度人头疼不已,那就设法转岗以逃离技术“苦海”,美国人想利用印度人分担自己“技术苦活”,却反过来被印度人利用,实现移民美国目的。
截至2021年,美国硅谷工程师总计有25万余人,这25万人当中,美国本土工程师仅占10%。也就是说,美国本土科技人才的产出率很低。离开中国及印度留学生,硅谷就玩不转。而在美国对所谓敏感专业拒签之下,赴美中国留学生暴跌,硅谷面临后继乏人危机。仅从后备科技人才比较来看,美国也无法与中国竞争。
美国这次以“一锅端”方式来“收割”台积电上千顶尖工程师,从一个侧而表明美国现有工程师群体从数量到技术素质都不足以维护美国科技创新能力与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优势,虽还没有到摇摇欲坠的程度,但的确是在芯片等部份领域出现严重动摇的局面。美国以“一锅端”方式来“收割”台积电上千名工程师,仅是针对芯片行业的特例,不具有普遍性。一旦美国逐步丧失通过“收割”国外STEM顶尖人才来弥补其英语先天劣势的能力,美国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产业必将走上衰退的不归路乃至恶性循环,即科技创新能力与高科技产业竞争力越是下降,由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产业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及高薪酬必会越来越少,越是难以吸引到国外STEM顶尖人才,随之相伴的是英语先天劣势所导致的“天花板”对美国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产业隐形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当然,美国仍可以继续靠吃以前积累的STEM顶尖人才“老本”来维持其较强科技创新能力与高科技产业竞争力,这有点类似苏联解体后,俄国在科技上一直吃前苏联“老本”,但“老本”只能越吃越少,现在已无多少“老本”可吃,俄科技创新也就进入停滞状态。其实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走俄国老路,等到美国可吃“老本”越来越少而导至技术人才断档该怎么办?美国航天局不仅搞不成载人登月,连发射登月火箭都困难重重,这就是前车之鉴。
台积电工程师能PK美国工程师,那么同文同种大陆工程师照样能PK美国工程师。毕竟大陆工程师人多势众是小小台湾数量有限工程师无法比的。此外,大陆工程师还有台湾工程师所不具备的一个优势,那就是简体汉字的优势。实事表明,繁体汉字虽有利于国学传承,但在科技学习与应用效率上,简体汉字明显优于繁体汉字,堪称锦上添花。
无论台积电工程师如何PK美国工程师,那也是帮助美国发展芯片业,但大陆工程师PK美国工程师则会逐步打破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垄断,最终会要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中国在空间站、新能源、5G等越来越多高科技领域超越美国就是证明。面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全面赶超美国势头,从人才角度讲,是两国顶尖工程师的生死对决与PK,美国是内无多少“粮草”(顶尖工程师)可用,外临中国(大陆)工程师的PK,这才是美国最担心与恐惧的,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快速超越美国势在必然。
七 美国面临大型复杂科研项目总师严重短缺“天花板”的制约
顶级工程师是总工程师与总设计师。在中国航天赶超美国的过程中,航天总师作用很重要,如从中美两国航天总设计师成长对比来看,除以上英语三大劣势外,英语还有一个先天劣势,即英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国航天总师的成长,而汉语先天优势则有助于中国航天总师成长,所以汉语先天优势隐形助推中国航天总师PK美国航天总师。
(一) 汉语先天优势有助于中国航天造就杰出航天总师与PK美国航天总师
据光明日报2021年8月10日第二版报道,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杨孟飞30多年来一直在航天沃土上耕耘,直到2020年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完成。
报道中提到,当年嫦娥五号任务刚立项时,杨孟飞院士在短时间内把相关专业文献和材料几乎都看了一遍。他是学计算机控制专业的,却研学了热控学、机构学,甚至高温火工品等多个专业的知识。几十本厚厚的专业书籍,摞在一起差不多两米多高,由此可见他的阅读量巨大,也让人叹服他超人的学习能力。
杨孟飞总师能克服隔行如隔山巨大障碍,能快速阅读其它相关专业图书资料,除了他聪慧过人外,也与汉语本身优势密切相关。对美国等英语国家科技人员来说,所谓隔行如隔山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其它专业海量科技单词,如不事先死记硬背未学习或不熟悉的其它专业海量科技单词,就难以阅读其它专业相关图书资料。不同专业科技人员交流协作也常因为彼此不熟悉对方专业科技单词含意而出现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这就在一定程影响了彼此合作与沟通效率,拖延了工作与项目的进度。
中国之所以在探月工程、载人飞船、空间站、卫星导航等超复杂系统航天领域能达到世界一流乃至领先水平,是因为中国有以杨孟飞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总师、副总师及各个分系统总师。总师是人不是神,总师也需要在学习中成长。总师在大学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最多学两个专业,极个别有三个专业。当他成为某个超复杂系统总师、副总师与分系统总师时,常常面临他未曾学习过的几十相关专业隔行如隔山的各种难题,需要组织全国数万多个专业技术人员协调攻关。所以总师不能说外行话、做外行事,这就要求总师必须是通晓多个专业通才。而要成为通才则要求总师必须是学习高手,必须具备快速阅读学习能力,能快速学习掌握相关多个专业的海量基本知识,还必需快速阅读相关专业海量技术资料。但汉语优势起码能保证中国总师不像美国总师那样花大量时间用于死记硬背海量单词,中国总师就能把更多时间用于本职工作与创新思考上,也就是说汉语优势特别适合于通才型总师的成长与培养,这正是中国总师胜于美国总师之处。
如把通常只学一门专业的中国工程师与美国工程师比较,彼此都是精通某个专业的专才,没有什么明显差异,但把中国总师与美国总师相比,中国总师学习与工作效率明显高出一等。引用一句也许并不恰当的网络流行语,1头狮子领导下的100只绵羊,要比1只绵羊领导的100头狮子可怕得多。这句话形象说明相当于总师的1头狮子的重要性,高明的总师永远是中国在超复杂系统领域的竞争优势所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前苏联竞争优势所在。
如在美苏航天领域争霸前期,靠着杰出总师科罗廖夫一柱擎天,使国力弱于美国的苏联能一度领先于美国,但科罗廖夫早逝后,美国马上实现了对苏联的赶超。此外,靠着以图波列夫、米高扬、安东诺夫等为代表的杰出飞机设计总师,使前苏联在飞机设计制造上取得不亚于美国的娇人成就。
(二) 美国在空间站领域落后于中国的深层次原因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人类建造的最大航天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评估称,如果20世纪70年代服役的美国“天空”实验室建造难度系数是5,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难度系数为10到20,那么国际空间站则高达2500。这个庞大工程带来的难题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涉及整个项目的计划和管理。而且越是复杂庞大的工程,总师的重要性与作用越突出。我们可以想象下,假如不缺钱美国想凭一已之力设计建造这种超高难度的国际空间站,其总师得通晓多少个相关专业,得记忆多少相关海量科技单词,得快速阅读多少海量技术资料,美国到那去找与之相关的通才型的超级总师,同样原因,恐怕美国连分(子)系统总师都不好找。
任何航天大项目不能光靠通才型超级总师来单打独斗,总师以下各个航天分(子)系统总师也非常重要,他们必须成为所在某个航天分系统领域的小超级总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分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就是其中杰出代表。据她在央视上介绍,天地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我们无法事先在地面上精准确定所有航天员出舱活动方案,我们要预先设想每一个环节、每一台设备都有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们准备了200多个预案,最极端的也想到了。我们给航天员配备的飞行手册有五十多册,多达三百七十多万字,航天员对关键的内容他必须熟记,甚至要烂熟于心。
从她的这段介绍可看出,她居然准备了200多个预案,最极端的也想到了。她是航天员分系统当之无愧的小超级总师。不难想象把200多个预案汇编成五十多册的飞行手册,多达三百七十多万字,这更能彰现汉语优势。可以设想,假如把多达三百七十多万字飞行手册全部改成英语,那么必须先死记海量偏长英语科技单词的拼写、读音、含义,才可能理解与熟练掌握其内容。其中仅死记海量英语科技单词就足以让总师与航天员背得昏头转向,更不要说熟记掌握其内容?这也正是美国与空间站有关的航天同行所面临的由英语先天缺陷所带来的超级难题,如今美国航天同行能否克服这个超级难题?那得打个大大问号!
美国为何不完全靠自己力量去设计建造国际空间站?有人辩解称那是因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在推进多个项目所导致人力资源不足所致。以笔者之见,深层次原因很可能是美国严重缺乏甚至找不出能胜任空间站这个超复杂项目的超级总师,也找不全类似黄伟芬那样的分系统的总师。所以美国依赖俄国技术与俄国有经验的总师建造国际空间站是唯一选择。中国空间站的体量不到国际空间站四分之一,但靠中国航天总师们高明的总体设计,其功能与生活的便利性已超过国际空间站,也就是说中国空间站更适合航天员工作与生活。
新中国航天技术开拓者之一任新民曾被赞誉为总总师,意为总师中总师,如果称其为超级总师是名符其实的。中美两国在航天领域的较量在相当程度上是两国超级总师的较量,不能说美国没有超级总师。但汉语的先天优势更有助于中国造就与培养像任新民、杨孟飞那样的杰出超级总师以及黄伟芬那样杰出分系统总师,中国航天在超级总师的数量与水平均己形成对美国超越之势。
可以预计的是,一旦中国在某个超复杂航天系统上实现对美国的超越,美国就难以赶上中国,如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发挥后发优势,对美国GPS超越之势已形成,这在某种程度是两国总师(包括副总师及分系统总师)较量,英语“天花板”障碍决定了美国总师明显逊于中国总师,只能眼看着美国落后于中国而无力翻盘,这方面汉语先天优势功不可没。
(三)汉语先天优势决定了中国在超大型航天器建造上必将超越美国
据多家媒体报道称,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第一批重大项目指南,其中数学与物理科学部有一个项目名为“超大型航天结构空间组装动力学与控制”,讲到计划建造尺寸达千米量级的超大型航天器,该重大战略性航天装备将用于未来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宇宙天体奥秘探索、空间长期在轨居住等。
一公里长的超级航天器,其空间容积相当于如今国际空间站内部空间的万倍以上,上万人生活在其中都完全没问题,想想就让人觉得震撼!这使人想起一些美国科幻电影中的超大型航天器,比如《独立日》中的巨型外星圆盘状飞船,《星球大战》中的帝国歼星舰等,都有着极强的视觉震撼效果。
但美国科幻大片与美国航天实力现状完全是两回事,无论好莱坞科幻大片把美国人塑造的如何“无所不能”?但现实中的美国航天总师想要“无所不能”得有一个大前提,虽说美国演员不用死记硬背海量科技单词,但美国航天总师必须背。
假如热衷于与中国较劲的美国也想搞类似一公里长的超大型航天器,由于其技术复杂程度很可能比目前的国际空间站高出一个数量级都不止,这意味着能胜任这一公里长的超大航天器设计建造的超级总师得快速学习掌握超级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更得死记硬背超级多相关科技单词,其数量多到甚至超过其记忆极限。美国连自行设计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总师都找不到,又那里去找能设计建造超大型航天器所需的超级总师?就算勉强找到,他除了学习超级多知识与记忆超级多单词外,还有多少时间用于设计建造超大型航天器?这意味着英语先天劣势英语所导致“天花板”障碍,决定了在相当程度上美国航天总师不大可把美国科幻大片中的超大型航天器变现实(除非美国产生了一位百年一遇的超级总师),美国科幻大片中的幻想很可能只能永远停留在幻想阶段。
美国能在部份航天领域领先中国,主要是靠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吃技术上“老本”,我们千万不要被好莱坞科幻大片洗脑,真以为美国人“无所不能”?美国航天总师及科学家、工程师们在海量科技单词学习上永远无法“无所不能”,唯有死记硬背这个华山一条路。靠着汉语先天优势,决定了唯有中国的超级航天总师才可能把科幻变成现实并引领世界未来航天技术发展的超大型航天器。
八中国科技创新最佳语言载体是汉语而不是英语
人的任何思维与书面或口头表达均是通过语言来实现实的,科技思维与科技创新也不例外,从语言选择角度看,中国科技创新离不开语言载体的选择,即究竟是靠汉语来实现科技创新,还是靠英语来实现科技创新?从中、英文优劣对比来,汉语才是科技创新的最佳语言载体。
在知识爆炸时代,无论当前与今后知识爆炸到何种程度,常用汉字数量永远恒定,更不可能爆炸,几乎所有新出现的新科技汉语词汇基本上是由5000个常用汉字组成,即使中国科技人员暂时不懂其含义,对其读写完全不成问题,不需要花大量时间重新记忆。同时由于汉字表达特征,对中国科技人员来说,对从来没见过新科技汉语词汇,如同外行也能查阅医学专业资料,即使不查词典也能大体明白其含义,这就能做到快速阅读。对中国科技人员来说,汉语高识别率优势使他们学习掌握新科技汉语词汇成了易如反掌的事,无论知识爆炸到何种程度均可应对自如。于是在知识爆炸最厉害的新兴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5G、6G等,中国与英语国家差距反而小,中国处于领跑与并跑领域较多。如通讯技术从1G到5G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而每一次换代均意味着大量新科技英语单词出现,对层出不穷的新科技英语单词的记忆与掌握所耗费大量时间令英语国家科技人员头疼不已。从这个角度讲,英语的先天劣势所导致“天花板”障碍在知识爆炸时代被不断放大,特别是在新科技英语单词增长最迅速的新兴科技领域,英语国家科技人员只能不停的死记死记再死记,那还有多少时间用于创新?所以从汉语先天优势角度讲,中国在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领域对西方赶超是必然的。
在科技发展缓慢的农业社会时代,科技单词数量少,增长慢,拼读简单,易于记忆,或许英语在表达上比汉语还有点优势。但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无论对仅26个英语字母如何排列组合,也无法赶上知识爆炸时代对科技单词滚雪式增长的巨大需求,而仅5000个常用汉字所带来的天量排列组合方式,则完全可满足近乎无限的新科技汉语词汇表达需求。
在知识爆炸时代,总有一天,美国等英语国家科技人员会被淹没在浩瀚无边科技英语单词的词海之中,其用于死记硬背科技单词与慢速阅读科技材料的时间只会越来越长,那还有多少时间用于创新与本职工作?这种英语“天花板”障碍决定中国在科技创新上全面赶超美国是必然的。可以说汉语与英语的先天优劣之别正以隐形方式决定中美两国国运及科技创新的大逆转。所以汉语真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必须格珍惜,要坚定“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要先从坚定汉语自信说起
借用英语时态说法,英语是落后于时代的过去进行时,而汉语则是超前于时代的将来进行时,且知识越爆炸,越能凸现汉语的先天优势。
九 中方理应将“头号敌国”通用语言英语视为“敌语”看待
美国政府与军方高层的一大批人一直在鼓吹“中美必有一战”,美国军方也一直暗中准备“中美必有一战”。对中方来说,“武统台湾”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美国高层则多次表示要“出兵保台”,一旦大陆“武统台湾”,中美武装冲突将无法避免。
美国把中国为头号战略竟争对手丧心病狂的打压制裁中国,实际上就是把中国视为美国“头号敌国”看待,那中方也应(非公开)对等把美国视为中国“头号敌国”,而对美国保持高度警惕与范防心理。
美国可不是中式“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而是美式“欲灭中华先灭其族”,再联想到众所周知的美国灭绝印弟安人的罪恶历史与丧心病狂的“清除(或削减)垃圾人口计划”,一个想通过“清除垃圾人口计划”来灭绝中华民族的国家不是敌对国家又是什么国家?在美国已成为中国非公开却是实事上的“头号敌国”的大背景下,今后中方均应(非公开)在把美国视为“头号敌国”前提下制定与实施一切与美国相关政策,其中也包括教育政策。
本文所说“敌语”,主要是从本国母语与敌对国家母语的角度来划分的。那么中国“头号敌国”的美国人使用“敌语”即英语,能否就像中国人用汉语那样得心应手呢?非也!起码对美国工程师来说,一旦选择英语作为自己思维与创新的语言载体,则英语会带给美国工程师在数学、阅读、学习上的三大严重负面影响,这意味着美国工程师们将终身与英语“为敌”,饱受英语“天花板”障碍所带来的“事倍功半”低效率的“折磨”。从这个角度讲,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令美国工程师们痛苦不堪的“敌语”,严重制约了美国工程师创新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提高。台积电工程师PK美国工程师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一点。
在美国已成为中国实事上“头号敌国”大背景下,如同成语“爱屋及乌”反效应是“疑屋及乌”,那“头号敌国”美国的通用语言英语是否也应以“疑屋及乌”方式视为“敌语”! 中国教育部门如何再继续以与国际接轨为由(实则是与敌国美国“接轨”),来强迫全体学生学“敌语”,只能成为全世界最荒谬绝伦的反智误国蠢行与笑柄。
十富士康投资美国、印度是典型的扬“短”避长与自取其辱
(一) 富士康为何投资十亿加码河南
近几年,国内低端制造业开始逐渐向越南、印度转移,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也将部分产业链转向印度和越南。然而,随着苹果与富士康投资印度工厂遭遇瓶颈,形势出现了反转。
7月24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发布公告,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涉及总部管理、研发、战略产业发展、供应链管理等七大中心,还将布局电动车制造和固态电池项目。继2023年4月在河南省会郑州市揭牌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后,富士康在河南布局“造车”的事项又获重大进展。
不仅如此,美国苹果公司也开始转变了,今年苹果正将之前转移到印度的产业链,再度转回中国。据参考消息报道,由于去年印度厂组装iPhone 15不顺遭到退货,还被迫大幅降价,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前往中国大陆重新整顿供应链。经此教训,今年苹果已将部分产能转回中国大陆代工厂,比亚迪、立讯精密等大厂已加入iPhone 16产业链,成为苹果最新的代工伙伴。
近期还有媒体报道,苹果的主要代工厂富士康也开始了旺季招工,其中郑州航空港的富士康工厂目前时薪已经提高到25元。虽然距离人手最紧缺时期的30元以上还有些差距,但这在同时期算是较高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年来持续有苹果产业链转移的声音,但是中国依然长期占据果链重要位置,而被苹果一度寄予厚望的印度,由于其组装苹果手机质量无法达标,并遇欧洲用户退货,砸了苹果的牌子,可以让印度卡了自己脖子,让苹果与富士康也不得不选择苹果产业链回流中国。
(二) 英语先天劣势使美国基础教育质量雪上加霜
美国基础教育模式说简单点是10%精英教育+90%普通教育。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最好的学校通常是私立学校。美国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占所有学生的比例约为10%,美国精英阶层通常会选择让孩子进入高收费高质量的私立学校就读。有媒体对过去100年内美国总统子女曾经就读的学校作了统计,其结果显示,只有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把自己的小女儿艾米·卡特送去了公立学校。
美国之所以实行10%的精英治国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应对英语学习难度大的不得已举措,美国90%中下层普通国民难以学习掌握海量英语单词,那就只能过度依赖智商与学习能力高人一等的10%的精英,这也是造成美国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而在中国,《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识字”的总目标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可以说中国几乎每个小学毕业生都能熟练掌握3000个常用简体汉字读写(个别少数民族除外)。中国中小学生虽有理科成绩上的差异,但在汉字学习与掌握上没有明显差异,这是美国中下层子女就读的公立中小学毕业生无法比的。
美国公立学校高中毕业生,最多掌握四千个英语词汇,仅能用于日常读写,但不具备较高阅读能力(如要顺利阅读《纽约时报》至少要熟练掌握2万个英语单词)。其阅读能力甚至比不过中国的小学生,这些缺乏起码阅读学习能力的毕业生对技术资料是看不懂,对技术培训学不会,难以成为合格的普通劳动者,稍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就难以胜任,不仅反智反科(如反口罩反隔离等)盛行,而且吸毒、怀孕、打架、赌博、逃课等违法违规事件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最终成为类似费城肯辛顿大街中行尸走肉中的一员,这就导致美国两极分化与底层失序。美国10%精英不仅无法带领90%中下层大步向前,反而拖了10%精英后腿。本来美国公立中小学生源质量就不够高,再加上英语先天劣势,使美国基础教育毕业生质量雪上加霜 ,富士康在美企业要从中筛选与培养合格工人决非易事。
(三) 美、印入职培训的困境是富士康“逃离美国”、“逃离印度”深层次原因
日常读写,英语需要4000单词,中文需要3000汉字。但是美国公立高中毕业生要在富士康之类大企业打工,当一个合格的熟练工人,其从大搞快乐教育的公立学校学到的4000个以日常生活为主的生活类单词就远远不够了,更何况其中不少人只掌握3000个左右单词。对美国公立学校毕业生来说,其码还需要额外学习在中小学从未学习过一千以上与工业生产、岗位技术有关的科技类单词。如果不熟练掌握一千以上科技类单词,麻烦就大了。一是上技术培训课时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师博或技术人员对其传帮带,要么听不懂不会操作,要么勉强听懂只能低效率操作,易产生质量问题。二是学习能力弱,读不懂相关技术培训资料与技术书籍。三是难以有效与同事、上级进行生产与技术上的有效沟通,甚至听错指令进行错误操作。四是为节省成本,工厂对新工人的入职培训时较短,可那些习惯于快乐教育与懒惰成性的美国公立学校高中毕业生很难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他们在公立学校时都不肯多背单词,再让其在入职培养再多背一千个科技类单词更不可能,那还怎么接受技术培训?由于难以招收与培养出合格员工,富士康在美企全部处于停工状态,其在美投资大概率无法收回。
英语阅读难等先天劣势决定了富士康在美企业,仅入职培训一项就足以令富士康老板郭台铭焦头难额,而富士康在印企业入职培训只能更糟,除了面临与富士康美国入职培训类似的问题外,还面临无法克服的语言障碍。富士康印度企业入职培训教材是由大陆精通英语的中国工程师编写的,并派精通英语的中国工程师到印度,用标准英语对印度工人进行入职技术培训。可印度工人不同于印度精英,仅能粗通英语,再加之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大量科技类单词,中国工程师对其技术培训有点类似“鸡同鸭讲”,培训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于是印度工人组装苹果手机合格率仅50%也就不足为怪。
(四)富士康到中国大陆之外拼音字母国家投资是典型扬英语先天劣势之短与避汉语先天优势之长
中美之间制造业的比拚不仅是劳动力成本,更是工人素质的比拚,是两国工人对技术资料快速学习、技术培训与理解掌握能力的比拚。靠着汉语先天优势,中国工人明显超出美国工人一大截。英语先天劣势所导致的美国基础教育质量雪上加霜现状,必然难以为富士康培养出大量合格工人,更不用说是高素质工人。这也是美国制造业衰落的深层次原因。随着中国靠汉语先天优势所培养出的海量高素质工人,带动中国制造业崛起后(也包括富士康不得不重返大陆投资),英语先天劣势决定了美国在制造业领域决无再次翻身与“再次伟大”可能,申鹏等人文章已对此进行过深入分析,这里不再重复。
由于美国还能靠从中国、印度等国“收割”与引进大量STEM(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专业理工科顶尖人才来勉强维系自己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英语的先天劣势对美国高科技产业负面影响还没有达到致命程度(清华等中国一流名校对此是“功”不可没)。但富士康在美企业不是航天之类高科技产业,而是普通制造业,这更是美国短板。如果说美国能靠从中国的“留美附中”(清华等)引进STEM人才来维护其高科技产业优势,但决不可能从国外引进普通工人,反而指望富士康为美国工人创造就业机会,但英语先天劣势(如阅读难)所导致的美国基础教育短板,决定了富士康难以在美国招收到数量足够的合格工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语先天优势造就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为富士康培养出大量高素质产业工人打下了很好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间接促进富士康的成功。而英语先天劣势则决定了富士康无论在美、印投资建厂,还是东南亚投资建厂,都不可能取得类似成功。
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扬言:“中国大陆和富士康谁离不开谁?不是富士康离不开中国大陆,而是中国大陆离不开富士康”;“中国大陆和富士康谁怕谁?不是富士康怕中国大陆,而是中国大陆怕富士康。不信咱们就试一试,我随时可以搬离中国”。
通过对汉语先天优势的分析表明,富士康老板郭台铭投资大陆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汉语先天优势的基础上。如同英语先天劣势使美国面临科技创新“天花板”制约,如果郭台铭离开中国大陆,到中国以外拚音文字国家如印度、美国去投资建厂也会面临类似英语“天花板”问题。最终结果要么是草草收场;要么即使勉强投产,也只能“事倍功半”,能不亏本就不错,更别说赚钱了。郭台铭在美、印的巨额投资项目均陷于这种困境之中,断臂止损与重返大陆,可以说是郭台铭的唯一选项,也可以说郭台铭离开中国大陆的汉语先天优势就玩不转。郭台铭所说“中国大陆离不开富士康”之类“豪言壮语”,也只能最终沦为郭台铭自我打脸、自取其辱的大笑话。
十一 中国与美国深层次对决的实质是汉语与英语优劣的较量
众所周知,日本人在中国人面前总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因为在日本人看来,日本经济能在战后迅速起飞并成为亚洲第一个发达国家,主要是靠大和民族如何如何优秀?至于日语中的汉字在助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稳形作用,日本人则是避而不谈。不过与汉语“老祖宗”中国对比,一旦汉语先天优势能充分发表,中国经济就能越来越领先于日本。
国外还有一个反面例子是越南,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对媒体表示,“在全球产业链上,越南和深圳不在一个台阶,和中国更不在一个台阶。如果把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分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幼儿园等级别的话,目前越南制造业处于幼儿园的水平,而深圳已经是大学、甚至是博士后的水平。”
如果从语言角度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废掉使用1800年的汉字,全国改学罗马拼音字母西式语言,一旦改过去就不能改回来,这必将成为阻碍越南经济发展的一个永久性负面因素,因此越南经济的远景不容乐观,以目前“幼儿园的水平”要赶上中国纯属白日做梦。
英语先天劣势(阅读难等)所决定的美国基础教育雪上加霜的现状,决定了美国肯定在普通制造业领域玩不转,引入富士康后照样如此,美国只能退守高科技及高端制造领域,目前中美之间对决主要是在高科技及高端制造领域,美国则用各种打压制裁手段来拚命阻止中国的赶超,但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人忽视一点,即任何打压制裁手段面对汉语的先天优势都是无可奈何,都会无效,中国航天就是典型。
“二十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建设航天强国”,在多个产业中,为什么航天产业能享有此“殊荣”?这不仅是强调航天产业的重要性,也表明中国航天已形成对美国全面赶超的态势,引发中央高度关注与支持。如中国北斗测距精度高达1厘米,比美国GPS好一百倍。在美国丧心病狂对中国芯片等高科技产业的打压制裁中,却少了中国航天,不是美国不想打压与制裁中国航天,而是因为中国航天从高端材料到原器件已实现了全产业链100%的全国产化,这正是中国航天不惧美国打压的底气所在,美国对此是无可奈何。造成中美航天领域竞争态势大逆转的主观因素是航天人的“三气”(“志气、骨气、底气”)与“自信自强”,客观因素则是前面提到的,汉语先天优势稳形助推中国航天全面赶超美国。
在汉语先天优势稳形助推下,中国科技已形成全面赶超美国态势,部份领域己开始超越美国。航天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是美国维护科技霸权所不能退让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也表明其“门槛”极高,突破难度很大。中国航天打破美国封锁与垄断表明,汉语先天优势对中国航天隐形助推作用的评价宜高不宜低。汉语先天优势作用在航天等“高门槛”的高科技产业尚且如此突出,更不用说富士康之类普通制造业。那么可以推而广之,汉语先天优势对我国从科技到经济全方位稳形助推的巨大作用远超出像想,只是我们天天使用汉语而身在福中不知福。对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巨大发展成就,汉语先天优势与隐形助推的巨大贡献也被人忽视,这就成了孙子兵法“知己知彼”反面,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其恶果是既低估汉语,又高估英语,避汉语之长,扬英语之短,于是就出现清华大学一意孤行的对700多门主课搞所谓全英语授课的反智反汉语的蠢行。
从清华大学全英语授课对英语教育减负的误导作用来看,本来从中小学到大学,英语教育减负一直是雷声大雨点下,虽有一些减负措施,但还谈不上是根本性减负,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英语学习负担过重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英语教育减负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但清华大学全英语授课无非是以隐形方式告之全社会,英语仍非常重要,中国学生仍必须拚命学英语。特别是搞全英语授课清华大学,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要考清华大学就必须拚命学好英语。
清华大学全英语授课误导的恶果是,中国全体学生仍拚命学习落后于时代的“过去进行时”英语,只能重蹈英语国家科技人员因英语先天劣势而危及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覆辙,严重阻碍了“二十大”提出的“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英语负担。
在教育“双减”的大背景下,最近这三年的数学高考均很难,高考数学这么难是与美国丧心病狂打压中国与中国科技突破卡脖子领域密切相关,像高端芯片、人工智能、超算、6G等最难啃的硬骨头与卡脖子领域,就必须要靠有一些真正的数学天才与数学突破才能实现赶超。所以数学比英语重要无数倍,在数学学习与考试上“加负”也就顺理成章,同时也必须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英语负担。
笔者建议:为充分发挥汉语先天优势对中国高科技产业隐形助推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相关教育政策调整力度。从扬长避短角度出发,要扬汉语先天优势之长,避英语先天劣势之短,那英语教育减负就必须是根本性的,而不是小打小闹。笔者建议:从大学到中小学,应把英语由必修必考主科改为选修选考副科,高考中除外语外贸等涉外专业外,不把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体可参考笔者发表于7月11日红歌会网“外交部能做到 教育部为何做不到”一文)。
(作者刘云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
【文/刘云,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