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是一个违背于中国几千年主流叙事的,今年甚嚣尘上的一个流行语。值得是对于未来不报希望,得过且过的一种人生态度。个人认为,这种态度不应该受到批判,应该被批判的是导致这种心态的背后社会运行机制以及对于人性的压制。抑郁者,除了内在因素及极个别的基因天然因素外,最多的是身边人、父母、家人甚至朋友等熟人对这个个体的剥夺和长期压制,使得一个人丧失了自我本我,带来了迷失,进而心理出现扭曲,压力向内的一种模式和心态。
躺平和抑郁产生机理存在高度的相似性。我认为,当一个社会,躺平成为流行之时,这个社会病了。
在中国经济高速野蛮发展的过去三十年,我们很少见到躺平者,大家都去干就能有钱和机会。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是一片处女地,经济的发展给了我们每个人机会,当时拼的是看看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胆量和资源,去把握住这个机会并获得变现;市场经济天然的固化阶层,天然的“损不足以补有余”,只会让强者更强,当阶层壁垒形成,阶层难以逾越,我们都要面对算法对于你基本生活保证和压力驱动的时候,你的努力和奋斗也仅仅是做一根更好的韭菜而已。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你的爸爸是谁、关系如何、资源如何;你的能力和素质不值一提,甚至你的所谓能力和素质成为别人收割你、支配你、驱动你更好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时候,你发现了并且躺平了,这个不是退步,恰恰是进步,是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终极发展的进步。
当勤能致富、穷人是无德的这些话术言论成为了一种通行社会的道德范本的时候,我们恰恰应该反思,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沉默中蕴藏的是力量的积累。
这种消极的状态,不一定会产生消极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充分的相信,多年政治经济学的培养;我们应该相信,多年共产主义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改变了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我们更应该相信我们内心深处对于个人发展的强烈渴望;我们还应该相信中国作为一个世俗社会,不是印度种姓社会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文化传统。这种躺平,在我看来仅仅是人民的一种权宜之计;躺平之后,会是什么,我想历史会给一个答案。
改变这种局面,应该怎么办?依赖改革吗?为什么改革从来都需要强调初心的牵引呢?恰恰是初心在利益面前显得那么苍白。离开初心的牵引,改革就会成为利益的狂欢,进而堕入深渊。明末如此、清朝何不如此呢?当短期的,违背有利阶层的利益的以初心牵引的改革取得成效的时候,不排除随着政治强人的离开,造成的一种权力和理念的真空,人类依然自然的选取了动物自私的道德本性牵引,进而在剥夺上更加猖狂和暴虐,直至到了GM的节点。
这个时候,躺平消散了,爆发了,烟消云散,新的循环开始了。
【文/易水寒士,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