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佳佳法官遇刺身亡的新闻在网络上激起热议,引得各路人士下场评论。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人民网的一篇《那个如春风一般的女法官走了》,一时引起了舆论场上的热议。
毛主席告诉过我们:“世界上只有猫和猫做朋友的事,没有猫和老鼠做朋友的事。”而这次事件又一次证明了:不光是打工人们的立场可以高度一致,“业内人士”彼此也有“惺惺相惜”的情感。官场内斗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但“业内人士”如此泛滥且鲜明的同情心还是少有机会见到的。只要他们还站在一条战线里,哪怕平日里的陌路人甚至是冤家对头这时候也要站出来多说几句好话,把死者的牌坊立得高高,封一个好好圣人。
笔者从未否认过庞大的官僚队伍里的的确确存在一批希望为人民做些实事、好事的公职人员。可以看到每年都有不少因公殉职的公职人员,无论他们是否一度惧怕、后悔,他们的行动已经决定了他们会为人民铭记、感恩。随手一查便可看到死在歹徒手中的缉毒警察、见义勇为而牺牲的军人、抢险救灾时不幸落水的领导、过劳死的基层公务员……正是这些个人的行动支撑住了人民群众至今对官僚队伍的一些信任,因为大众真切看到了这些人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没有人会愿意见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突然意外破碎。此时的同情是来自群众真心的,是极有价值的。
但这篇哭死人的文章却里里外外散发着恶臭的气息,能让外人惊诧于一个死人竟能如此浪费公共资源。自古以来舍身赴死的义士能抛开所有牵挂,告别了家人、亲友、财产、名望等一切身外物杀身成仁。我们姑且不谈这位法官有没有舍生取义的觉悟,现实也没在再给她时间证明,况且身为外人笔者也没有资格拿生命去道德绑架别人。就从这篇文章来看,我们来看看到她到底告别了什么,是告别了“精致”的生活?还是告别了优渥的待遇?亦或是告别她的“战略合作伙伴”们?身为公务人员,在这篇哭丧文里看不到人民群众真切的怀念,看不到社会各界人士基于社会公益所做出的客观评价,甚至看不到“为人民服务”的豪言壮语。只见有一小撮同路人的兔死狐悲,况且这几滴眼泪连真假都不敢保证!难不成以后社区里讣告都要把这种“业内人士”惺惺相惜的悼词到处张贴吗?
文章语言矫揉造作到这个程度,不仅仅是编辑个人局限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这种平日脱离群众的人死了也搜罗不出几个值得夸耀的事件,只能发动平常就穿一条裤子的同党们和几个群众演员演一出滑稽戏。只可惜观感如何群众自会评价,社会大舆情也容不得造假。王佳佳的个人私德或许能为同事们所夸,但在这个岗位上的王法官能否得到人民的认可绝非一篇文章可以盖棺定论。
文章字里行间中还说出了一句潜台词:无论对错,“业内人士”们的地位必须且又一次得到了维护。王法官不仅自有人为她维护“正义”,而且第一时间就地封圣,这样合法性与合理性从头到脚都得到了包装。而反观党某这边,“业内人十”们不仅粗暴地维持一个在群众看来满是漏洞的判决,而且给他扣了个“恶魔”的大高帽。
正如王法官本人所说:“我们手上的一张纸,可能就是别人的人生。”恐怕王法官在一锤定音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一个“党某状告案”最终被自己办成了“王佳佳案”。于是有了一个人的造反,革掉了一个人的命。世上多了两个死人,也多了两种态度。不过死人归根到底还是死人,哭不活也骂不醒,这一点上二人居然如此平等。
最后不妨再温习一下臧克家那首人尽皆知的小诗《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