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同《中师生》的负责人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对《中师生》的创建者表示钦佩与赞赏。
《中师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全国广大中师毕业生的交流沟通,也不仅仅是对逝去岁月的感念,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的中等师范学校开始持续向教育部门输送血液,几代中师生逐渐汇聚成国家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对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当年的中师生几乎个个是金子,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部门管理者;有的虽然两鬓斑白,但仍然奋斗在教学第一线 ;有的改行投身到其他行业,但无论在哪里,他们都煜煜生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誉,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广大中师生的不懈奋斗所培养出的各类人材密不可分。
为何当年的中师生素质高、品学兼优呢?
当年中师都是定向招生,以朝阳市龙城区为例,87级招收普师11名、幼师2名、蒙师1名、体师2名,共计16名。中专招收人数与中师招收人数基本持平,共计招生不到40人,当时几乎所有应届初中毕业生都以中专中师为首选,而应届初中毕业生是多少呢?龙城区当时下辖8所中学,平均算应该在300人以上,这样保守估计也有2400人,也就是说当年中专中师选拔出来的是2400人中的前40名,朝阳市其他5个县区情况也应该大致相同,这样筛选出来的考生素质不言自明。
第二、中等师范的办学与教材设置比较科学合理,中师开设高中课程,数学、语基、文选、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比一般高中生学的多,因为一般高中生高二后文理单选 ,中师文理兼修,而且把语文分为语基和文选2科,也是高中不具备的分类学习。除此以外,中师还开设相对专业的逻辑学、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每年都有考上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中师生,再加上师范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数教、语教,罗列归纳中师的所有课程,中师生学的是非常广泛的,中等师范学校非常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不仅校内活动丰富多彩,而且每年寒暑假都有校外实践活动安排,对学生品德(为人师表教育)、纪律和各项基本功训练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最忌讳高分低能,有才无德 ,这样综合起来看,当年中师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强的,可以说当年的中等师范学校是具体落实毛主席教育方针的样本 ,现在全国的师范类院校应该以当年开办的中师学校获得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参考,定不无裨益。
曾读过英国出版的《毛泽东传》,感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学识和文治武功似乎都与当年湖南一师经历有关。
【文/青荷,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