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的署名文章。该文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的要求,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从办案情况来看,部分县级纪委监委办案呈现“两多两少”现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指出,“两多两少”即查办一般党员干部案件多、查办县管干部案件少,留置上级交办人员多、留置县管干部少,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县全年没有留置一名县管干部,聚焦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不够。
事实上,这几年常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很多领导干部落马.“打虎”的声音隔三差五的就出现。这说明在反腐一直在路上,只是公众看到的现象,高官落马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倒是老百姓身边的“苍蝇”拍得越来越少.导致老百姓产生一种错觉,难道现在反腐只是“抓大放小”?为什么群众身边那么多的官员违纪违法腐败现象,在县一级的纪委那里完全成为摆设,毫不作为,成为“睁眼瞎”?
基层官员违纪违法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隐形的“绊脚石”,而纪委监察部门本应该依照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但是,现在看看很多地方的县级纪委监察部门在县域熟人圈子社会里,早已和县管干部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早就把工作职责忘到九霄云外,在不大的县域里“蛇鼠一窝”在吃吃喝喝的日常中,早就是一团和气,互相关照.以至于几年时间就看不到地方县纪委在反腐工作中,做了哪些成绩.贪污腐败的官员抓了多少?违纪违法的干部惩罚了多少?是地方没有腐败现象,还是地方纪委部门不作为躺平使然?不然,很难理解一个堂堂的纪监单位,居然几年都没有查办过县管干部。是县管干部没有违纪违法现象,还是纪委缺乏线索?如今,社交媒体如此发达,每个地方的纪委监察部门只要用心梳理,定能发现问题,查摆问题,只是看地方纪委是躺平了,还是睡着了,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县域“熟人社会”,纪委反腐败往往是向“熟人”开刀,县管干部基层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因为血缘、地缘等织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彼此工作圈、生活圈相互交叉、重叠,干部之间越熟悉。纪检监察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也有亲情、友情,在熟人社会中,“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此一来反腐没有反成,反倒成了“官官相卫”裙带关系.增加了基层干部的违纪违法成本,这也导致查办一般党员干部案件多、查办县管干部案件少,留置上级交办人员多、留置县管干部少的现象。
事实上,基层都是一片“熟人社会”,县级纪委身处基层工作,最贴近群众,也最熟悉民情,本应是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的主力军,但在县域“熟人社会”干扰下,职能发挥受多方掣肘,削弱了正风肃纪反腐成效,又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而这种不作为最大的受害者是影响地方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甚至是给地方的营商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老虎”“苍蝇”一起打,已经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经验,也成了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铁腕反腐标志之一。而部分地方县级纪委不作为,抓大放小对县管干部“网开一面”选择性反腐,说到底是不作为、渎职。啃食群众获得感的“蝇贪”不拍落,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与“苍蝇”共舞,这才是最可怕的现象。县域“苍蝇”的滋生与肆虐就会严重败坏党风政风,污染社会风气;天长日久必会养痈遗患,只有“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联动效应。打“老虎”,更要紧锣密鼓的消灭好“苍蝇”,如果一个县级纪委长期都无法查处县管干部的违纪违法现象,只能说这个地方纪委躺平了,并不是这个地方多么廉洁,不是腐败没有了,而是纪委不管事,就像家里猫不抓老鼠了......
【文/清哲木,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