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年代就开始喊减负,喊“书包太重”,于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效课堂”的改革,一浪高过一浪的“素质教育”呼喊,结果学生的书包在“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喊叫中越来越重。我的上六年级孙子的书包我都背不动了。起码超过20斤。
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
颂明琢磨来琢磨去,终于琢磨出了这其中的奥秘。
颂明父辈那一代的干部,都是为了做事而做事,基本上没有个人的目的。
比方说,战争时期,组织上要求一个党员去“开辟白区”。党员领了任务,就一个人两把枪走了,其它的啥也没有。党员到了白区之后,就找亲戚、找朋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很快就拉起了队伍,建立了组织,打出了一片天地。
这个传统在30年中一直是很多基层干部作风的主流。
现在的干部呢,基本上不是在为做事而做事,而是在为个人的政绩、利益而做事。应付上级是常态,借着工作谋私利也不少见,触犯了个人利益那就坚决不能干。
用一个词来形容,老一辈干部和现在精神状态的差别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差别。
比如说教育,小孩子的成长是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主要需要游戏。小学生主要是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能力而不是为了考试。教育一旦抹杀了儿童成长阶段性的特点,知识内容与儿童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不符合而一味地求多、求深、求难,这是得不偿失的竭泽而渔似的教育,是为了满足成年人虚荣心和功利心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但事倍功半,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拔苗助长似的窒息。
这种现象为什么就无法改变呢?
因为大人都不去研究教育规律而盲目追求高成绩的目标。大家都在对自己的利益负责而没有人对做好事情负责。
2024年1月16日星期二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