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到了《董小华:如何突破消费低迷的死结》一文(董小华·2024-01-07·来源: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文章分析了政府进行大力度货币调控失效的原因:“低层民众担心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所以消费观念起了变化,消费热情降低,不敢随意花钱,并且选择为未来打算而把挣到的钱存到银行,家庭消费大幅降低开支,除基本生活需要外,能不买尽量不买,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当百姓把钱存到银行后,这些钱基本上失去了进入市场的机会,尤其是那些被存成死期的钱,这种‘流动性陷阱’使货币扩张效果大打折扣”。
董小华先生认为“中国的实际消费主力大军是中低层民众,只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消费群体被盘活,中国经济才会在短期内出现新的高增长契机。”
要想激活中国经济瘫软的局面,解开消费低迷的死结,处方又是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我们必须从发展生产力的认识深化到发展消费价值生产力!
目前消费低迷的原因何在?
我国目前消费低迷的原因是什么?正如上面董小华先生分析的那样,是作为中低层民众的消费群体缺乏消费能力。大力度的货币调控,那放出的货币流不到这些低层民兵的口袋里,再怎么放水,那也只是隔靴搔痒,搔得再出力,也解决不了问题。
据2022年数据统计,我国14亿人,有9亿穷人,四亿中产,1亿富人。9亿人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其中有6亿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
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人民生活水平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在《"经济巨无霸,人民待遇困境!谁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今日头条:首发2024-01-01 21:39·奋发有为菠萝5nE)一文中,作者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人民生活的困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经济体、高铁建设到各方面的科技创新,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技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工薪阶层面临着高强度低工资、高房价、高教育费用和医疗支出的巨大压力。家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也在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发展与民众消费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什么人民生活没有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实惠?
“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财富分配**。虽然中国经济增长了,但其中获益最多的是企业家和富裕人群。贫困人口和底层劳动者并没有分享到相应的经济成果。”“一方面,富人越来越富,他们享受着投资回报和资本利得;另一方面,穷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面临着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和机会不均等问题。这种财富分配的不公平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今日头条:首发2024-01-01 21:39·奋发有为菠萝5nE)。
为什么我们大力发展了生产力,还是有这么多人处于贫穷状态呢?
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因为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发展生产力。但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但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脱离贫穷呢?
看来在这发展生产力与绝大多数人脱离贫穷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关切没有打开。
我们现在进一步来思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的“发展生产力”。
翻一下词典,我们发现,生产力只是一个简称。它的全称应该是“社会生产力”。
但是,社会生产力仍然是一个抽象的名称,仍然是一个普遍性的对象名称。因为社会是可以进一步具体化为某个社会的。例如,就当代而言,如今有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的区别。因此,社会生产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具体化。
把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具体化,我们就会得到社会主义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力、封建社会生产力等等的更具体的生产力概念。因此,这时候的“发展生产力”,就进一步具体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等多个更具体的规定性。
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就形成了与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同的生产力一一社会主义生产力。因此,在当今社会,就社会生产力而言,具有社会主义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性质区别。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把它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或劳动阶级的社会)。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区别在于活劳动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一一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前者是生产资料作为满足工人生活需要的手段而存在;后者是活劳动作为满足资产增殖的手段存在。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区别,实质是消费价值生产力与剩余价值生产力的区别。
我们的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发展的基本方针。因此,现实中既有实现按劳分配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又有实现按资分配的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由于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投入的劳动量的多少进行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因此,这是一种劳动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发展模式。由于每个员工都参与集体生产成果的分配,因此,它是一种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也就是说,发展消费价值生产力为目标和方向,广大劳动者的收入状态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同步上升的。
与按劳分配方式相反,按资分配是按照老板或股东投入的资产量的多少进行企业生产成果分配的。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大多数企业员工不能参与生产成果分配。而且由于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和员工费用是作为成本出现的,它是企业最小化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的越好,效益越高,工人的收入就越少。因此,少数资产者的收入与绝大多数员工的收入是呈反比关系的。因此,发展剩余价值生产力为目标和方向,广大劳动者的收入状态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呈反向运动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如果认识到要改变贫穷的状况,仅仅认识到要发展生产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弄清,我们应该发展什么的生产力?
如果我们发展的是消费价值生产力,那么,每个劳动者的收益状况就会随着经济发展的成就而同步提高,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相反,如果我们发展的是剩余价值生产力,那么,绝大多数劳动者就会被排除在分享生产成果
我国消费低迷的原因在于老百姓手中没有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口处于低收入状态。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