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先生完全是在图解他自己的政治见解,把人物当作自己政治见解的传声筒或政治情绪的发泄对象。
“学术”是个很唬人的字眼,有人一看到“学术”就以为必定是高深莫测,需要长篇大论。
其实大道至简。真正的真理是人们一听就懂,很容易接受的。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堪称名著,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呢?
有两个最基本的标准:
其一、优秀作品必须是深刻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而不是歪曲了生活本质。比如说,春天是生机勃勃,生命偾张的季节。这就是春天的本质。假如有人要证明春天是死亡的季节那也很容易。他可以在森林里找到枯枝败叶,蛇吞青蛙,老鼠尸体……有图有真相。如果他声泪俱下地控诉:春天明明是死亡和杀戮的季节,是谁在掩盖罪恶把它粉饰成是生命偾张的季节?事实更加严重!我就是要讲真话!
他说的不是真话吗?
是真话又不是真话。
是真话,就是他所列事实有些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不是真话,就是因为他歪曲了生活的本质。
莫言就是这样通过以偏概全、无限夸大、凭空捏造甚至诬陷、谩骂这些极端手段来歪曲历史的。这样的作品怎么会走得远呢?
其二、作家必须深刻理解各种现实人物才能塑造好形象。作家对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必须深刻理解,按照人物本来的样子,在利益冲突和情感纠葛中合乎逻辑地塑造形象。这样的形象才能血肉丰满,真实可信。
塑造形象是不能靠推论或者概念化的。比如莫言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于是,在写好人时作家就凭空给他捏造几个缺点;反之,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在写坏人时作家就给他编造几个闪光点,行不行呢?
当然不行!这就不是塑造人物而是在捏造人物了。莫言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上就是这样“捏造”出来的。这种作品怎么可能走得远呢?
莫言把“写人性”当作横行无阻的通行证,是十分荒谬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具体的人性而没有抽象的人性。每个人的闪光点和弱点都是特定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下才会发生的。离开了特定的人物以及特定的情境写人性,脱离了具体的利益矛盾和情感纠纷人为地给形象“造”闪光点或者弱点,就完全违背了美学逻辑,人物就不可信,没有生命力。
通过读莫言小说,我们可以知道,莫言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来写人物的。实际上书中只有“莫言”而没有人物。
莫言先生完全是在图解他自己的政治见解,把人物当作自己政治见解的传声筒或政治情绪的发泄对象。这样的文学作品,无论靠多大权威站台吹捧,最终也会被揭穿的。
要详细地说清楚这些问题可以写一本书。我在打腹稿时在10000字左右,现在浓缩为1000字以内。我这样说,您懂了吗?
这就是我断定莫言小说捧不红的“学术原因”。
2023年12月1日星期五
【文/颂明,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