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职场展风采 女性竞风流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2-2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职场展风采 女性竞风流 日报报道,“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愿意到中国寻找施展才能的新天地 '...

职场展风采 女性竞风流


日报报道,“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愿意到中国寻找施展才能的新天地
【《日本经济新闻》晚版12月2日报道】题:中日两国女性的工作与生活(记者 佐佐木玲子)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落户。现在,不少日本女性对在充满闭塞感的日本工作感到厌倦,而去中国寻找施展自己才能的新天地。与此同时,中国女性活跃在外企这个舞台上,丰富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在经济飞跃发展的中国,中国女性和日本女性展现了各自的风采。
大内1994年从短期大学毕业,在学校的推荐下,到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一家大纺织企业工作。但是,她觉得自己的工作没什么前途。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到北京旅游,接触到了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中国。“中国人不拘小节,胸怀宽广,我感受到了中国的无穷魅力。”她开始学习中文。去年7月,她来到了日本一家大广告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工作。
与在日本相比,她现在的薪水减少了1/3,但她根本不在乎。她希望今后增长广告方面的知识,为日本企业提供中国的消费信息。
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军中国的背景下,到中国工作的日本女性越来越多。据日本一家人才中介公司上海分公司介绍,1997年来公司求职的日本人只有371人,去年增加到了4688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她们的年龄在25岁至29岁之间,积极向上,希望在中国施展才干。最近,回到日本后重返上海的女性也不乏其人。她们的理由是:“在日本,即使工作业绩不错,也得不到肯定;而在中国,男女员工一律平等。”
A女士(32岁)在一家上海日资企业从事经营工作。她1993年曾在日本一家大保险公司上班,工作了5年。她说:“女人一过30岁,就有人问你为何不结婚,这种气氛很难让人继续工作下去。”她毅然辞去工作,如愿以偿地在中国留学了两年,去年到了这家日资企业。
她十分满意地说:“虽说是一家日资企业,但气氛与日本截然不同,我心满意足,因为这里可以直接用中文工作。”
这些在日本对工作感到厌倦的女性,如今在中国这个新天地重新焕发出了青春。
中国女性富有上进心,她们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而自豪。中国女性充满了活力,与迷失方向的日本女性形成了对照。
颜女士(35岁)是美国爱芬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分公司的市场调查部经理。作为公司市场调查的主管,她工作十分繁忙,经常乘飞机往返于各地。她的月薪是3万元人民币,是国有企业同一级别员工薪水的五六倍。
她有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女儿入睡后,她经常工作到深夜两三点。“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虽然很辛苦,但我还是喜欢这份工作。”她坚定地说。
郝女士(32岁)是瑞士ABB公司中国分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她说:“我相信自己的潜力。”为了寻求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发展机遇,她向自己发起了挑战。
她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在父母的劝说下进入了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在国有企业受不到重视,人际关系十分复杂,你有能力也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因此,她辞职到了联想集团。今年6月,她又来到了ABB公司。现在,她节假日也忙于“充电”,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她充满信心地说:“我想拿到MBA证书。”
瑞士ABB公司世界各地分公司的女员工比例为20%,而中国分公司的女员工比例达到30%。除了工厂的工人以外,索尼公司中国分公司的女员工比例高达40%,人事部和公关部的部长都是女性。
但是,中国女性也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即要处理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吴女士在北京的美资会计事务所工作。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是常事,有时甚至加班到深夜。她苦笑着说:“回到家还要忙着照料孩子,连化妆的时间都没有。”尽管如此,但她的工作热情不减。
日本女性为不能兼顾事业和家庭、受到性别歧视而烦恼。吴女士提醒她们说:“不要坐等机遇,要做好随时抓住机遇的准备。”
中国和日本的国情大不相同,中国女性之所以富有挑战精神,是因为她们有“女性生完小孩后继续工作理所当然”的观念。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样,男女平等的观念在中国社会已经深入人心。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高先生介绍,中国从1980年起逐步实行自由择业,目前女性在就业人口中占的比例是46.5%,比日本高出6个百分点。
高先生强调:“中国政府还进一步完善保障妇女权利的法律,比如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中国的劳动法规定妇女的产假只有3个月,但是休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