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歌舞伎町:华人打造的日本梦幻之城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2-1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歌舞伎町:华人打造的日本梦幻之城 【香港《亚洲周刊》12月8日一期报道】题:梦幻之城台湾人创建 从战后一片废墟上成长发展起来的歌舞伎町“不夜城”,其打'...

歌舞伎町:华人打造的日本梦幻之城


【香港《亚洲周刊》12月8日一期报道】题:梦幻之城台湾人创建
从战后一片废墟上成长发展起来的歌舞伎町“不夜城”,其打造人竟是以台湾华侨林以文为代表的第一代华侨华商。
意外之中还有意外,从几经辗转获得的一份歌舞伎町商业街名簿和土地、房屋课税账册中发现,从战后到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前,歌舞伎町一带主要大楼、剧场和商店的所有者,约有2/3是台湾华侨或韩国人,如果再加上归化日本籍或以日本妻子名义购买的土地和房屋,台湾华侨掌握的所有权比例更高。从经营范围上看,涉及到房地产、娱乐界等多个主流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华侨史研究对旅日华人谋生主业是“菜刀、剃刀、剪刀”的说法。
可以说,歌舞伎町的名字是由日本人取,但它的发展得力于旅日华侨。日本战败时,当时在日本的华人达5万多人,其中台湾华侨约占1/5。战后的日本物质匮乏,尤其粮食不足,一些迫于生计的日本国民只得拍卖房产等。战争中几近化为废墟的新宿车站一带,当时就变成了民众私下进行物品交换的最大露天市场。
在这当中,以做食糖加工等生意盈利致富的华商林以文,独具慧眼地看中了开始计划启动的歌舞伎町,并投入大笔资金廉价购买了当时谁也没在意的歌舞伎町的大片土地。
随后,林以文在歌舞伎町的中心建起了第一座地上9层、地下3层的新宿剧场和另一座地球会馆大楼,两座娱乐大楼聚集了电影院、中国餐厅和夜总会,给当时文娱及饮食极其贫乏的日本国民带来了狂热和欣喜。
不仅如此,当时身为留日华侨联合总会会长的林以文还四处游说,动员华侨投资歌舞伎町,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跟进投资,奠定了以后华侨势力在歌舞伎町的根基。1976年林以文去世后,其产业由其长子林瑞祥接棒。现在歌舞伎町地球会馆的社长也是林瑞祥。
另一位在歌舞伎町有大手笔投资的是中台工业社长李和珠。他以做三合板建材及装修起家,发展到经营面类食品,并成为日本制造柏青哥弹子房机器的四大厂商之一。
李和珠还建起了东京大饭店,拥有可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的宴会厅和120间大中小各式餐厅,经营北京、四川、广东等菜系。只要从东京市内坐计程车去吃饭,车费全由饭店支付。东京大饭店的年营业额高达18亿日元。
在歌舞伎町创业发展中,人们还可以找到凤林会馆的主人林再旺,阿西县会馆的经营者黄江夏,综合性酒店利俱乐部的老板利腾山等大名,他们在不断发展自己经济实力的同时也振兴着歌舞伎町。日本棒球之王王贞治的父亲王仁福早在60年代初,在歌舞伎町建起了福富大楼。之后,又建了第二幢福富大楼。王仁福是浙江青田县四都的农民,22岁赴日,第二年被强制遣返,但他再度赴日谋生和创业,并生下日后成为迷倒全日本的神奇打击王王贞治。
现任日本中华联合总会会长、八旬高龄的蔡仲秋,是老一代创业者中唯一健在的侨领。他说,新宿歌舞伎町的发展与繁荣,第一代老华侨功不可没。现在除了东京大饭店等,大部分老华侨已退出歌舞伎町的经营,当然也有一批大陆的新华人进入歌舞伎町创业。但无论怎样,第一代老华侨在此奋斗、成功创业的历史是不该被遗忘的。

东京新宿歌舞会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