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岳飞是否愚忠”引发狮城大辩论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2-1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岳飞是否愚忠”引发狮城大辩论 【香港《亚洲周刊》11月24日一期报道】题:岳飞是否愚忠 新加坡大辩论(记者 何薇) 原文提要 新加坡争论岳飞是否精忠'...

“岳飞是否愚忠”引发狮城大辩论



【香港《亚洲周刊》11月24日一期报道】题:岳飞是否愚忠 新加坡大辩论(记者 何薇)
原文提要 新加坡争论岳飞是否精忠报国,政界高层也卷入激辩;一派认为应借其宣扬爱国主义,另一派批评岳飞愚忠弊多于利,甚至妨碍当下民主社会的建设,不值得提倡。
全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相信都流传着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然而,这位中国南宋名将却在近900年后的今天,在以华人居多的狮城,引发了长达一个月的“笔战”。不只新闻从业员、文史工作者和研究生等参与讨论,连新加坡总理公署兼社会发展及体育部政务部长曾士生,也撰文发表意见。
树立爱国形象遭质疑
在经济不景气的一片愁云中,新加坡政府官员担心人们“以脚投票”,移民他乡。国会议员颜金勇在10月份国会辩论效忠课题时,建议把岳飞的爱国事迹编入教科书,特别是语文教材。
副总理李显龙作出回应时指出,岳飞的故事使受华文教育的新加坡人成为更好的公民,并相信一些西方国家的华人也被其影响。新加坡乃弹丸小国,建国历史又不长,借岳飞“精忠报国”的形象宣扬爱国主义,可说是无可厚非。
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执笔多年的林义明指出,在“英雄真空”的情况下继续借用岳飞、文天祥和史可法等“外来英雄”激励华族爱国,“不只是务实的选择,也是权宜之计”。
然而,新加坡《商业时报》却于10月12日刊载专栏作者李汉士题为《盲忠弊国多于利国》的文章,其内容完全悖于岳飞是后世良好楷模的说法,进而掀起一轮“贬岳”和“挺岳”的热闹争论。
“贬岳”者当然是以李汉士为首,他批评岳飞愚忠,忘记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原理,受令于12道金牌,回京被害以致不能收复失地,辜负了国家人民。他也指出,若与岳飞相比,唐代的魏征忠诚直谏、敢怒敢言,才是后世的典范。
“贬岳”者的另一个论调就是应区分“尽忠报国”和“忠君报国”,指出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岳飞所谓的“尽忠报国”充其量只是以“忠君报国”为本。换言之,在岳飞身为臣子的意识里,不论是谁当皇帝,皇帝是贤君或是暴君,他都得“忠君”。
“挺岳”者则以曾士生“挂帅”,强调不能以今天的角度来衡量岳飞的爱国情操。他在刊载于10月19日《联合早报》上的文章中表示:“古老文化对一位英雄的评价,是根据他在当年时代背景与人身遭遇中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来定论,而不是在时过境迁后才用今天的角度来衡量……虽然古代有‘将在外,君令不受’的原则,但这只适用于战场上的战术决定……如果一天之内收到12道金牌还君令不受,便是造反了……”
曾士生也致函《商业时报》:“在那些黑暗的岁月里,正义与英勇的岳飞鹤立鸡群,有如高处辉煌的烽火。他对国家绝对效忠,把持着恢复失地的坚定信念,他的确是一员守将。”
李汉士立即据理力争,指曾士生言辞前后矛盾,一面提出不能以“今”论古,一面把“守将”这个近两个月来才在狮城流行的词语,硬套在岳飞身上。
“守将”与“逃兵”之说,由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于8月份庆祝国庆之际提出。他希望人民舍后者而取前者,扎根于狮城。两个词语一经总理指出,即刻成为街头巷尾人们于茶余饭后所争论的课题。大家都为词语的意思和意义作诠释,并把周遭的人以及自己加以归类。
笔战各自引经据典
“贬岳”和“挺岳”的言论引起广泛的注意。“挺岳”者当中,还包括了前国会议员吴俊刚。除了附和不能以“今”论古的说法,吴俊刚更是引经据典以稳固自己的立场。他以岳飞孙子岳珂所编的《鄂国金佗?编、续编》一书为依据,列举岳飞的爱国英雄事迹。
吴俊刚指出,根据该书记载,岳飞有一回“临戎誓众,言及国家之祸,涕流气塞,士卒皆唏嘘听命,临敌奋不顾身,必先士卒。或问以‘天下何时太平’?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则太平矣’。与将校语,必勉之一忠孝,教之以节义。所部兵二万人,守御攻讨,未尝乏事。”
吴俊刚也说:“《宋史》作者把岳飞和诸葛亮相提并论,把宋高宗自忍弃中原,忍杀岳飞比诸自坏万里长城……”他指出唐代的魏征“幸运”,碰上唐太宗这个好皇帝,而岳飞不幸身陷黑暗的朝代。
值得一提的是,笔战期间,也有人跳出“贬岳”和“挺岳”的框框。《联合早报》执行记者李慧玲就表示,岳飞故事中最能够被形象化的,其实是岳母在跪着的儿子背上刺字的一幕,故事另一层教育意义恰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她并质问新加坡社会有没有条件塑造“岳母”来培养“精忠报国”的儿子?
文史工作者区如柏则在文章中驳斥新加坡没有自己的英雄的说法。她认为,目前新加坡的《英雄篇》显得苍白的原因是没有人努力发扬英雄,并谓“那些曾经在新加坡最艰苦的时期,冒着生命危险,保卫新加坡的人都应称为英雄”,其事迹足以被编入教科书。
哈佛研究生王昌伟同样不在乎岳飞是黑脸或白脸,其论调与曾士生和吴俊刚恰恰相反。王指出大家如果要汲取历史人物思想言行的精华,就得自己下定义,考虑这些事迹是否能在今天提供积极的意义。他恳请教师向学生介绍诸如岳飞等历史人物时,勿把岳飞仅仅当成今日所鼓吹的“守将”,而“把丰富的历史表面化,苍白化,结果弄到最后,岳飞到底是忠于什么,谁也搞不清楚”。
李汉士所属的《商业时报》是份英文报,而多名“挺岳”者则以华校生自居,旁观者难免会把笔战分析为“华校生”与“英校生”之战。例如,对李汉士评岳飞的言论,曾士生指出出身华校的他实在难以苟同;而《联合早报》资深报人严孟达更是质问:“新加坡的华校生读了几十年的岳飞,今日难道都愚忠了?”
王昌伟向《亚洲周刊》表示,这场辩论的关键其实在于“应不应该向学生介绍岳飞的事迹;赞成者认为通过岳飞的故事,我们可向下一代灌输爱国精神,反对者则觉得岳飞的愚忠会妨碍民主社会的建设”。

岳飞像

新加坡的美丽风光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