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不和谐的美俄同盟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1-2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不和谐的美俄同盟 俄罗斯科学院美加研究所副所长撰文说,今年才显露出来的美俄真正合作关系,并不是因为华盛顿“突然爱上”俄罗斯,而很可能是有某种需要。'...

不和谐的美俄同盟


俄罗斯科学院美加研究所副所长撰文说,今年才显露出来的美俄真正合作关系,并不是因为华盛顿“突然爱上”俄罗斯,而很可能是有某种需要。美国一方面批评莫斯科不够理智,同时又吸引莫斯科参加同华盛顿的长期政治协作和军事协作,条件是,美国要起“主导”作用
【俄罗斯《独立报》11月22日文章】题:美俄:不和谐者的同盟(作者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长阿·博加多罗夫)
俄罗斯同美国的第三次同盟会不会建立?第一次,戈尔巴乔夫在台上时,没有成功:苏联解体,苏美全球“秩序同盟”的美好思想刚一冒头就夭折了。第二次也没有成功:“首任总统”叶利钦曾经要求克林顿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但是最终却因为科索沃战争而陷入争吵。美国人不明白,不拥有同美国同等实力的莫斯科干吗要同美国讲平等。
找到共同敌人
普京走运。首先国内情况要比叶利钦当政时好,石油没有降价,政府甚至可以想到对经济进行结构改革和放弃以原料出口为主的做法的必要性。第二,我们总算找到了与美国的共同敌人,就是恐怖主义。这不是指我们可以在反恐方面帮美国很大的忙,也不是指美国会在车臣反恐中特别支持我们。不过,有共同敌人,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其好处不少:俄罗斯和美国在1945年战胜纳粹之后,首次觉得相互有用。
这一切新情况根本改变了俄美关系的政治心理气候。在戈尔巴乔夫之后,美国人再次以慎重的利益和克制而尊重的眼光看待俄罗斯。美国人之所以对俄罗斯感兴趣,是因为美国的全球利益轮廓“突然”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条件下,俄罗斯扮演的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角色。
美国战略东移
首先,美国的对外政策“欧亚化”。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美国的战略构想当然包含欧亚的内容。将近两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任务是防止能够在欧亚称霸国家的出现。但是,过去如此提到欧亚很可能只是形式上的。实际上,美国的对外政策体系中,曾被列为重点的是欧洲、西半球的国家和日本。其中欧洲曾是最主要的。
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欧洲依然重要,但是它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欧洲对美国来说是防御的前沿,是对付最危险敌人的“前线”。现在欧洲已经成了美国政策的大“后方”,欧亚的中部,即阿富汗、苏联前中亚共和国以及世界上两个新的核大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的交界处成了“前线”。这里是新世纪的新地缘政治中心。东方有强大的中国,西方有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等三个石油大国。这三个国家都与美国相敌对。欧洲在世界的这一部分无法或者几乎无法帮助美国,结果就只能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扮演次要的角色。
北约作用减弱
第二,北约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起码它在欧洲的战略作用减弱了。北约是一个欧洲组织,只有一个成员国,即英国能够为美国解决全球或者欧亚政策的任务提供实际帮助。北约像欧洲一样对美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不像从前一样重要,它已经丧失了自己原先的军事使命。起码北约按目前的国家组成正在丧失自己原先的使命。
令人奇怪的是,为了“挽救”原来的北约,必须吸收俄罗斯加入。只有让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资源进入后,才能使北约获得能够对中欧亚这个新的世界地缘政治中心施加某种影响的新阵地。如果俄罗斯不被接纳加入北约,北约就真的需要改组。它必然会从一个全球的进攻性机构变成一个“普通”的欧洲安全机构。如果这样,美国人就只能依靠同英国和日本,或者印度的双边同盟建立自己的进攻性对外战略。
由此产生第三,就是美国同俄罗斯伙伴关系的新作用。其实,同美国结盟的思想是10年前就宣布的,但是类似真正合作这样的关系只是今年才显露出来。这不是因为华盛顿“突然爱上了”俄罗斯,而是最终有了真正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同俄罗斯关系的“双重解决”模式:一面批评莫斯科不够理智(如车臣问题);同时又吸引莫斯科参加同华盛顿的长期政治协作和军事协作,条件是,美国要在形成与俄罗斯的同盟体系中起“主导”作用。
争吵不可避免
一方面这对我们来说是巩固自己在世界最有影响国家中的地位的机会,另一方面这又是冒险和挑战:同美国的不真实的同盟,而将来可能是正常的同盟只能是在冷静和认真地推敲了两国利益的情况下。美国今天在对俄罗斯与邻国的政策上,在人权问题上和中东问题上的态度比任何时候都温和。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它后面隐藏着在主要问题上的深刻矛盾。美国愿意让莫斯科充当纯粹荣誉式的有名望的伙伴,但是必须考虑华盛顿对俄罗斯对内对外政策问题方面的愿望。不过,俄罗斯的多数精英目前尚没有为同意这一角色做好准备。所以虽然有接近的愿望,但必须为这条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争吵做好准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