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霖:一生无憾
海内外知名的华裔美籍科学家、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10月29日在加州旧金山附近的一家医院因患脑癌而不幸逝世,享年67岁。这位享誉大洋两岸的科学家的早逝,令人扼腕长叹。作为一个美籍华人,田长霖在美国的奋斗史充满了艰难辛酸,但更交织着成功与骄傲,他在身后留下的学术和道德财富则足以让每一个闯荡美利坚的中国学子膜拜和效仿,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正如他生前说过的:他一生无憾!
硕果累累,赞誉如潮
田长霖从一个负芨留学的苦学生,通过一步步艰难奋斗而成为享誉国际的热传导技术权威,并在1990至1997年出任作为美国名牌大学之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长,成为美国第一位华裔大学校长,其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诲人不倦的师长风范和硕果累累的教学成就,赢得了各方的赞誉。
加大伯克利分校对田长霖作出了高度评价:“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的学者,田长霖是一位在美国高等教育界最受欢迎和尊重的领袖之一。”
加州大学系统总负责人理查德·阿特金森说:“田长霖以其充满远见的领导,杰出的学术水平和非同寻常的热情,以及对同事的热切关爱,给伯克利分校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赞扬田长霖有远见、有热诚,为香港的创新科技产业建立了基础,香港人会怀念他。继田长霖后成为全美第二名华裔大学校长的现任加大圣塔巴巴拉分校校长杨祖佑则称赞田长霖是一位“杰出教育家、华人的骄傲和中外学者的楷模”。
翻开田长霖的履历,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一生追求奋斗和自强不息的足迹。田长霖1935年生于湖北武汉,1949年随家人迁居台湾,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后即赴美国留学,195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执教于加大伯克利分校,于1975年当选为美国家工程院院士。在1990年至1997年,田长霖出任加大伯克利分校校长,成为美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和亚裔大学校长。
田长霖在学术方面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赢得了众多闪光的荣誉。他是公认的国际传热学界权威,曾获30多项国际知名的奖项。他不仅在热物理基础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曾参与解决美国航天飞机和核反应堆的重大热工技术难题。他拥有12项各国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他不仅是美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而且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7年还受聘为香港特区创新科技委员会首任主席,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制订高科技产业发展蓝图。
为人师表,诲人不倦
田长霖的经历是许多中国留美学生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有的家庭,17岁时丧父,在台大读书时就不得不兼家教以贴补家用。他在1956年身揣300美元留学美国,备尝艰辛。为减轻家庭负担,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为了省钱而租了一间小阁楼当宿舍。但他学习非常用功,每天读书18个小时,连吃饭也捧着书本,因此他仅以20个月的时间就攻下了博士学位。
田长霖的最主要成就是在伯克利分校从事教学和担任校长的任内取得的。伯克利分校称赞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天才教师,深受学生的爱戴”。他在生活上对学生亲切关爱,在教学上满腔热忱,诲人不倦,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在26岁时就成为“杰出教师”奖最年轻的获奖人。田长霖执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他先后指导过6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学术权威,并在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担任要职。
田长霖的教学成就来自艰苦努力。刚开始担任教师时,许多学生都抱怨听不懂他的英语,因此他就为矫正自己的英语发音而下了一番苦心:把自己上课内容用录音机录下来,再在课后一遍遍地听,一字字地改。他还重视讲课内容新颖,追求突破。
伯克利曾是美国学运中心,学校秩序不太好。田长霖担任校长后,他亲作表率,以人性化教育理念改变了学校的面貌。他经常到学校的广场与学生交谈。他还时常在晚上送饼干给那些在图书馆读书的学生。他还发起了一项“平稳过渡”的教学计划,安排新生与平时都不多见的高级教授见面,以帮助新生加快融入学校生活,追求进步。
他在校长的任内也展示了杰出的领导才能,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初,加州经济不景气导致州议会大幅削减预算,伯克利分校一度面临被关闭的危机,该校27%的教授提前退休或干脆辞职。田长霖一边游说州议会不要关闭伯克利分校,另一方面积极募集捐款,挽留和吸引优秀的年轻教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1995年伯克利分校被认定为全美名牌大学之一,该校接受评估的研究生课程97%名列全美大学前10名行列。为表彰田长霖的贡献,校方已决定拨款建立一座大楼,作为东亚研究中心,并以田长霖的名字命名,以完成这位前校长生前的一个夙愿。
“平权”斗士,教育桥梁
由于自己在美国曾经遭遇很多挫折,尤其是种族歧视,田长霖因此成为一名勇敢的“平权”斗士,为实现“多元化”的理想和争取少数族裔的平等权益而不遗余力,并因此激怒了白人激进分子,他们甚至企图暗杀他,幸未能得逞。
田长霖曾经说过,他的正义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初到美国时所遭遇的种族歧视的影响。他刚到美国不久就发现,许多白人房东公开拒绝将房子租给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学生。他有一次乘公共汽车上学时,发现车上黑人和白人相互隔离,而他不知该坐在哪里,就只好站着。在他担任教授后,也曾有白人同事侮辱他是“什么都不懂的中国佬”。
田长霖在担任校长后,就大力争取少数族裔的平等权益,他在招生政策中引入了《平权法》,但这项根据少数民族比例分配招生名额的政策在1995年7月被带有政治色彩的校董事会取消。田长霖对此十分不满,他曾在校董会上大声为《平权法》辩护,并在1997年作出了辞职的决定,以维护自己追求正义的原则。
作为对校董会取消“平权”招生政策的回应,田长霖在1996年个人捐款1万美元发起“伯克利的承诺”运动,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捐款,建立高校与公立中小学的伙伴关系,利用大学资源帮助地方中小学提升教学质量,帮助更多的少数族裔进入大学。前教育部长理查德·雷利称赞田长霖是一位“架桥人",因为他在高等与初级教育之间架起了桥梁,以多元化人才确保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海外赤子,心系祖国
田长霖教授虽然加入了美国籍,但他时刻不忘那块生他养他的热土。他思想先进,深明大义,以一颗赤子之心积极在海外参加爱国运动,并为公开谴责美国政府迫害华裔科学家的行为,他还为促进台湾和大陆学术进步和中美学术交流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田长霖就积极参加留美爱国学生的保卫钓鱼岛主权运动,曾站在旧金山中国城的花园发表公开讲话,谴责台湾当局处理保钓的态度,并因此得罪了台湾当局,被列为“叛徒”,并受到恐吓,有近十年的时间不能回台湾,并迟迟不被台湾“中央研究院”接纳。
田长霖也在90年代华裔科学家李文和遭受美国政府无端迫害案件中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积极声援李文和,为李文和辩护基金会筹款。他在2000年发表的一次演讲中说,美政府在50年代迫害中国原子弹之父钱学森,当时华裔没有力量出来说话,90年代又发生了类似事件,因此所有华裔学者和华人社区都应该团结起来,寻求公正。他慷慨激昂的讲话赢得与会者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无论何时何地,田长霖都没有忘记自己血脉里流动的是东方的血液。他一直明确支持两岸统一,期望祖国强大。他十分关心两岸科技发展与进步,并大力推动中美科技学术交流。他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陆政局动荡阶段就排除种种困难,多次回中国大陆作学术报告和讲座,介绍美国和世界科技最新进展。他还积极安排中国专家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中美学术交流和中美科研合作。
田长霖与中国大陆的同行、科研机构、高校建立了广泛联系。早在1981年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名誉研究教授,之后又成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大等多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并在1994年6月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多次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接见,并热心地对中国科技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有益建议。为表彰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对中美学术交流作出的贡献,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曾将一颗新星命名为“田长霖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