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东方好莱坞”遭遇寒冬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1-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东方好莱坞”遭遇寒冬 【香港《广角镜》月刊10月号文章】题:“东方好莱坞”在寒冬中挣扎求存(作者 南若音) 2002年9月16日这一天,对香港电影业来说,是一'...

“东方好莱坞”遭遇寒冬


【香港《广角镜》月刊10月号文章】题:“东方好莱坞”在寒冬中挣扎求存(作者 南若音)
2002年9月16日这一天,对香港电影业来说,是一个“黑色星期五”。全香港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在这一日溃不成军,创下10年来的最低记录:140间电影院收入总额为51·6万元,平均每间影院只收入3686元,以一天5场、每场戏票55元计,每场电影平均只有13名观众。
“黑色星期五”凸显了香港电影业急剧衰落的一幕。暑假7月,历来是电影票房的“黄金档期”,行内有“五窍六绝七翻身”之说。那时大批学生放假,习惯以看电影为主要消遣方式,刺激入座率,片商在暑期推出的“猛片”更是每年的重头戏,纷呈异彩。可是,今年7月全港影院收入也仅为9150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5000万下跌了近4成。
仅仅几年时间,曾经傲视全球、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电影业,如今光环破碎,一路下跌,惨淡经营,无以为继,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吴思远感慨地说,香港电影行业正在严酷寒冬中挣扎求存。
电影工业陷入恶性循环
香港电影工业的黄金时代,是在1980年前后。当时,每年电影产量在300部以上,每年出口电影数量占全球第二位,香港电影受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市场的重视。但是近年来香港电影产量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完成拍摄的不足30部,前景非常悲观。
有人说,香港电影工业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票房收入锐减——收入锐减的片商越来越减少投资——经费不足的电影制作越来越以当年粤语片“七日鲜”(7天拍一部电影)的方式而粗制滥造——观众不满电影素质低下而越来越少去电影院——票房收入因之越来越少,更令片商进一步减少投资。如此循而往之,香港电影工业真是苦海无边,永无出头之日了。
电影工业的衰落,最大的受害者是电影工业的从业人员。香港目前电影从业员有一万多人,其中七千多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救亡”对策之一:减价优惠
香港电影业生死存亡,有什么对策?
刺激票房,是“救亡运动”的对策之一。香港经济衰退,大部分市民手头拮据。三口之家看一次电影,55—60元一张电影票,3张票180元左右,再加交通费、小食等,花费约300元,已等于全家几天的菜金。如果不是特别轰动的片子,自然是能免则免了。而且,以香港电影市场的制作方式,一出港产片上映一月之后,就有VCD和DVD应市,一张正版影碟不过二三十元,盗版更贱价到10元一张,全家人买一盘影碟就可以安坐家中观赏,何必再劳师动众跑到影院里去呢?所以,要把观众重新吸引到电影院里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票价。
1997年2月,香港各院线就推出每逢周二优惠票价30元的刺激手段,多年来行之有效。今年2月,UA和百老汇两大院线18间戏院,除周二减价之外,再加周三优惠,并把票价减到25元,优惠期五个星期,上座率大幅上升两倍多,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高出四五成。
香港戏院商会再接再厉,发动更多院商加入联合优惠行动,从9月3日起推出为期8个星期的策略性减价,每逢周二和周三不分场次,票价一律25元,借此吸引更多市民在“淡市”中入场欣赏电影。戏院商会理事长黄韦琪说,这次联合提供优惠行动,可以达到刺激入座率上升一倍的目的,并在电影公司、戏院和观众之间,形成“三赢”的局面。
减价行动,受到市民和电影从业员的欢迎。香港电影导演会永远会长张同祖说,院商此举是好事,因为票价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暑假推出的好莱坞猛片《未来报告》及《黑超特警组2》,票房都只收两千多万,在经济不景气之下,西片其实与港产片“一视同仁”,蒙受影响。导演赵崇基说,当务之急是刺激市道,鼓励观众入场,重新将电影营造成一种流行娱乐。
‘救亡’对策之二:提高素质
著名影星成龙多年前已往美国好莱坞发展,最近与斯皮尔伯格合作的新片《特务踢死兔》已完成,明年1月又在另一部大制作《环游世界八十天》担纲主演,仅此片的酬金加分红,估计可收到2500万美金(约港币2亿元)。这位影坛大哥身处异国,对香港电影的困境非常关切。
他说,现在全香港都兴起韩国热,看韩国片,听韩国歌,吃韩国餐,其实,韩片的剧情很老套,不过韩国人的学习能力很高,水准也在不断进步。香港电影市道这样差,有一个原因就是拍得太“滥”。“其实,香港的电影人最不应该乱拍戏,乱跟风,我好希望香港电影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电影人不应该因为资金问题,只是斗快拍完一部戏,搞到周街都是‘烂片’!”
香港电影业并不缺乏有创意、有头脑、有丰富经验的制作人员,也具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准的演员,设施机器也属世界一流。提高电影素质的关键,在于电影剧本,以及一大批对电影事业具有诚意、并且有工作责任感的电影从业员。好的电影,永远有观众。《新不了情》反映底层小市民生活、表达乐观战胜疾病和困难,叫好又叫座。《少林足球》更是大收7000万。电影业人士说,一定要集中优势,合力拍出一两部有素质的好片子,打开局面,才能重振信心。
“救亡”对策之三:政府协助
韩国和泰国电影,近年来在国际影坛上大显神威,好评如潮。他们的成功经验,除了两国电影工作者本身的努力之外,政府也扮演了一个积极的角色。9月18日,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假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振兴香港电影工业会议”,邀请电影业代表、政府官员及韩、法两国有关人士,汇聚业内精英意见,制定建议书提交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以挽救香港电影业。
香港电影的“救亡”之路,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它的第一线曙光,什么时候才会到来呢?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