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内部"克隆"战略
该项战略不鼓励各工厂自行进行试验。相反,工程师和技师不遗余力地把英特尔公司得到验证的生产技术从一家工厂克隆到另一家工厂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8日文章】题:在英特尔公司内部,一切都是复制品(作者 唐·克拉克)
英特尔公司雇用2000多名博士提出新思想,发明新技术。但创新也有赖于像特丽莎·拉夫加登这样的人———特丽莎是个喋喋不休的空军退伍军人,她的工作是进行复制。
在英特尔公司内部,特丽莎·拉夫加登被称为“种子”,这是对那些把生产技术从英特尔公司的一家芯片厂传授到另一家芯片厂的技师的非正式称呼。她的工作是:帮助公司确保英特尔上周刚投产的一家新工厂按照8个月前在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建立的工厂那样进行生产。明年,另外几百名“种子”将把同样的技术复制到英特尔在爱尔兰建立的另一家工厂。
这是英特尔公司一项重大战略的一部分。这项名为“克隆”的战略不鼓励各工厂自行进行试验。相反,工程师和技师不遗余力地把英特尔公司得到验证的生产技术从一家工厂克隆到另一家工厂。
这种战略是在上次英特尔公司灾难性的大滑坡后出台的。20世纪80年代初工厂之间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来自日本的竞争对手几乎将英特尔公司整垮。如今,“克隆”战略是英特尔公司应付又一次历史性滑坡的对策,它有助于公司加速技术改进的步伐。
不过,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雷格·巴雷特也承认,“克隆”战略与当前大多数关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
巴雷特说:“你会采用一种极端守旧、专制的旧时代管理体系,还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发挥?这是我们正在辩论的问题。”
英特尔正面临着另一场紧迫的辩论,因为分析家提出:目前,消费者并不要求提高计算机的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特尔在生产上投入大量资金是否合适?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巴雷特几乎没有让步。
英特尔继续大量投资,以便拉开自己和AMD公司这样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它还想进军新的市场,譬如说通讯领域等。
“克隆”战略并不仅仅帮助公司建立新的生产线。英特尔公司技术和制造部门的高级副总裁周尚林说,英特尔公司现在用完全相同的生产线来大大减少次品,提高芯片的产量和质量。
英特尔驻新墨西哥州工厂的经理布鲁斯·索恩回忆说,最近出现的一个难题是,两家工厂使用同样的工具,却产生不同的次品率。
通过交换维修工具的工人,英特尔公司发现,在清理工具时,一组工人用毛巾以环形方向擦,另一组是前后来回地擦。其中一个擦法是逆金属纹理擦拭,相当于传播而非清除灰尘颗粒。
据英特尔公司技术和制造部门副总裁罗伯特·巴克回忆,当英特尔公司把生产工艺转移到位于马萨诸塞州哈得孙的工厂后,“克隆”战略还曾帮助公司追查出人们无法解释的变异现象。最终原因是:东海岸的一家供应商提供的氧气比英特尔公司为其他工厂购买的氧气纯度稍高一些。
像特丽莎·拉夫加登这样的“种子”能帮助英特尔公司把此类事件减少到最低程度。拉夫加登已在英特尔工作了7年。在去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她住在公司提供的位于俄勒冈州工厂附近的一所公寓里,了解生产计算机芯片所涉及的高科技工具的细节问题。
现在,英特尔公司的一些做法已经很普遍。譬如说,AMD公司在生产上有一种它所谓的“智能模仿”的做法。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