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中国市场魅力诱人外企投资持续升温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1-0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市场魅力诱人外企投资持续升温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9日报道】题:在世界工厂里超时工作(记者&nbsp&nbsp金奇发自北京)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市场魅力诱人外企投资持续升温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9日报道】题:在世界工厂里超时工作(记者  金奇发自北京)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背后的动力在于像刘红梅(音)这样的人。19岁的她,脸色红润,戴着花头巾,走下蓬勃发展的南方城市珠海的一辆公共汽车。
她来自湖南的一个贫困乡村,在父母的恳求下出来赚钱为弟弟付学费,也为改善自己的婚姻前景做准备。
刘小姐向靠近香港的珠江三角洲迁移是中国奔腾的经济大潮的缩影。传统的人口约束机制正在解除,大约有1·5亿民工拥到沿海发达城市找工作。
他们的目的非常强烈。如果他们努力工作并省吃俭用,就能指望远离父母们守着一小块土地和几头猪的那种仅仅维持生计的生活。
世界最大的电子生产商弗莱克斯特罗尼克斯公司驻珠海的经理蒂姆·丁威迪说:“我看重的是这里的劳动力。”他的工厂占地160万平方英尺,拥有7000名员工。到今年年底,由于规模扩大,预计将有1·2万名员工,工厂占地达到200万平方英尺。
丁威迪确信,这种现象不是短暂的。虽然全球制造能力在美国和日本及东南亚大约持续了10年,而在中国设立工厂可能要持续比10年长得多的时间。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似乎是取之不尽的。珠海的弗莱克斯特罗尼克斯公司——它为摩托罗拉、爱立信、索尼、诺基亚、戴尔、苹果、3—Com、RSA信息安全、飞利浦和其它公司组装产品——几乎都是雇用像刘小姐这样的年轻妇女。她们每月收入100至150美元,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墨西哥和其它制造地同行收入的零头。
除此之外,电子元件还可以在当地以低廉的价格获得。
【日本《世界周报》10月22日一期报道】题:企业不顾“中国威胁论”继续扩大对华投资(记者 井上晶)
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成为周边国家的威胁的“中国威胁论”也应运而生。但是,外资企业对这种论调不屑一顾,继续加大对华投资。持续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的魅力不可忽视。
新日本制铁、丰田汽车和三菱商事等三家公司9月29日宣布,为了在中国开展住宅事业,因而与中国住宅建材生产厂家———北新建材(北京市)缔结了合资合同。
开设“UNIQLO”的法斯特零售公司,30日在上海市中心开设的两家商店同时开张营业。该公司在中国开设商店尚属首次。
外资企业的对华投资进一步增加,其原因在于中国在去年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市场因中国入世而进一步开放,降低税率,放宽对外资的限制等因素为改善事业环境而创造了条件。
不妨认为,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和工资水平就会提高,人民币也会升值。同中国造成的威胁相比,拥有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更加具有吸引力。
【《日本经济新闻》10月31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社对“民间设备投资修改计划”所作的调查报告称,从182家公司的投资细目表可以看出,它们对国内的投资比上年度减少了7·4%,而对海外的投资增长了7·4%,尤其面向中国的投资更是增长了22%,因为日本公司竞相在这里增设生产基地。
【法国《解放报》10月28日报道】题:法国汽车拥入中国(记者 皮埃尔·阿斯基)
在中国投资,有一条所有企业都知道的金科玉律:那就是不要在困难的时候离开中国。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当初就是因为不知道这条规律,在初入中国进展不利的情况下撤出了。现在它准备卷土重来,赶上自己的竞争对手。一位中方高级官员私下里对一位来访者说:“标致公司必须经受住考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卡洛斯·戈恩一到北京就被当地媒体记者团团包围,还是那位高级官员,却对这位典型的法国人大加赞赏。
在西方汽车市场饱和,其他地区又陷入经济萧条的情况下,中国成为最后一块乐土,觊觎这个市场的不仅仅是标致公司和日产公司。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今年的汽车销售量上升了40%,日渐富足的中国人购买了100万辆新车。中国开始允许汽车厂商建立自己的贷款售车网,这将进一步刺激中国公民的购买欲。所以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总裁让—马丁·福尔茨25日在北京说,中国是该集团的“战略核心”。卡洛斯·戈恩也称中国是“日产汽车的新疆界”。
几乎全世界所有著名汽车厂商都想进军中国市场。丰田最近宣布将在中国推出新车。通用汽车公司最近刚刚签署协议,准备在中国成立第三家合资公司。最早进入中国的大众汽车公司也在和上海的合作伙伴一起,全力捍卫自己目前的统治地位。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