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马丁·沃尔夫文章世界经济一体化并未抛锚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10-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马丁·沃尔夫文章世界经济一体化并未抛锚 世界经济一体化并未抛锚 第一次世界经济一体化曾在1914年和1945年之间发生了逆转。那次中断是观念、利益集'...

马丁·沃尔夫文章世界经济一体化并未抛锚


世界经济一体化并未抛锚
第一次世界经济一体化曾在1914年和1945年之间发生了逆转。那次中断是观念、利益集团、经济动荡和灾难性的国际关系等四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11”以来,这四种因素并没有再度出现
【英国《金融时报》9月4日文章】题:自由的世界(作者 马丁·沃尔夫)
去年9月11日袭击美国的恐怖分子是美国不共戴天的敌人。然而,美国不仅是一个国家,它还是一整套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推崇的这套观念之一就是一个自由的世界经济体系。“9·11”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否标志着第二次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终结。依我看,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了解过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实现了高度一体化。然而,这种一体化进程在1914年和1945年之间发生了逆转。那次一体化进程的中断是观念、利益集团、经济动荡和灾难性的国际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在于这四个因素会不会再度出现。
因素一:反自由主义
首先,20世纪一体化进程的崩溃伴随着反自由主义观念的崛起,人们满怀热情地接受了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前任首席经济学家戴维·亨德森所谓的“新千年集体主义者”具有一些细微的共同之处。然而,尽管他们全都来势汹汹,但是今天的反自由主义者与一个世纪前的反自由主义者却截然不同。
他们没有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譬如有组织的工人阶级)作为根基。他们不追求权力,但大都反对有组织的政治体系。他们没有提出发展经济的替代方案。正如约翰·劳埃德在不久前出版的一本颇具启迪性的小册子中明确指出的,他们的许多目标常常相互矛盾。一些抗议者的言论(关于发达国家的伪善和贫困国家的困境的言论尤为引人注目)是令人信服的。然而,如果自己没有一套理论,就不可能击败他人的理论。单靠抗议是不大可能取得胜利的。
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仍坚决支持一体化。哈佛大学的达尼·罗德里克、世界银行前任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等一些人对一体化进程今后的发展方式和程度表示担心。但是,没有一位权威经济学家认为闭关自守是明智之举。管理流动资本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然而,通过贸易和直接投资在实际经济领域实现的高度一体化与一些资本流动的管理措施是可以融洽相处的。
因素二:保护主义势力
导致上一次全球化进程解体的第二个因素是保护主义势力。这股势力在美国尤为显著,并伴随着1930年灾难性的斯穆特—霍利关税达到巅峰。令人欣慰的是,当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股势力。
在钢铁、农业等国有企业和国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中,保护主义势力尤为强大。这决非偶然。国际合营跨国公司的崛起削弱了许多制造商把自己装扮成民族企业的能力(和意愿)。丰田公司在美国的工厂与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哪一个更美国化?谁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在高收入国家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和就业机会的减少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这一群体的政治力量薄弱,随着他们在文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整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这种情况愈演愈烈。而且,分析家就此达成的共识是,非熟练工人就业机会的减少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技术而不是贸易领域发生的变化。
此外,多边协议和错综复杂的国际承诺使得保护主义势力难以控制立法机构。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使是奉行单边主义的布什政府,也从未说过美国胆敢无视它在世贸组织的义务。
因素三:经济动荡
经济动荡是上次一体化进程抛锚的第三个原因。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哈罗德·詹姆斯精辟地指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体化经济崩溃过程中,决定性事件是在20世纪30年代席卷整个世界的一系列金融和汇率危机。
在过去20年里,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令人沮丧。世界银行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记载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93个国家爆发的112起全面金融危机”。日本仍然在与“泡沫经济”的遗留问题苦苦斗争。美国也饱尝泡沫经济之苦。这些泡沫令人痛苦,同时暴露出大量造假和欺诈丑闻。
所有这些都是经济不景气的迹象,然而其结果不会重蹈20世纪30年代的覆辙。日本已经躲过了经济萧条期。美国肯定也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即使它将面临一段令人失望的恢复时期。让汇率自由浮动的作法减少了新兴市场经济中爆发汇率及金融危机的危险。(然而,正如巴西所示,老式财政危机仍然有可能爆发。)阿根廷因货币交易市场崩溃而承受的痛苦也许更应该被视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而不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尽管爆发了诸如此类的危机,但没有一个大国推翻自由贸易或免于外汇管制的承诺。这也是引人注目的。
因素四:大国关系
上次自由世界秩序崩溃的第四个原因是大国之间的敌对关系。然而,今天的世界处于一种无可争议的和睦气氛中。所有大国都摈弃了这样一种过时的观点,即繁荣源于领土扩张和掠夺而并非国内经济发展及和平交流。而且在当前的反恐战争中,全世界所有大国都站在了同一边。
一些人担心,“9·11”规模(甚至更大规模)的恐怖主义暴行会终结开放边境的承诺。他们还担心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落入敌对的专制政权手中。
这是一些合情合理的担心。如果各个国家必须确保入境的每件货品或人员的安全性,当前的大多数经济交流和人员流动都将成为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这样就会把胜利拱手让给恐怖分子和他们的支持者。
现在看来,世界各国对此事作出的反应并不是封闭边境。继续多哈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决定令人鼓舞,它预示着世界各国将作出明智的抉择。全球合作打击恐怖分子是一条较为恰当和有效的道路。
“9·11”事件是伊斯兰教法西斯分子对现代化社会发动的袭击。作为对策,仅仅依靠在国外用兵和在国内构筑堡垒是无法获得安全感的。我们的任务是把寻求安全感与更加广泛地传播繁荣和希望结合起来,而只有充满活力的全球市场经济才能够提供这种繁荣和希望。这也许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但它仍是惟一明智的做法。

国际贸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9月底在华盛顿召开。反全球化人士的抗议声浪让华盛顿警方不得不戒备森严。(路透社)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