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50万精英出走台湾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9-0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50万精英出走台湾 【台湾《商业周刊》8月12日一期报道】题:五十万精英出走 8月5日早上,从事建筑业的张垂堂开着黑色的奔驰S320,离开濒临台北市内湖区大湖'...

50万精英出走台湾


【台湾《商业周刊》8月12日一期报道】题:五十万精英出走
8月5日早上,从事建筑业的张垂堂开着黑色的奔驰S320,离开濒临台北市内湖区大湖公园的高级住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辆S320是3年前买的,此后,他再也没有在台湾有过100万元以上的消费。因为随着事业重心的外移,他飞离台湾的时间越来越久。7月中,他回到台湾停留3星期,这是他最近半年待在台湾最久的一次,结果就碰到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说”,搞得台北股市又重挫。做生意的他,最怕政治人物随意丢政治炸弹。
曾经帮鸿海精密及其它知名电子公司建厂的他,目前在大陆的建设项目越接越多,台湾反而相对萧条下来。他的事业如今横跨海峡两岸及越南,蓬勃发展。所以,虽然这3年没有在台湾置产,但是,他在大陆南京买了一幢约150坪(日本面积单位,1坪合3·3057平方米———本报注)的别墅,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也添购了一幢公寓,买了一辆奔驰。他的财富指数随着他飞行里程增加而不断攀升,但是在台湾的长期消费却在递减。8月初,他又要飞到大陆,然后,回台湾短暂逗留后,要继续飞到越南。
离开台湾岛寻梦到大陆
开一家小型传统建设公司的陈培明,公司已经快经营不下去了,明年他决定到上海或厦门办厂。“买房子?现在疯子才会去买房子,明天都不知道在哪里,谁会去买房子,我的建筑业同行九成都跑路了。”一辆国产车,陈培明已开了五六年。换车?考虑都不考虑,因为他计划要去大陆,一切先将就着。
从事电子业的林树旺,他的故事也相仿。他不但跑大陆做生意,而且也在上海买了房子,在台湾他不会再有购屋的打算。孩子还在台湾读书,未来他计划举家迁往大陆。因为回台湾的时间越来越短,短到订的杂志回家后都成了过期杂志。所以,最近他把家中及公司订的杂志都停掉,“在机场零买就可以,何必许一个长期订阅的承诺!”
7月,在大陆元祖食品担任行销经理的庄子枋,花了人民币140万元在上海徐汇区买了一户50几坪的公寓。6月底他回台湾,把健保的欠费一次缴清,并准备把台湾的信用卡退掉,因为他已经用不到了,他正一步步远离台湾。
这是一群30岁到50岁、为了追求事业发展,离开故乡跨海走向大陆的台湾人。过去的年代,也有一群相仿的族群从高雄、台中奔赴台北工作,因为“经济马达”在北部。当时台湾的经济马达全速运转,甚至吸引远在美国发展的科技人才,如前得州仪器副总裁张忠谋等人纷纷回国创业,造就了新竹台湾科学园区的奇迹。曾几何时,台湾的经济马达逐渐转弱。中国大陆,一个新的经济马达兴起,让相仿的一群精英纷纷跨海离家。也因此,张垂堂现在与商场朋友通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在哪里?”
上海亮起来台北暗下去
究竟这群“出走精英”有多少人?保守估计有50万人,也有人估计,高达100万人。他们多数人有资金、有技术、有消费能力。台湾2000万人口中,前1/10的消费族群是200万人,以保守的50万人估计,占台湾顶级消费族群的1/4比率。他们留在台湾,就是内需市场的最主要消费者,他们出走到大陆,当然也会降低在台湾的消费,冲击内需市场。最直接的影响,是他们对大宗消费品如房子、车子的消费倾向降低。
昱泉国际总经理曹约文和先生李慈泉(昱泉国际董事长),为了公司业务,分居上海和台北两地。每个月都会到上海探亲的曹约文,目前有8成家庭消费支出花在上海,只有两成在台北。本来她打算将现在开的凌志轿车换成更高档的双B轿跑车(指奔驰与宝马——本报注),不过想到夫妇分居两处,再好的车子也只有她一人开。所以,她暂时打消了在台湾购置名车的欲望。不过,她和先生倒是在上海浦东的汤臣高尔夫球场买了房子。
而3年前才在土城买新屋的汤小姐夫妇,最近决定卖掉房子,举家搬到广东的番禺定居。曾经,她和先生为了装璜台湾的新屋,利用休假时逛各大家具店,添购20万元的西德牛皮沙发等。先生还形容“房子是我的命根子”。随着先生在广东台商电子公司的工作越来越稳定,为了避免分居两地,考虑一年后,汤小姐还是忍痛卖屋。
随着精英在大陆停留的时间拉长,豪宅林立的台北市信义计划区内,如今入夜之后灯火稀疏。一位不具名的代销业者估计:“信义计划区的豪宅至少还有40亿元的余屋卖不出去。”豪宅交易清淡主要是经济不景气,但是,精英出走让豪宅成交的几率更为降低。
精英出走到上海,在上海买房、在金贸凯悦顶楼的贵宾厅宴客、买车代步,点亮了上海的夜景,同时却让台北的街头暗淡下来。
“以前台北市东区的忠孝东路、南京东路越晚越热闹,现在10点多就显得冷冷清清,”时常在两岸跑的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产业政策研究所执行长罗怀家感受特别深刻,他认为这与数十万精英出走有绝对的关系。
过去,精英分子是高价位餐厅的主力客源,如今高价位餐厅盼不到这些人。因为,这些人留在大陆的时间变多了。一家以前要排队才吃得到的顶级鱼翅餐厅,近两年来生意掉了3成。这位老板到大陆才发现,从台北店里消失的客人,都在大陆。
法乐琪法式餐厅厨艺总监张振民也说:“原来到我餐厅吃饭的人,现在都出现在上海新天地(上海最热门的餐饮休闲广场)。”法乐琪餐厅有3家分店。台北天母店和复兴店业绩仍有增长,但最高价位的台北忠诚店(晚餐平均客单价约1500元),现在是3家分店中业绩最差的一家,目前忠诚店来客数,约较全盛时期减少3成,“少3成客人,等于没有利润”,张振民打算放弃这个店,或者转型为非高价餐厅,因为,“高消费的人群不见了!”
御生坊药膳餐厅负责人许财旺也感觉到他的客人一天一天少,养生餐饮的顾客年龄层通常在40岁以上,而且,都是企业界人士,这些人待在大陆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本来一个月来吃四五次饭的客人,现在半年、一年才出现一次。他们共同的答案是:到大陆去了!”御生坊的营收较1998年全盛时期锐减了8成,而且,剩下的这两成生意,还有不少是日本观光客带来的。许财旺说,今年以来,每个月都亏钱,他已经将餐点价位由原来的二三千元,降低为600到1000元,最近还打算再降价。
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说:“台湾民间消费不振,这也许跟太多人到大陆投资有关,那些人比较会花钱。几十万人跑到大陆去,那些钱如果留在台湾花……”
台湾的精英不仅从饭桌上消失,从驾驶座上消失,也从会议桌上消失。由知名企业家第2代继承会员资格的扶轮社分社,向来有扶轮社的“中央社”之称,以前开会的时候,第2代出席率都很高。但是,去年以来,空的位子比来的人多,没来的人大都在大陆打拚。
狮子会、青商会以及同济会等工商团体都遇到相同的情况,狮子会去年的会员人数还有3·5万多人,今年6月却只剩下3·1万多人。全盛时期狮子会有高达4万名会员,这流失的1万人已转往大陆发展,“每次开会,就会发现老朋友又少了几个,不用问也知道,这些人一定是转往大陆找机会。”一位狮友无奈地说。
两岸本同根“台独”无市场
离开久了,对台湾这块土地的认同感会不会也随之降低?以买房子为例,中国人安土重迁,当对一块土地产生认同时,才愿意承担二三十年的贷款。但是,当有人不在台湾买房子,到上海付贷款时,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最近在大陆买房子的庄子枋就说:“跟大陆银行签了15年的贷款协议,我下半生已注定在上海了!”
谈到认同问题,有人觉得太沉重,建弘证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胡世杰就说:“我在花莲出生长大,在新竹读大学,到台北就业发展,现在来到上海,未来可能到其它城市。对我而言,这些只是不同的城市,我只是很实际地在讨生活。”“台湾有些人太敏感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去温哥华、硅谷,不去问他们同样的问题,却要质问到大陆发展的人?”他不平地说。
刚从中国大陆回台湾就碰上“一边一国说”的林树旺,对陈水扁的谈话非常愤慨。两年前他曾经是投票给陈水扁的选民,他说,他在台湾生长,爱台湾。但是,如果没法生存,现在连台湾的籍贯都可以放弃。
过去台商到上海的前半年,最渴望接触的就是台湾的消息。亲朋好友从台湾到上海,酒酣耳热之际,主客之间谈论的焦点都是和台湾相关的事物。但是,这个情况在逐渐改变。日前百胜餐饮集团大中国区营运副总裁韩定国邀请满桌的台商吃饭,餐会要结束之际,韩定国突然说:“我一直在想大家的话题何时转到台湾?可是整晚大家都没有提到台湾,与我预想的一样。”众宾客回想一下,大家真的整晚都没有提到台湾的事情。
离家久的精英们不仅不谈台湾的事情,连台湾的电视、报纸也不看了,“以前下班就赶回家打开卫星电视,等着看台湾的新闻、连续剧,现在只要打开电视就头痛。”一位台商太太摇摇头说。台湾的电视永远在争论只有台湾人自己有兴趣的议题,争吵的问题永远没有结论。很多台商几乎已经很少转到台湾的频道,他们更有兴趣的是大陆当地有用的讯息,台湾的媒体到大陆,发行量打不开。因为,在大陆的台商越来越不关心台湾的讯息。
“精英出走”的戏码在台湾的各角落正悄悄上演。《就业情报》杂志社董事长、也从事两岸人力中介的翁静玉说:“7月向我们递履历,表明要到大陆发展的竹科人比6月份增加27%。”没有研究报告可以告诉我们,这样的现象会持续多久,会对台湾内需市场造成多大的冲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精英出走”的影响面正在持续扩大。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