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药遭遇尴尬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继今年4月撤消SLIM 10减肥药的准卖证后,8月20日又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对中成药的管制,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所有中成药必须在标签上加注“允许作为中成药销售”的中英文字样,自2004年1月1日起,新加坡对在本地销售的中成药,都将核查其生产过程是否合乎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每批货都必须交由经新加坡卫生科学局认可的中立的检验机构化验合格后才能面市,如果抽样化验的样本不合格,整批货将被销毁。
祸起减肥药风波
这次针对中药的管制,究其原委,减肥药是祸根。近年来,一些人身体和腰包一起鼓胀,减肥药也就应运而生。去年12月开始,一种名为SLIM 10的减肥药在新加坡市场上备受青睐,短短3个月里销售3万余瓶。今年4月,新加坡卫生科学局陆续收到SLIM 10有严重副作用的报告,有人服用后出现肝脏受损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到目前为止,在新加坡至少有20人疑因服食SLIM 10而出现肝功能衰退等症状。
于是,政府当局匆忙下令禁售,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和广告人被告上法庭,媒体更是一口咬定中国的中成药不可靠,抨击中国厂家违规生产,苛责中国药政乱象丛生。半年来新加坡中药业遭沉重打击,中成药的销售额下跌了30%,一度曾风风火火的中药拓展事业也裹足不前。
加强中成药管制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及维护中药市场的有序运作是必要的,但也有人认为,减肥药风波不排除其间有违规逐利和人为炒作的因素。他们质疑,哪有SLIM 10这样使用洋名的中药?它的主要成分是中草药绞股兰、茶叶、芦荟、莱菔子和山楂,上千年都未见有毒,哪来“芬氟拉明”等受管制毒药成分?为何SLIM 10重新包装前的原药化验结果没有问题,而重新包装后的药品却化验出西药成分?
‘另类’药物屡受限制
中药在新加坡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新加坡是一个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城市国家,受西方教育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人,少有服中药的经验,也不信赖中药的疗效,新加坡卫生部长林勋强公开表示,卫生部不会承认中成药所声称的疗效。中药许多配方是历史上医药经验的总结,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无法像西药一样很容易在实验室里化验出其化学成分,因此中医中药在新加坡的大医院中难有立足之地,只有在民间医院或街巷诊所一展身手。
另一方面,在年长一辈的影响下,许多新加坡人都在服中药强身健体,连新加坡卫生部长林勋强也在母亲的安排下经常喝参汤补身。近年来,在采用天然药物潮流影响下,新加坡一些疑难病症患者越来越多地采取西医中医双管齐下的办法治病养身。
中药行业也是新加坡就业谋生门道之一。新加坡幅员600多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却有50多家中成药生产企业,1000多家中药店,去年仅与中国的中成药贸易额就达5800万新元,约合3300多万美元。在过去的20年里,新加坡一直是区域中成药的转口贸易中心。去年,中成药贸易额在连续四五年持续下跌后开始回弹。
中药在新加坡的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行业对新加坡的经济繁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中药在新加坡一些机构和专家的心目中还是“另类”药物,经常处于被质疑、被否定的地位,屡屡受到限制。
管制措施引起反响
新加坡是世界上管制中成药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新近出台的进一步加强对中成药管制的措施,旨在铲除非法制药厂。根据新的管制措施,当局将对不同类型的中成药进行有针对性的化验,验明其是否含有西药、重金属和被禁毒素等成分,查禁在中药中掺杂西药成分等不法行为,并对药物来源、制药厂信誉、产品掺杂非法物品的概率和对产品的投诉等多个因素,综合进行危险性评估,然后决定对每种中成药管制的力度,以保证市场上中成药的安全性和质量。
新加坡政府的新措施在公众中引起不同反响。相当多的人认为,新措施是对消费者的保障,也会提高中成药的可信度,增强消费者服用中成药的信心。一些业内人士也担心,新措施带来的营业成本上升会导致中成药更加昂贵,一些药性良好但使用不怎么广泛的中成药,会随着新措施的推行渐渐流失,他们惟恐中药业者在经历SLIM 10风波的重创后会受到第二波打击。
新加坡市面上的中成药,除15%—20%产自本地药厂和小量产自马来西亚外,其余都产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新加坡卫生部长林勋强公开批评中国在中药生产中对品质管理不够严格,表示不仅要对进口的中国中成药进行化验,而且还要对鉴定这些中成药的化验室进行鉴定。
新加坡加强对中成药的管制也为中国中成药的生产敲响警钟。它充分说明中药走向世界的门槛并没有降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生产和管理中成药,使中成药的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和专业,是中药走出尴尬、建立起卓著信誉的当务之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