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政治观察家尤里·菲利波夫认为中俄合作重点转向经济
【俄新社莫斯科8月23日电】题:俄罗斯—中国:能源合作增多、军火贸易减少(作者 政治观察家尤里·菲利波夫)
俄罗斯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今天结束了对华访问。与此次访问有关的主要新闻是俄中两个大国今后几年的双边关系战略。
如果说两国过去60年的关系是由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原因造成的话,那么未来的两国关系将由贸易来定调。
这方面已经出现了进展。俄中贸易额近三年来增加了一倍,已超过100亿美元。但这仅仅是开始。据俄方估计,中国总理朱镕基也承认,两国今后10年的贸易额将增加2倍。
在不久前,这种言论会使两半球的许多政治家不寒而栗,要知道,俄中贸易的主要内容是俄罗斯向中国供应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北京如今仍然是俄罗斯军火的最大买家,而俄罗斯也仍然是向中国供应武器最多的国家。但是,彼此贸易的未来显然不是军火。
共同的能源项目应当给俄中贸易提供新的活力,并使它达到崭新的水平。有理由认为,关于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运往中国的大规模项目、俄罗斯向东方邻国输送电力的公报不是宣言,而是慎重考虑的、经受过时间检验的战略,这种战略符合两国的政治目的。
“9·11”事件一年后已经清楚:俄中关系丝毫不受莫斯科积极参加国际反恐联盟而出现的俄美接近的影响。但是,俄中关系重点改变了。如果说,在90年代末,一些观察家认为两国有在反美基础上开展合作的趋势,莫斯科和北京要团结起来反对美国,那么如今的俄中关系不存在这种动机。两国关系基础是经济利益,至于其他国家如何解释这种关系,邻国认为这有什么样的地缘战略意义,对于莫斯科和北京来说都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随着能源项目的实施,两国经济潜力将大为发展,将吸引新的伙伴参与同它们的合作。
能源正变成一张名片,世界将通过这张名片认识俄罗斯。俄罗斯向欧洲供应石油和天然气已将俄罗斯变成欧盟的战略伙伴。俄罗斯已同美国签署了能源伙伴合作协定。同中国发展能源项目将进一步稳定俄罗斯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为它从经济贸易方面融入东方打下基础。
目前,主要的困难在于,所有项目都需要巨额投资。东西伯利亚至中国的石油管道(2500公里)估计将耗资17亿美元。石油年输送能力为2000万至3000万吨。这应当确保两国贸易额在今后5至6年内增长50亿美元。
三年前,伊尔库茨克的科维克塔天然气田就开始等待开发,以便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双方早在1999年2月就签署了有关协定。推迟的首要原因是项目的规模和投资额巨大:开发气田和铺设从贝加尔到中国山东省日照市的天然气管道(3000多公里)需要100亿至120亿美元资金。
两国总理卡西亚诺夫和朱镕基在上海会谈以后,很可能将亲自监督该项目的技术和经济论证,造价将降低,实施速度将加快。俄中几个与电力、天然气和石油有关的项目也将如此。
然而,计划实施中的暂时困难不能改变主要趋势:拥有巨大能源潜力的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俄作为能源供应国对中国具有关键的意义。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能源领域里的工作够我们做100年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