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中国电影大滑坡导演寻觅新出路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8-26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电影大滑坡导演寻觅新出路 【英国《卫报》8月1日文章】题:中国电影的大滑坡 十几年前,中国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是艺术片制作的执牛耳者。他们的电影'...

中国电影大滑坡导演寻觅新出路


【英国《卫报》8月1日文章】题:中国电影的大滑坡
十几年前,中国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是艺术片制作的执牛耳者。他们的电影叫好又叫座,席卷了世界主要电影节的奖项。时光流转到今天,占领电影节奖项半壁江山的却是伊朗导演。虽然张艺谋的两部近作《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也在国际上获了奖,但是在票房上遭到惨败。他另一作品《幸福时光》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陈凯歌的情况更糟糕,自从错误地转向制作英语电影并拍摄了备受抨击的情色惊悚片《温柔杀手》之后,他便一直在走下坡路。而此时,大陆新生代导演们的影片还无法逾越中国电影黄金时期所达到的高度。
那么,大陆电影为什么会出现衰退呢?
我们可以从中国大陆电影兴起的原因中找到部分答案。以1984年《黄土地》为开端,第五代导演创作了一系列华美的影片———集出色的手法、精彩的剧情、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朦胧的政治隐喻于一炉。电影节的评委们常常对这类电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大陆导演在国际影展上获奖。
然而,艺术片的接力棒向西传递了。现在,全球的观众可以观赏到质朴的伊朗导演阿巴斯和穆森·马克马巴夫的电影佳作。这些伊朗电影更具实验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实际上印证了伊朗导演已经技高一筹。这部表现奋斗中的贫穷乡村儿童的影片是阿巴斯在中国的翻版。
当第五代导演走向国际舞台时,第六代导演还在蹒跚学步。他们通常通过非法手段用低成本制作表达对现实不满的电影。这些作品是朋克精神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结合的产物。中国当代的城市被刻画成了贫穷、悲惨和令人绝望的地方。
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也在国际影展中获过奖。不过,评委可能是出于对他们个人制作这些电影所冒风险的尊敬而不是因为观片本身的感受。这些电影单调乏味,节奏缓慢,情感冷漠。如果说观看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像是下榻在北京的希尔顿大酒店,那么看第六代的体验则像在简陋的招待所过夜。
不过,近来大陆电影业日新月异的变化颠覆了以“代”划分导演的体制。自去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官方的制片厂不再是电影人的惟一选择。独立的制片公司追求票房收入而不是获奖,它们正在瞄准国内繁荣的青少年市场制作新的都市片。同时,充分吸收了中国电影影响后,好莱坞和其它国际性电影公司正在中国安营扎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索尼旗下的哥伦比亚三星影业公司。这些公司的项目(必须和中方合作)包括《大腕》和大投资的惊险片《紫蝴蝶》等。
大陆导演第一次看到了参加影展走艺术片路线之外的新出路。他们可以为自己国内的观众拍摄现代电影,也可以为国际市场制作商业片。理想的状况是,一旦商业片在大陆发展顺利,国营的制片厂就可以再次给新生的艺术片导演提供发展空间。这样,怀念《大红灯笼高高挂》之类艺术片的外国影评家可以再次大饱眼福。同时,中国观众、全球的功夫片影迷和导演们也会心满意足。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