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毁约‘撒旦’复活
【俄罗斯《莫斯科新闻时报》8月20日报道】题:不朽的“撒旦”(作者 军事分析家维克托·利托夫金)
前几天,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对位于车里雅宾斯克州卡尔塔雷市的战略火箭军南乌拉尔师进行了闪电式访问。
此次访问看上去相当奇怪。军事领导人为什么去了那里?那里有46枚相当陈旧的能携带10个分导多弹头的Р—36重型导弹,西方称这种导弹为SS—18“撒旦”。部长没有去看最新式“白杨”РТ—2ПМ2导弹(西方称这种导弹为SS—27“镰刀”)。但这是有原因的。
根据俄美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我们的重型导弹(“撒旦”的起飞重量为211吨,射程1·6万公里,所携带的每个核弹头爆炸当量为55万—75万吨)应当销毁,卡尔塔雷有这种导弹。
但是,在美国6月份退出1972年反导条约后,俄外交部立即宣布第二阶段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失效,因此便带来了各种后果。尽管两国总统5月24日在莫斯科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将每方的核弹头数量限制在1700至2200枚以内,但丝毫没有谈到重型导弹和其他战略核武器运载工具的问题。显然,克里姆林宫打算改变安全会议以前的决定,为了抵制华盛顿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作为最有效和费用低廉的途径,保留能携带10个弹头的“撒旦”。
为什么将重点放在服役期已超过15至20年的“撒旦”上,而不是新式导弹“白杨—M”上呢?
显然,问题在于,新型“白杨”制造费用相当高。它们对于俄罗斯军事预算来说是个重大负担。如今,导弹部队应当装备20至30枚“白杨—M”导弹,替换掉陈旧的УР—100导弹,可现在只有接收6至10枚的能力,因为国家没有拨更多的资金。
俄目前共有150枚“撒旦”导弹。不需要花费很多钱,就可以将战斗值班期限延长到2010至2012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