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既是“生命奇迹”,也是“医学传奇”刘海若转危为安内情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8-2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既是“生命奇迹”,也是“医学传奇”刘海若转危为安内情 【香港《亚洲周刊》8月19日一期报道】题:刘海若转危为安内情(记者 王健民) 有人说,香港凤凰卫视女'...

既是“生命奇迹”,也是“医学传奇”刘海若转危为安内情


【香港《亚洲周刊》8月19日一期报道】题:刘海若转危为安内情(记者 王健民)
有人说,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今年5月英国的重大火车灾难中,全身严重受创之后幸运存活,是创造了生命史上的奇迹;而这位被英国医生宣布“脑死亡”的重症病人,从英国转到北京的医院,经中国医生悉心治疗,终于苏醒并能开口说话,还有喜怒哀乐,更是创下了医学史上的又一个传奇。但在这“生命奇迹”和“医学传奇”的背后,却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内情。
刘海若于5月10日在从伦敦到剑桥的火车脱轨翻车大车祸中受重伤,与她一起的两位同伴当场身亡。刘被送抢救的第一天,医院即发出病危通知,并判断刘已“脑死亡”。闻讯赶到伦敦的家人在经过几番抗争之后,又得到由北京赶赴伦敦的脑外科专家凌锋教授的协助,免去了英国医生一再坚持的、可能彻底置刘海若于死地的“脑干测试”,并在6月8日由国际SOS救援中心将刘送到北京宣武医院治疗。
中英医护情况迥异
从伦敦到北京虽然只有十几小时的空中航程,但却是刘海若从“脑死亡”病人回到现实世界的一大步。这天,她从英国公立皇家自由医院三人一间的病室,转到北京宣武医院的重症加护病房。北京有关部门动用北京市最好的医生为她会诊,医护人员都经过认真选择,专人特护。相比之下,英国医院的医护情况令人慨叹。知情人士说,当时看护刘海若的英国护士都是经纪人公司临时招聘的,而且一天一换,“需要几个找几个,每天都出现陌生的面孔”,更谈不上熟悉病人的病情。
当时,已昏迷的刘海若高烧不退,英国医生就用一台大风扇“帮助退烧”,颇让刘的家人担心:“就是一个健康人,这样吹恐怕也受不了。”家人的交涉没有用,因为并非“专业意见”,幸亏经北京赶到的凌锋“提醒”和建议,英国医生才接受了改采冰块物理降温的方式。由于脑部受伤,刘海若脑压很高。但知情人士说,抢救刘的皇家自由医院不但没有高压氧舱,“连在中国大陆十几元(人民币)一支的减脑压针剂都没有”。又是凌锋的建议,因陋就简,将刘海若的床头部升高35度角,“装大牌的英国医生表面上不以为然,但也得跟着照做”,临时解决了问题。
可能由于中西思维的不同及诸多的不便,刘的家人6月1日决心把垂危的刘海若转到中国大陆治疗。但这个决定引起一些西方媒体的不解:“为什么要放弃医疗条件更好的英国,回到医疗条件落后的中国大陆?”
据称刘的家人回答:“设备重要,爱心更重要。”送到北京之后的刘海若得到中国大陆上至国家领导人、卫生部和北京市政府的关切,下至成千上万普通百姓的关心。宣武医院专门成立一个5人医护组24小时看护,刘的家人每两小时把100毫升浓汤或新鲜果汁以针筒喂饲,更为刘海若的恢复添加了力量。
从到北京的那天起,刘海若每天要接受高压氧舱和神经营养治疗,要接受中医针灸、按摩、电刺激和康复训练,但也面临在英国抢救时留下的后遗症。北京的医生又查出好几处在英国没有发现的骨折,从腿上和手上发现了尚未清除干净的玻璃碎片。知情人士说,由于“脏器菌种不平衡,她很弱,很容易受到感染”。而且由于英国医生一开始就用最强的抗生素,因此到北京后,“仅剩一种还有效,但不到关键时不会用,这是最后的王牌”。
中成药起重要作用
谈到使刘海若转危为安的“王牌”,不能不提到属中成药的“牛黄安宫丸”。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刘现在每天早晚各“灌饲”一粒牛黄安宫丸,它对于刘海若的恢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海若的妹妹刘海林也认为,海若“能好成这个样,大家想都不敢想”,除了海若本人“自己在努力”,除了中国大陆“这边帮了很大忙”,“中西医合并”治疗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各方努力下,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刘海若终于在7月26日睁开眼睛。凤凰卫视的沈蓓蓓表示,刘海若睁开眼睛时,“右眼因为受伤,所以还有障碍”。沈说,刘原来100多磅体重,受伤后仅剩80多磅,“但回到北京之后,我再看到她时,脸型已经恢复得跟以前差不多一样”。
更让刘海若的朋友和家人惊奇的是,经历了生死劫难之后的她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8月8日这天,刚好是刘海若从英国转到北京治疗整整两个月,对刘海若的家人和负责治疗她的医生护士来说,是个令人激动、开心和难忘的日子。这天,当参与治疗的医生苏正对睁开眼睛的刘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刘的喉咙在微微地抖动:“刘海若。”虽然不是很清楚,但却令在场的医生、护士和家人感到莫大的鼓舞。
再接再厉。医生又问:“你在什么单位工作?”“凤凰卫视。”声音虽然微弱,却可以听清楚。之后的问题“你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母亲叫什么名字?”刘海若都能准确答出。更令家人感到高兴的是,当问到她姐姐的女儿名字时,刘海若说出了这个外甥女平时几乎不用的中文名。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拿出一本以厦门远华案主嫌赖昌星为封面的《凤凰周刊》,测试刘海若其他方面的记忆,问:“这是谁?”“赖昌星。”刘回答准确。
这对于一个严重脑损伤的病人,尤其是一个被英国医生宣布“脑死亡”的病人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苏正认为,刘海若的“神志已经完全清楚了”,而一个“头部胸腹部受到严重损伤”的病人还能够顽强地闯过一关又一关,尤其在头部严重损伤后,“能够恢复到目前这个程度”,“在医学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苏正说,有天晚上,刘海若进行功能锻炼后,感觉有些疲倦,当苏问她:“你现在想看电视?还是睡觉?”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想睡觉。沈蓓蓓也透露,刘海若实际上已经恢复了常人的喜怒哀乐,“有时会发脾气,觉得汤不好喝,就含在嘴里不咽下去”。
刘海若会发脾气了,更会说话了,但日夜在她身边看护的妹妹刘海林却告诉记者:“(海若)还没有准确发音,一些音发得含含糊糊,讲话还不是很清楚,因为那么久没讲话。但对于一个昏迷了三个月的病人,能开口讲话,能记得家人的名字,就阿弥陀佛了,就非常开心了。”其实,不单刘海若的家人开心,刘海若的朋友开心,全球华人更为在刘海若身上创造了传奇的中国医生和中华医术开心。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