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网罗优秀人才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7月29日一期报道】题:走进中国硅谷——中关村
中国信息技术企业“北大方正”的高层人士自信地说:“今年或者最晚明年,我们要在日本的风险投资市场上市。”“北大方正”之所以能高歌猛进,地处中关村是一个重要背景。
中关村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海淀区南端。1988年中国国务院将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命名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当时,这里和日本东京的秋叶原一样,销售电子产品零配件等的商店鳞次栉比,买卖兴隆。但随着再开发的进展,现在的中关村已经变成了一条欧美式漂亮的办公街了。
由于很多企业最初是从大学创办的风险企业起步,因此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直到今天还不断有民营的风险企业在这里创业。在中关村,一旦被认定为高科技企业,所得税就可以从一般企业缴纳的33%减少到15%,而且如果被认定为新兴的高科技企业更是可以在开业三年内享受免税待遇。
自从90年代末制度正规化以来,中关村掀起了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的浪潮。尤其在中国入世有望成为现实的2000年,从美国等地回国创业的留学生超过1000人,超过整个90年代归国人数的总和。
2001年,平均每天有1·5个归国留学生创立风险企业。不仅如此,山东省和广东省的大型电子企业也开始入驻中关村。
外资企业蜂拥而至。从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微软、英特尔公司,芬兰的诺基亚公司等知名外国企业相继在此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它们入驻中关村的目的是与占有地利的各大学共同进行研究,并网罗优秀人才。欧美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中关村具有的巨大潜力。“北大方正”正是以低廉的工资充分利用了中关村的优秀人才,才得以迅猛发展。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