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文章发生巨变的中国农村
【日本《朝日新闻》8月6日文章】题:发生巨变的中国农村
中国东北产粮区由于受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而正在发生变化。在价格和质量上逊于外国产品的玉米和小麦等农产品被迫减产,中国农村不得不进行结构转换。在吉林省,农民外出打工受到奖励,而且还可以看到农户热情承包耕地的现象。传统的中国农村被卷入世界市场的旋涡中,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吉林省的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与美国、乌克兰并列世界三大玉米产地之一。吉林省80%的农民种植玉米,而且玉米收入占农户收入的一半以上。
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玉米进口量急剧增加,中国产玉米的劣势也显现出来。就拿每公斤玉米的生产成本来说,美国产玉米生产成本为0·36元(人民币,下同),而吉林产玉米要0·64元。在消费大户广东省,美国产玉米每吨价格(包括运费在内)为1120元,而吉林产玉米仅产地价就高出130元。
全国最大的粮食基地榆树市提出了“一稳两增一减”的生产方针,即“稳定大米生产,增加经济作物和大豆产量,减少玉米产量”。玉米耕种面积从入世前的65%减至40%。
该市的光明乡大胆改革,将玉米耕种面积由以往占耕地面积的80%减至20%。而且从两年前开始,80%的农民到城市打工,外出农民的耕地则由留下来的20%农民承包。
柳先生5年前开始在黑龙江省当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全家除了老母亲都外出打工了。妻子在吉林省当保姆,长女在北京市当售货员,长子中途辍学到长春市修马路,全家人处于离散状态。家里的农田全部出租。以前家庭年收入为7000元人民币,全家外出打工后的收入达到3万元人民币。柳先生一家的梦想是:攒钱在北京买房子,全家人在一起生活。
为了支持像柳先生那样的外出打工者,乡政府在12个地方设立了就业介绍所。听说到北京打工的年轻人中,还有与城里人结婚的。
另一方面,也有农户愿意留在农村,钱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外出打工的农户那里承租了6·3公顷耕地,成了一个“农业大户”。两年前,他在狭窄的耕地上仅种植玉米,而如今进行转换后,主要以种植大米为主。
钱先生的村子里共有29户人家,其中14户外出打工,目前拥有2公顷以上耕地的农户增至6家。谈到未来,钱先生说,他的目标是使耕地增加到100公顷,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作物。
马先生所在的五棵松村正致力于畜牧业生产,他们将玉米酿酒后的酒糟作为牲口饲料。马先生反复强调说,要想生活富裕,就得离开土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