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病,滚开吧!
【俄罗斯《议会报》7月15日文章】题:疑心病———滚开吧!(作者 谢尔盖·科马罗夫)
19世纪末,强迫性多疑症就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今天,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病症表现各有不同:疑心自己做了习惯性动作,或者怀疑客观事物的存在和真实性。他们无法选择一种行为方式和难以作出决定,于是就会反复讨论一个话题。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心理健康科研中心研究员Н.А.伊利英娜和Б.А.沃列利根据其病理心理学构造和发展规律的不同对强迫症进行了分类。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疑心症,其结果也不同。
两位研究员对66名患强迫性多疑症一个月以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难以适应社会———近半数的人没有工作或者独身。他们的多疑症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对已做过、见过和听过的事没把握。患此病的一般都是年龄较轻的群体———16—20岁的青少年。他们几乎对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地检查。费力地回忆早晨是否整理过床,东西是否放回原位,经常在出门之后又回来检查是否关闭炉灶。他们不相信亲眼所见。例如,在名单上看见有自己的名字,可还要向人反复询问核实。对每次谈过的话都要细细思量,久久品味,反复回忆实际上并不重要的细节。
第二类:为“患得患失”症。有这种症状的病人与反复强迫自己的第一类人不同,这些人年龄都在25岁以上。他们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面临选择时,对利弊得失权衡不下往往令他们处于两难境地。是选择富有创造性但回报少的工作,还是缺乏趣味性但收入高的工作;是选择贤慧善良的妻子,还是风情万种的情人?无论作出哪种选择,他们都觉得是错误的,因为哪一样都割舍不下。
第三类:这类人总是怀疑自己行为举止是否适时。他们不仅操心过去发生的事,还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想要兼顾两头的想法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最典型的表现是,想在上班前处理完紧急的私事,上班又可能迟到。迟到固然不好,耽搁急事也不应该。他们不知如何才好。这种怀疑产生的根源是对自己评价过低和有脆弱的无助感。他们在选购日用品时犹豫不决,无法井井有条地安排日常事务,总是害怕犯错误。
仅仅把强迫性多疑症看成是一种怪癖是不对的,因为它有逐渐转化为精神病的可能。反复性强迫症会渐渐演变成更为严重的精神紊乱。患得患失的人会有双重结果。最先出现的忧患一般只会持续2—4个月,因为任何问题都不是永恒的,它会被新的矛盾所代替。同时他们又会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犹豫不决起来,这样发展下去就有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经常怀疑自己的人犯病几率会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持久。而当他们不犯病时,则表现得疑神疑鬼。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