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金大中
金大中1925年生于韩国全罗南道,年轻时就以在野党领袖的身份步入政坛,先后六次当选国会议员,三次参加总统竞选。1971年第一次参选,不敌竞选连任的总统朴正熙,1987年和1992年,他又两次输给执政党候选人卢泰愚和金泳三。由于金大中几十年一直站在执政党的对立面,政治生涯异常坎坷,曾遭绑架,被判过死刑,也曾被软禁、流放,还进行过绝食斗争,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是金大中在任何挫折和绝望中都没有屈服过,而是更坚韧不拔地奋斗下去。金大中的家乡有一种草叫忍冬草,不畏严寒,春天来临时就会发芽吐绿,开出美丽的花朵。家乡人把金大中比作忍冬草,以赞扬他饱经磨难、从不低头的高尚人生。
初次见面
我第一次拜访金大中是1994年深秋,当时他作为韩国亚太和平财团的领导人刚刚访华归来,我按约定时间,前往他的办公地点会面。那是汉城周边一条不太繁华的街道,办公室设在一座小楼内。金大中走出来迎接我,握手寒暄后进入一间不大但堆满书籍的办公室。落座后,金大中首先谈到访华,他感谢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和款待,使他多年来的访华愿望得以实现。访华期间,他会见了中国领导人,看到了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感到十分高兴。他说,韩中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50年代后两国间的隔绝是不幸的,建交后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令人鼓舞。他特别赞扬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面貌日新月异,充满勃勃生机。
这次交谈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金大中对朝鲜半岛形势的分析。他主张,南北分裂多年,积怨甚深,当务之急是实现和解,有关问题应通过对话解决,实现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之后再逐步商谈统一问题。当时朝鲜半岛核问题还没有解决,笼罩在半岛上空的阴霾还没有散去,国际上有人主张用施压甚至对抗的办法解决问题,但是中国不赞成,坚决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求解决,他表示完全赞同。他强调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南北双方,也关系到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他赞赏中国在这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
家中做客
1995年5月初,金大中和夫人李姬镐在家设晚宴招待我们夫妇和使馆的同事。金大中原来住在汉城市内,后来为了避免城市的嘈杂,搬到汉城市北部的一山市居住。金大中怕我们找不到,还派秘书来迎接我们。金大中的住宅是一个小院,独门独户,幽静而典雅。房间不大,显得有点拥挤,沙发很旧,但十分整洁。壁上挂着几幅字画,几个书柜里放满了书。
随后,主人请我们入席用餐。餐厅较窄,只能放下一张长桌,金大中和夫人分坐两头,我们坐在两侧。这天吃的是纯正的韩国菜,有烤肉、煎饼、火锅、泡菜、酱汤等,没有山珍海味,但吃起来味美可口。金大中说,今天的菜都是由夫人主厨的,吃不好由她负责,餐厅里又响起一阵笑声。这天的晚餐结束得很晚,金大中夫妇送我们到门口,握手告别。我看到这位即将第四次投身大选的不屈战士的眼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亲切话别
1998年夏天,我结束了在韩国的任期,即将离开汉城回国。在汉城,有近百个国家的外国使节,他们离任时一般只能向总理辞行,而总统则不予会见。但出乎我的意料,离任前几天,青瓦台突然通知,金大中总统要会见我们夫妇。我们知道,这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荣誉,更是韩国领导人重视对华关系的体现。
8月7日,我们乘车来到青瓦台,礼宾官带着我们走进会见厅,这是总统专门会见客人的地方。宽阔的厅舍,古朴的字画,木制的窗棱,飘逸着独特的古韵。会见厅正面,并排竖立着韩国国旗和双凤总统旗,使室内增添了庄重的气氛。金大中就任总统后,这里最大的变化是,会见时总统不是一人独坐前面,而是与主宾并肩而坐,其余陪客分坐两侧。这虽是不大的变化,但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刚刚坐定,金大中总统就走了进来。身着藏青色的西装,带着红花领带,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看不出已是70多岁的人。
落座后,我们首先感谢总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感谢他多年来为中韩关系发展作出的努力。他对我们即将离任表示惋惜,希望我们今后继续为加强两国关系而工作。当谈到朝鲜半岛形势时,他表示在任期内不急于实现统一,而致力于实现南北和解和交流,为将来实现统一创造条件。我们提出希望得到他和夫人的新著,他欣然应允。
在我们离开汉城的前一天,青瓦台秘书处送来了会见时我们和总统的合影,还有两本飘着墨香的新著,一本是金大中写的《为了新的开始》,一本是李姬镐女士写的《我的挚爱,我的祖国》,两本书的扉页上都用苍劲有力的汉字写着:“张庭延大使惠览  金大中  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谭静女士惠存  李姬镐  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这两本书至今放在我们的书架上,成为珍贵的纪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