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山坳农家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8-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山坳农家 穿过三个长长的隧道,就到了我们学车的目的地———长野县伊那市驾校了。 伊那市驾校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山坳里,三面环山,周围全是稻田。晴'...

山坳农家


穿过三个长长的隧道,就到了我们学车的目的地———长野县伊那市驾校了。
伊那市驾校坐落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山坳里,三面环山,周围全是稻田。晴天,山上风卷云舒,阳光格外刺眼;雨天,雾色蒙蒙,蜿蜒群山时隐时现。有时狂风大作,松涛发出震耳的吼声。有时微风轻柔,树木低声细语,然而最令人着迷的还是那一片片稻田,因为它经常使我想起家乡的农田也是这般绿。
老化严重
日本的稻田很规整,两头是可跑各种车辆的柏油路,中间有一道道田埂,非常适合机械插秧和收获。柏油路两边都有水槽,一深一浅,用于排水和灌溉,只不过眼下梅雨季节刚过,田里并不缺水,水槽暂时没有用武之地。
使我感到纳闷的是,田里从来不见人影,日本农民都到哪里去了呢?终于有一天吃过早饭的时候,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路边,从车里下来一对老年夫妇,老汉卸下铲草机,女的挥舞镰刀,铲除田埂上的杂草,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老汉手中的铲草机总不听话,经常滑进稻田里,女的弯腰割了一会儿,便坐在潮湿的田埂上大口喘粗气。趁他们休息的时候,我走了过去,寒暄一番之后,我知道他们姓久保。当我问到二老这么大年纪,孩子为什么不来帮忙时,久保夫人回答说,两个孩子都在城里工作,一个开长途车,一个在公司上班,工作太忙,几个月也不回来一趟。据久保夫人说,现在这里的农民已经没有年轻人了,他们谁都不愿种地,加上时代不同了,地也不好种,过去她的父母生六个孩子,就靠种地。现在一个孩子也难养得起,如果没有住房,每月房租要7万日元,小孩上幼儿园每月要3万日元,上中学大学花钱更多,光靠种地怎么行呢?
是的,现在时代不同了,日本农民的生活早已和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每家都有汽车,很多人家都不止一辆,电脑、手机、家用电器样样齐全,与久保夫人所说的几十年前有天壤之别。但实际算来日本农民收入并不算低,就拿眼前这两块稻田来说吧,据久保先生估计,除去肥料、插秧、收割等各种费用,纯收入仍有三百多万日元,老俩口生活绝对不成问题。况且老人还有节俭的习惯,久保夫人干活还穿着补钉裤子,几次想扔都不舍得。久保先生自家有两层小楼,没有房租问题,吃的东西基本靠自己种,应该说比较宽裕。
世界眼光
当我问为什么不种经济作物,比如蔬菜时,久保先生说,日本大米在国内没有竞争,日本人又都认可本国大米,60公斤大米能卖18000日元,价钱也不算低。种蔬菜不行,从中国进口的蔬菜便宜,日本蔬菜卖不出价。
过去我们常说,农民由于受小生产方式的限制,目光短浅,现在由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日本农民还真有点儿世界眼光,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要,而不是一窝蜂盲目种植所谓经济作物,造成农产品过剩,增产不增收。但从久保先生的话中可以感到,日本人已普遍认为中国农产品造成了冲击。日本政府为了照顾农民的利益,一定会采取种种手段保护日本农产品。
在谈到日本经济时,久保夫人显然有些激动,她不住地摇头叹息,认为日本经济不行了,今后很多人会失业,苦日子要来了……
日本国民就是这样,总把前景想得很糟,然后再努力工作,争取最好的结果。这种危机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未必是坏事,因为它可以催人奋进,摆脱危机,即使经过努力,经济形势真的没有好转,每个人早已有了相应的心理准备。所以,日本人说危机的时候未必是真正的危机,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心理状态。
后继乏人
不愿耽误老人太多的时间,我起身告辞,久保夫人从汽车里拿出一个煮好的玉米塞到我手里,说是自家种的,刚从地里掰下来,让我尝尝鲜,还用牙签插上两块咸茄子,让我就着吃。刚吃过饭,本来不想吃,但盛情难却,只好收下。这使我感到,日本农民虽然已经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但并没有城市人的冷漠,仍然保持着农民的纯朴。
告别老人之后,看着他们弯腰劳作的身影,我不禁从内心里发出感叹,这就是支撑日本农业的主要力量!日本农业后继无人,无论政府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政策,农业都注定要衰落。看来日本农业正面临一种严重的危机。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现在不少日本人正在进行艰难的探索,一是走科技兴农的道路。今年日本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确定了五项重要课题,其中包括利用基因技术培育划时代的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开发具有防癌、治疗糖尿病功能的保健食品,以通过增加科技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同时,有关部门还准备开发农用机器人以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二是注意开发农业的多种用途。如长野县有一群年轻人经营果园和花卉并不只是为了出售,而是为了让大家参观和采摘,体验农村生活,花卉除了出售以外还可以租赁,这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