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抬高“门槛” 平稳过渡
一年前,香港各主要银行纷纷对小额存户抬高“门槛”,即对小额存款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当时有部分客户对银行的做法表示不理解甚至不满,但如今,大家似乎接受了既成事实,积极推行这一措施的汇丰及恒生银行都对记者表示,现在客户对收费服务没什么特殊反映。在香港,用者付款和服务收费已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2001年元旦刚过,渣打银行就率先向公众宣布,从是年7月份开始向单一户口结余少于1万港元的存户收取每月100元费用;而汇丰及恒生两大银行也随之推出新的收费标准:存款结余在5000港元以下而又两年没有变动的,每月收费40港元;万国宝通(花旗银行)对每月平均结余少于3万港元的存户,每月收取200港元;其他如道亨银行、美国运通(银行)、东亚银行等,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收费服务计划。此外,还有一些银行虽然没有直接收费,但对中小存户采取降低利息的做法,如中银集团当时宣布,存款结余少于3000港元的帐户,息率将由4·25厘减少到1厘;美国亚洲(银行)对低于1000港元的帐户,不付利息。
但银行也并非一点不讲“人情味儿”,以个人理财服务为主的恒生银行就规定:新的收费标准不包括原有的老储户,65岁以上老人和18岁以下青年人,以及伤残人士均不在收费之列。对于小额储户,银行鼓励他们采用自动柜员机存取款,这样是不收费的。
对于银行向客户收费的做法,当时有客户表示不满,有的人甚至取消在有关银行的帐户。对于那些低收入家庭和失业人士来说,银行抬高储蓄存款的“门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不便。
银行这样做自有其背景和理由。弹丸之地香港,竟有本地和外资银行251家,这些银行的1500多间分支机构遍布全港,“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一点不夸张,银行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给银行以更大的自主经营空间,香港金融局决定从去年7月起,全面取消银行间的利率协议,即各银行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其存贷款利率。
香港许多人会在不同的银行开许多户头,而且几年都不动。比较之下,银行更加倾向于争取那些利润大而成本小的大额存户,他们一方面以较高利率吸引大额存户,另一方面,则希望借收费让所有客户整理一下自己的存款,减少中小额存户,以集中使用资源,提高成本效益,并腾出人力物力推出更多新的金融服务。
另外,香港银行业一直在讨论是否引进国外的存款保险制,一旦这一制度付诸实施,无疑将增大银行的经营成本,他们自然要“未雨绸缪”,预先对客户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渣打银行香港区总裁王冬胜就表示,每家银行的资源有限,为了更好地调配资源,该行必须对客户重新取舍。而中银香港总裁刘金宝则指出,以前银行不收费,主要是因为工商户补贴存户,大存户又补贴小存户,而非用者自负费用。故银行收费实在是无可厚非。
银行业普遍认为,银行有权选择服务对象,而存款较多的顾客享受的服务及待遇将会不同,这纯粹是银行的商业决定,作为监管者也无权阻止。市场分析家认为,大银行为了集中使用资源而重整目标客户群,为此不介意小存户的流失,并预期这种趋势会持续。
到今年7月份,香港银行收费“事件”刚好一周年,汇丰和恒生银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施收费后对银行业务没有明显影响,真正属于需要收费的客户并不算多。
不过,在大银行纷纷向小存户征收费用之际,一些小型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以不收费争取客户。例如,中信嘉华银行就宣布,不但不会向小额存户收取附加费用或者减低存户利率,更以100元作为现金回赠来招徕客户。这从侧面反映了香港银行业的生存之道。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