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美国鹰派对中美关系改善感到不快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7-1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国鹰派对中美关系改善感到不快 【泰国《亚洲时报》网站7月13日文章】题:美国鹰派对改善同北京的关系感到不快(记者吉姆·洛伯发自华盛顿)  敦促政府警'...

美国鹰派对中美关系改善感到不快


【泰国《亚洲时报》网站7月13日文章】题:美国鹰派对改善同北京的关系感到不快(记者吉姆·洛伯发自华盛顿) 
敦促政府警惕中国
尽管布什政府支持台湾的努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但是副总统切尼和五角大楼一些有影响的右翼分子都抱怨政府对他们所谓的日益增强的中国威胁漠不关心。
他们以北京加强军事集结为由,希望政府为台湾提供更多先进武器,加强美国在东亚的军事部署,实施建立新安全框架的建议,这种框架可以作为该地区他们认为的民主国家间的一种典型联盟。
美国新世纪计划执行主任加里·施密特本周在颇具影响的右翼出版物《旗帜周刊》上发表文章,提出了最新的建议。美国新世纪计划的成员包括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一些主张彻底改变中东政策、改换伊拉克政权和巴勒斯坦政府的一些人。
施密特说:“美国同中国的竞争推迟不了太久,这是事实,到头来,中国的野心必然形成竞争。因此,美国应该利用中国目前关注其国内事务的机会,加强我们在该地区的影响。”
施密特是在有迹象表明中美关系一年来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发表这篇文章的。
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坚持下,华盛顿中止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的军事联系。尽管国防部高级官员彼得·罗德曼上月底访问了北京,但是两国之间的军事联系还没有完全恢复。
“9·11”事件之后,中美关系有了重大改善。北京表示要为美国提供有关“基地”组织的情报,克制自己因华盛顿同中亚国家达成使用基地的协议所产生的忧虑。
普林斯顿大学中国问题观察家约翰·格什曼说:“中国一直试图不露声色。”他说,北京尤其避免强烈指责美国日益加强同台湾之间的军事和政治联系。
有色眼镜看待中国
然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分析家裴(音)先生说,中国的沉默不应该被看成是中国支持或默许华盛顿最近采取的一些举动。
华盛顿单方面退出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开始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加强同印度之间的关系,布什承诺将支持台湾的防御的行动都令北京感到不安。
据裴先生说,中国过去对华盛顿在冷战后的全球霸权角色一直态度模糊,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变得更加担心。
他说,自“9·11”恐怖事件之后,北京希望布什政府重新评价它同中国的关系,结果却令人失望。“中国认为美国的手脚需要受到制约,但是没有国家愿意同中国配合”。
北京特别担心五角大楼的政治任命,其中包括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据说五角大楼在反恐战争期间拒绝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进行情报交换,而是让中央情报局来承担这一工作。
谈到五角大楼的领导层,裴先生说:“毫无疑问,这些人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中国的。”
格什曼说,施密特用各种方式支持他们的观点,他的文章可以被看成是一系列反对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的呼声中的冲锋号。
他说:“经历了‘9·11’以来9个月的缓和关系期,特别是在民主党开始质疑布什的对外政策后,鹰派觉得他们也可以开始批评布什政府。”
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切尼的支持下,五角大楼一直能比较不受限制地实施它的反北京举措,尽管双边关系在表面和口头上似有改善。
格什曼说:“他们希望听到布什说中国是竞争者,就像他在竞选时说的那样。甚至在政府内部还有人希望中国被指名为‘邪恶轴心’的一部分。”
睁大眼睛盯着中国
【《日本经济新闻》7月14日文章】题:美国国会监视对华投资(记者春原刚发自华盛顿)
美国国会加强监督美中经济交流的态度的背景在于,美国国内存在这样一种危机意识:应重新研究同正在经济和军事这两个方面增强实力的中国的关系。也有人认为,因对华实行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而失去了势头的国会内对华强硬派,会以此为契机而增添活力。
这次的报告着眼于这样一点:美中两国之间的投资、贸易和技术转让在中国增强军事力量方面产生了多大的“助推效果”,及其对美国的安全保障政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美国国会内的对华强硬派很多,不仅有主张反共的共和党鹰派,而且有民主党的贸易保护派和人权重视派。不过,自从中国决定入世以来,国会内的对华强硬派失去了以对华贸易问题为杠杆,迫使美国政权修改对华政策的机会。也可以说,这次的报告是对华强硬派卷土重来。
美中的经济交流在“对华接触政策”的基础上急剧扩大。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很突出。报告指出,对华贸易赤字“从1990年的115亿美元扩大到2000年的850亿美元”。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