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大学的洋票友
在国内的时候,时不时见电视里有几个“老外”吼两嗓子京剧,可见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不少外国友人也为之倾倒。在夏威夷大学读书时,听说戏剧舞蹈系要演《铡美案》,看到海报上包公的脸,心里顿时觉得暖洋洋的。
英语演京剧
所幸和一手操办此事的魏莉莎(Elizabeth Wichmann—Walczak)教授有过一面之缘,电话一打,当天晚上我就扛起照相机,直奔排练场。魏教授担心我找不到路,还特意让台湾籍博士生、担任排练监督的林伟瑜带我前往。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先是我对那些演员——大部分都是戏剧舞蹈系的本科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汉语水平相当于咿呀学语的孩子,对京剧更是知之甚少,短短六个月的排练,就能生旦净末唱念做打了,看来美国人实在是聪明。可越听越觉得一头雾水,终于我忍不住大叫一声:“这京剧难道是用英语唱的?!”伟瑜诧异地看着我张着大嘴的表情,很认真地说:“是呀,你以为呢?”
想想自己也确实是少见多怪:莎士比亚的戏如果上演英语原版,在中国又能有多少人看?暗自不由得佩服起魏莉莎教授来。这剧本的翻译,一要信达雅,二要合辙押韵,三要与音乐配合。英语又和汉语不同,在汉语里,单音节词就能构成意义,英语则主要是多音节词,真要达到这些要求,难度自是可想而知。
讲得一口流利汉语的魏莉莎教授童年曾经在缅甸生活,也正是那时她第一次接触到了亚洲的戏剧表演体系。
还记得和魏教授初次见面是在檀香山威基基电影院,一部中国电影开场前,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在讲汉语,一回头发现原来是个金发碧眼的“老外”。了解到她研究亚洲戏剧,尤其对京剧情有独钟,禁不住好奇地打听起缘由。魏教授笑笑说:“其实这有什么奇怪,一旦了解了像京剧这样的伟大艺术,谁会无动于衷呢?”
魏莉莎个人的东方经历、夏威夷亦东亦西的地方文化最终催生了1985年第一部英语京剧《凤还巢》。1986年剧组的访华演出,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中国戏剧界泰斗夏衍先生欣赏了他们的演出并给予很高评价。此后,魏教授更是乐此不疲,几乎是每四年就推出一部新戏,于是夏威夷大学肯尼迪剧院的舞台上,先后上演了英语演绎的《玉堂春》、《沙家浜》和《四郎探母》,直到今天的《铡美案》。
联合国家庭
有了第一次,我也就成了排练场的常客,时不时去听听他们日渐纯熟的唱腔,和演员们聊聊天,帮着布置布置舞台。
和所有的剧组一样,排练过程总是点缀着许许多多花絮,给紧张劳累的排练加一点轻松的调剂。在最后一场《铡美案》中,包公和陈世美有一段对白,包公直呼驸马“陈世美”;陈反唇相讥,叫包公“包黑子”。起初魏教授的本子把“包黑子”译成“Bao the black(包老黑)”。剧组有人抗议,说因为陈世美在这里是以轻蔑口吻念出,这样就有歧视黑人的嫌疑。在美国,叫黑人,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非洲裔美国人”——长是长了点儿,但别人挑不出你的理,万无一失。于是只能改,想来想去,到底是人多力量大,最后改成“Bao the black mole(包黑痣)”!可怜包公怎想得到,出趟国却又平白无故在脸上添了一点黑痣。
剧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饰演王丞相的是韩国留学生,太后是俄裔,陈世美和秦香莲是美国人,“他们”的一双儿女分别是日本和台湾留学生,而公主则来自中国大陆。于是乎,舞台上各种口音的英语混杂,这开封府衙倒仿佛成了海牙国际法庭。
饰演包公的约书亚·法内内身具萨摩亚、中国和夏威夷血统,生得人高马大,脸膛黝黑。蟒袍一披,髯口一戴,不用化妆,就是活脱脱一个包龙图。第一次和他说话是在一次排练中场休息,他介绍完自己,就拉着身边的“秦香莲”说:“这是我的女朋友。”饰演秦香莲的范思玫(Megan Evans)也就势往“包青天”肩头一靠,甜蜜万状。
香自苦寒来
整整六个月的时间,演员们所受的都是“魔鬼式”训练。白天有专程从中国前来的京剧老师的小班上课;除了周日,每天晚上7点到10点都是在排练场度过。演员们从最初的张不开嘴迈不开步到有板有眼,字正腔圆;而乐队成员也经历了从西方交响乐培训理念到接受东方音乐思想的转变。
司鼓在乐队中起指挥的作用。而担纲这次演出“领军”重任的,是数学系一位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克里斯·西普。克里斯有一半中国血统,可他不会讲汉语,外表也是一头金发,肤色白皙,鼻梁高挺。于是我们常常开他的玩笑:“你那一半中国血统在哪里?”
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终于等到了演出的那一天,见证了一出好戏的诞生,我的心情似也分外激动。
幕启。舞台一侧的乐池里,乐师着一色水蓝缎长衫,或婉转,或激昂;秦香莲轻启朱唇,如泣如诉;韩淇喋血破庙,豪气干云;包龙图府衙铡美,大义凛然……观众如雷的掌声里,我看到的是魏莉莎教授和专程从中国前来担任指导的江苏京剧院的三位老师脸上掩不住的笑容。
(摄影 邱洪涛)
夏威夷大学学生演出《铡美案》剧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