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疗法:俄罗斯难忘的痛
斯蒂格利茨指出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的三大失误,并揭出了1998年俄罗斯卢布贬值的内幕
【英国《泰晤士报》6月22日文章】题:俄罗斯人民为休克疗法付出代价(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经济政策一再失误
苏联瓦解后,各加盟共和国对于如何实施经济转型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迅速实行私有化,创造一大批对资本主义有既得利益的人,这样才不会向共产主义“倒退”。另一种观点认为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应该以合理速度有序进行,否则将出现一场经济失败加上政治腐败的巨大灾难,从而引起极左或极右势力的强烈反应。前一种观点称作“休克疗法”,后一种称作“渐进派”。
今天看来,“渐进派”不仅准确预测了休克疗法的失败,而且概括了它的失败原因。
休克疗法的第一个错误在转型期刚开始就出现了。1992年,多数价格在一夜之间彻底放开,接踵而来的通货膨胀耗掉了储蓄存款。然后,第一轮休克疗法又引发第二轮休克疗法:降低通货膨胀率。这就必须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
在多数价格完全放开时,有些最重要的价格———自然资源的价格———还保持着较低水平。如果你能购买自然资源,比如石油,然后再销往西方,你就能成为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于是,一些人大发横财,不是通过创建新企业,而是利用政府政策的失误。
迅速实施私有化是休克疗法的第三个支柱。然而,前两个支柱给第三个支柱设下了障碍。最初的高通货膨胀消耗了多数俄罗斯人的存款,没多少人买得起需要私有化的企业。即便有人付得起钱,由于利率很高,加上缺少提供资本的金融机构,他们也很难使这些企业恢复活力。
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自1989年起便逐年下降。人们原本设想的过渡期暂时衰退变成了长达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萧条。
俄罗斯的改革家和他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顾问们担心卢布贬值,他们认为这将导致又一轮通货膨胀。到1998年5月,情况已经非常清楚:俄罗斯需要外来援助才能维持汇率。由于大家普遍认为卢布贬值不可避免,因此人们纷纷把卢布兑换为美元,大笔资金流向国外。到1998年6月,政府不得不对以卢布计算的贷款支付将近60%的利息。几周后,这一比例竟然达到150%。
IMF推波助澜
在这场灾难下,IMF伸出了援助之手。一揽子援助计划总共包括2260亿美元。IMF出1120亿美元,世界银行出60亿美元,其余由日本政府提供。
对于是否向俄罗斯提供援助,世行内部曾发生激烈争论。世行本身的调查已经表明,俄罗斯是全世界腐败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西方人知道,这些资金的相当一部分将流进腐败官员及其亲朋好友和寡头政治伙伴的腰包。除此以外,还有直接的经济问题。IMF的救援是为了支撑卢布的汇率。但世行的估算显示,俄罗斯的汇率定得过高。因此,为维持这种汇率提供资金显然是不明智的。
在提供援助这个问题上,世行面临来自内部的强烈反对;而克林顿政府却极力敦促世行借钱给俄罗斯。世行于是采取了折衷的方法:在公开场合宣布将提供大笔贷款,但事实上却分期支付。
第一笔贷款(3亿美元)到帐后三个星期,俄罗斯宣布单方面停止支付和卢布贬值。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开始。新兴市场的利率一路高涨。就连一向实施稳健经济政策的发展中国家也很难筹到资金。巴西的萧条进一步加深。阿根廷和其他一些逐渐从先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拉美国家再次被推向悬崖的边缘。
IMF的错误政策使俄罗斯陷入更深的债务。承担这种代价的是俄罗斯的纳税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