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让土地养活俄罗斯人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7-0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让土地养活俄罗斯人 俄罗斯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一,它拥有大片肥沃的黑土,20世纪初曾经是粮食出口国。然而,从苏联时期至今农业发展一直落后,粮食由出口变为长'...

让土地养活俄罗斯人


俄罗斯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一,它拥有大片肥沃的黑土,20世纪初曾经是粮食出口国。然而,从苏联时期至今农业发展一直落后,粮食由出口变为长期依赖进口,至今仍有约30%的食品靠国外供应。
如何让俄罗斯大地养活俄罗斯人?如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这是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严峻课题。6月26日,俄国家杜马通过《农用土地流通法》,允许本国公民和企业买卖土地,目的是通过合法买卖土地来解决土地使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农业效益。
十年改革路漫漫
十年前俄罗斯开始了经济自由化改革,土地私有化和建立私人农场是农业改革的主导方向。
1993年俄罗斯开始大规模推行土地私有化,有1200万农民陆续得到了土地。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共有农用土地4亿多公顷(其中耕地2亿多公顷),30%为农民个人所有,1·6%为法人所有,其余为国家和地方所有。然而,美好生活并没有出现。由于俄罗斯农民缺乏资金,不具备西方农场主的生产条件,没有进入市场的思想准备和独立经营的能力,加之整个经济环境急剧恶化,在价格全面放开的情况下农产品生产成本成倍提高,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进一步加大,造成农民负债累累,亏损严重,加上进口农产品的冲击,俄罗斯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1998年俄罗斯的粮食自给率只有70%,农户和农业企业90%亏损,畜牧业产值与1990年相比下降50%。
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曾对农户(或称家庭农场)进行调查发现,只有55%农户的耕地得到充分利用,21%农户的耕地利用率为一半以上,还有24%农户的耕地使用率不足一半。十年来俄罗斯共有3000万公顷的耕地被抛荒,土质下降,土地资源浪费。
土地大量抛荒的原因是农民没钱购买种子、肥料和农机。靠家庭农场振兴农业的希望破灭了。土地的主人生活在贫困中,大批年轻人逃离农村到城里谋生,许多村庄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俄罗斯宪法只承认土地私有权,但不承认土地买卖流通权,于是形成了土地虽有其主,但无人耕种、无人投资、无人保护的局面。
复兴农业的契机
199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卢布大幅贬值,进口食品大量减少,国产食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开始体现,这为农业复兴提供了契机。企业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投资农业,建立起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工实体。它们有的是集团化经营,有的以合同方式进行合作,有的以一个企业为龙头集中几十个相关企业的资金和力量。大的食品公司大量收购农业企业,以稳定自己的原料来源。有的石油公司和金融财团也看好这个领域,开始投资农业。
从俄罗斯评选的农业300强企业看,名列前百名的企业拥有耕地从1·5万至2万公顷。政府有关部门肯定了这种大农业发展方向。
一方面是土地大量抛荒,另一方面规模化经营需要相对集中的土地,这一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解决土地买卖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在俄罗斯,土地问题历来是最敏感的政治问题之一。按照俄罗斯人的说法,每次大的社会动荡都伴随着土地制度的变迁,十月革命后列宁最先颁布的是《土地法令》,俄罗斯独立后最先通过的还是土地改革法。土地私有化后,有关土地买卖问题在议会激烈辩论了七年,会场内曾发生过拳脚相加的“武斗”,会场外举行过无数次的抗议活动,“土地是母亲,母亲是不能买卖的”,这句口号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普京执政后也将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其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激烈冲突,政府采取了迂回策略,去年9月先通过了允许城镇居民住房用地和工业用地买卖的法律,为今年顺利通过农用土地买卖的法律进行了铺垫。在坚持农用土地可以流通买卖的原则下,在实施的具体方法上政府与各政治派别之间、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政府之间作出了妥协。
外国人只可租用耕地
尽管《土地法典》规定外国人在购买工业用地时享受国民待遇,但是由于左派反对将农用土地卖给外国人,于是达成妥协性方案:外国人不可购买农用土地,但可租用耕地,期限长达49年。
在这种相互妥协的条件下,政府提出的《农用土地流通法》草案仅用了几个月就在国家杜马获得通过。俄罗斯将建立土地流通市场,通过公开拍卖方式买卖国家或私人的土地,价格随行就市。法律规定个人也可直接出售土地,但直接出售的方法比较复杂。为了防止对土地的投机倒把、低价倾销和偷逃税款,规定了在同等价格情况下国家或地方政府有优先购买权。 
普京总统曾明确指出,俄罗斯农业的未来“属于大的商品生产者”。俄政府希望,农用土地私有化和建立土地流通市场能够为大农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其向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

广袤的俄罗斯土地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