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恐漏洞多
机场安检查获率低
【《今日美国报》7月1日报道】文件显示,在运输安全管理局上个月所做的暗中测试中,全国32个大型机场安检处的屏幕检测器在其中1/4的测试中都不能查出伪造武器、炸药和炸弹。
3个主要机场的检测器在至少一半的测试中都未能检查出有潜在危险的物品。在第四个机场———洛杉矶国际机场,结果也好不了多少。在那里,屏幕检测器大多数情况下都未能查出已经启动金属检验器的钢铁物品,屏幕检测器在辨别仿造炸弹上也存在困难。
航空安全顾问杰克·普莱克谢说:“41%的失败率真的很可怜。不是这些人本身,就是他们所受的训练出了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屏幕检测器在金属检验器的警报响了以后也经常查不出测试人员身上的仿造武器。在178次测试中,屏幕检测器在1/3的情况下不能查出具有潜在危险的物品。
网络数据陈旧老化
【《今日美国报》7月1日报道】“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急忙增加在计算机软硬件上投入的资金,以设法获得与恐怖主义有关的大量信息。
联邦调查局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和搜索能力非常糟糕,以至于调查人员今年不得不走出去寻求帮助。
政府的数据库大大落后于一些私营部门的数据库。一名高级情报官员说:“这是个有30年历史的、非常陈旧的系统。在这个数据库里,什么也查不到。”
疑犯译名混乱难分
【《今日美国报》7月1日报道】由于美国情报和执法机构试图阻止下一次恐怖袭击的发生,它们有一个首要问题要解决:如何拼写敌人的名字。
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移民和归化局及其它机构的计算机数据库里装满了恐怖分子疑犯的名单。但是如果没有大范围的实地调查工作,根本无法对它们加以区分。
例如,中央情报局的一位官员在数据库中查找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名字,结果找到了60多种曾经见报的拼写方式———如果查找对象是一位众所周知的人物,那么这只会令人大惑不解;如果他是一位不为人知的恐怖分子,那么这就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货运环节最为薄弱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7月1日报道】自“9·11”袭击事件以来的几个月里,美国不仅在机场,而且在边界线、港口、核电厂和水供应工厂设置了新的安全措施。但分析家说,美国还需做出更多改进,不仅要对付引人注目的威胁,还要处理诸如桥梁、计算机网络和炼油厂等其他一些重要薄弱环节。
美国各环节中最薄弱的是由飞机、火车、卡车和轮船运送的货物。这些货物很少经过严密检查。尽管“9·11”以来港口官员已经在加强安全措施方面投入了至少5000万美元,但美国在每年进入全国361个港口的600万只集装箱中,只对其中的2%进行了检查。恐怖分子可以通过集装箱运输船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是他们自己偷偷运进美国。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