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净化运动走向全球
现在,世界各地都呼吁增加财务透明度、加大检查力度和加强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制衡关系
【美国《商业周刊》报道】题:公司净化运动走向全球
几十年来,美国的公司领导和许多基金管理机构经理人一直在对欧洲和日本宣扬按照美国的透明模式管理公司的必要性。然而现在出了安然和安达信的丑闻,还有关于网络公司、电信公司甚至通用电气、IBM等大公司的可疑财务操作问题。欺诈股东现象、因循守旧的董事会以及特种实体似乎使美国的公司管理模式变得漏洞百出。
基准模式如此腐败,那世界范围内的改革会不会也步其后尘而止步不前呢?那倒未必如此。德国经济学家、欧洲公司管理研究所负责人马尔科·贝希特说:“人们并没有马上说美国的模式一无是处,而应该向日本人学习。安然的例子恰恰帮助人们认识到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不过贝希特以及其它一些观点都认为,全世界有多种公司管理模式,而不是趋向美国一种模式。英国所进行的改革已经与美国有很大不同。比如,英国的董事会领导层不能使用“毒药”手段来阻止敌意兼并(“毒药”手段指公司避免被对方兼并而向对方索取极高代价的阻挠措施——本报注)。而那只是英国2000年初采用的正式管理准则之一。奇怪的是,美国是仅有的几个没有这类准则的工业国家之一。
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要求加大财务透明度、检查力度和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制衡关系的呼声。美国的丑闻并不是唯一导致改变的因素。欧洲和亚洲也有许多自身产生的问题。在欧洲,庞大排外的瑞士公司王国因为2001年瑞航的倒闭而受到了动摇,而像瑞士银行、苏黎世金融公司这样强大的金融机构也受到了一连串事故的打击,批评家将这些事件直接归咎于其领导层无限制的权力以及他们对股东权利的无视和漠然。自从瑞士—瑞典工程业巨头ABB公司被发现秘密付给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佩尔西·巴纳维克8900万美元的退休金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公司操作一直受到严格的监控。在德国,一系列公司的倒闭——如基希媒体帝国的内部分裂——终于动摇了过时的德国公司管理制度。
在日本,长期以来就存在公司侵害股东权益、银行和公司相互勾结、财务状况不透明等众所周知的问题,那里的情况也在改善,尽管进展十分缓慢。法务省正在推动一项立法,旨在修订商业准则,允许委派董事会独立成员——这是一项真正的革新,因为大多数日本公司的董事会基本上都是由高级领导层组成。新准则也允许股东进行网上投票,索尼、日立及其它50家公司表示它们会在今年年会期间采纳这项准则。不过,电通公司最近对1000位从事日本股票交易的投资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的公司透明度仍然比欧洲和美国差得远。
在韩国,1999年7月大宇集团的瓦解也刺激了改革的进行。大宇集团的创始人兼总裁金宇中现在不得不躲起来以避免因帐款欺诈而被起诉。据说,他通过财务手段使这个联合企业的价值虚假上浮了300亿美元。这一事件引发了韩国商业准则的大调整,现在大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至少要有一半来自外部。同时任何个人或团体只要拥有0·01%的总发行股份,就可以对管理层可能的违规行为进行起诉。
其它新兴的市场也在实施重大的改革举措。以俄罗斯为例,它曾经是世界上公司管理体制最混乱的地区之一。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2001年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是俄罗斯最大的公司,由其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领导的一个小组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建立一个董事会级别的审计委员会。由于其会计师因审计不严而受到起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决定用竞标方式来挑选一名审计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